“嘻嘻,孙校长您好,我有事和您商量,您有空吗?”朱萍老师满面笑容地站在我的面前,她一手拿着语文书,一手拿着笔记本和钢笔,脸颊通红,两眼笑成弯月,嘴里正气喘吁吁呢。我知道她一下课就急急忙忙从教室赶到我的办公室,和我商量她公开教学的教案。
不管什么时间,我总看到笑眯眯的朱萍,她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快乐、满足、从容。她脸庞微红,架着一副眼镜,杏眼,很有神采,棕褐色头发微烫,披在脑后,清纯、自然、大方。
朱萍老师是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作文教学上颇有研究,在南京小学语文界有较高的知名度。说实话,我也比较欣赏朱萍老师,为什么?我以为朱老师身上有中国古代文人“温、良、恭”的遗传基因。她温文尔雅,温柔敦厚;她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她谦虚有礼,为人谦逊。
我曾问过学校年轻的女教师:你们比较欣赏学校哪位女教师?
不少人跟我说:“我欣赏朱萍老师。”
“为什么呢?”我追问。
“她不仅工作出色,课上得好,而且生活也有品位,化妆得体,衣着典雅,是一位懂得工作和生活情趣的人,会享受生活。”
好一个“懂得工作,享受生活”。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怎么可能热爱工作、热爱儿童、热爱教育呢?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的一句名言:尽力工作,尽情享受,以儒家的入世情怀工作,以道家的出世情怀享受。只有真心懂得生活真谛的人才会艺术地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朱萍老师是否在探寻生活的真谛呢?我不得而知了。但孙敏老师的一句话又回响在我耳畔:“朱萍啊,你为你女儿多存点钱,不要把钱全贴到身上去了!”朱萍闻之,又是哈哈一笑。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苛求自己呢,况且朱萍女儿才刚刚出生不久呢。
说了这么些,有读者会误解,朱萍是否是追求生活上的享乐,而工作上却不求上进呢?非也。且听我讲两个小故事,您恐怕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2009年《江苏教育》杂志决定做比较大的创新,其中一项就是设栏目主持人。承蒙主编看得起我,让我做语文栏目主持人,主持一期话题。我确定的话题是:文本解读的“度”在哪里?编辑把我这档话题定在2009年第3期,按发稿进度必须在1月底之前全部交稿。2008年12月15日,我约请成尚荣、周益民、林春曹等专家、特级教师到我校开约稿会。我们作了分工,每人写一个话题,其中:文本细读的“细”度在哪里?由我再约请一位特级教师撰写。可能是我在电话中没有说清楚的缘故吧,另请的特级教师在手术后给我写了一篇稿子,但因要求有误,不符合编辑要求。此时日历已翻至2009年1月20日了,到交稿日子剩下10天左右时间了。让这位特级教师重写吧,人家刚刚手术不久,太不人道了!况且,恐怕是我在电话中没有说得特别清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了。可是短短10天时间叫谁来写这篇稿子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哎,请朱萍写一篇怎么样呢?我突然有了主意。
我立马打电话给朱萍,当我把意思表达完之后,听到了朱萍老师温婉的声音:“孙校长,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我一定尽全力写好这篇文章。”当天我请朱萍到学校(当时已放寒假),当面讲清文章的要求,并把我的一篇文章和周益民的文章给她参考。
到了24日下午(腊月二十九),我也顾不得新年将近了,又打电话问朱萍稿子进展情况,朱老师在电话中回复我:“初稿已写好了,但还需要修改。今天下午刚好带女儿回娘家,晚上赶回南京,再迟也会把修改好的稿子发到您邮箱里。”第二天一早我打开邮箱,朱老师的邮件是晚上23:45发给我的。我内心一阵感动:朱老师辛苦了!我打开文章仔细阅读,看完全文我再次感动了。朱老师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参阅了多篇文章,文章的质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朱萍在《于细微处见精神——也谈“文本细读”》一文中提出四个观点:“细读”课文需先“粗读”全文,把握整体,捕捉应该“细读”之处;“细读”课文应扣词析句,由表及里,“悉心”感受形象,体悟意义;“细读”课文需放飞想象,瞻前顾后,努力丰富形象,升华认识;“细读”课文还需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着力丰富语言素养。从这四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朱老师把粗读和细读的关系,细读的方法,细读重在关注语言,感受形象阐述得十分精辟到位。我深切地感到:朱萍是有爆发力的,是有潜质的,是有吃苦精神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上半年,江苏省名校名师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朱老师身负重任:要上一堂有质量的作文展示课,要参加“情智语文”高层论坛。朱老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第一次试教不成功,全部推翻重来。我记得非常清楚,听完朱老师的试教课,我和语文组骨干教师就坐在六年级语文办公室讨论朱老师的作文课。
“一定要让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写作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要让孩子有话写,有情吐”。我首先表达我的主张。
“我有一次上课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盯着我的头发,我问他们为什么,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起来,老师的新发型真好看!”一位老师不经意地说起孩子们的兴奋点。
“哎,那就让孩子们写写发型如何?”朱萍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眼镜后的眼光炯炯有神,光亮夺目。
“好,就写老师的发型!”我一拍巴掌,“就这么定了!”
哎呀,下面的讨论可热闹了:有的说,小朱,你去搞个爆炸头,让孩子们眼前一亮;有的说,小朱,你去买个假发戴上,让孩子们认不出来;有的说,小朱,你去剃个小平头,让孩子们大吃一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朱老师献计献策。那一次的讨论会呀,直到今天都有人津津乐道呢!你看朱萍,不时哈哈大笑,笑得连嘴巴都合不上了。
其实,上过公开课的人都知道,别人的点子再好,主意再多,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呈现在课堂上的必然是一锅大杂烩。我知道,这一周,朱萍回去有事做了,日子“不好过了”!
一周之后,朱萍第二次上试教课,我校“情智语文组”的骨干教师全部到场。“叮铃铃——”铃声刚落,朱萍上场了,我和全体教师眼前一亮,朱萍变了:甜甜的笑脸,头上顶着一头西瓜直发,垂下的直发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朱老师笑嘻嘻地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朱老师今天有什么变化么?”“有!朱老师变年轻了!朱老师变漂亮了!朱老师的发型改变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了。“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发型。”说完,朱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聊聊发型”四个大字。一堂作文课就在这样充满惊奇、充满发现、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朱老师的课设计新颖,由教师发型为观察之点,激发情趣,教给方法;然后拓展开去观察身边人的发型,举一隅而反三,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最后再由聊发型提升到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朱老师的设计是何其得巧也、何其得妙也、何其得具有深度也,让我们观摩教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神情一振。
记得6月12日江苏省名师名校公开课后,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陈萍在点评时是这样评价朱老师的作文课的:“请问在座听课的各位老师,你们有谁在上小学时摸过自己老师的头发?可是,今天朱老师的学生却很幸福,他们自始至终都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观察、思考、倾吐……我很敬佩朱老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精神以及她的教育智慧。朱萍就是语文!”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富有情趣,追求品位,温良恭让,清纯可爱,这就是新时代的学科带头人——朱萍老师。
(孙双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朱萍老师的签约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