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小豌豆与小姑娘

2009-12-08 08:36刘永和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李琳关联词安徒生

李 琳 刘永和

2008年9月16日下午,“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教科研信息平台工作会议”在上海黄埔学校隆重召开,南京市力学小学李琳副校长代表南京市获奖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她与来自两省一市的8位获奖教师同台竞技,借班上课,使用上海教材,却能不疾不徐,不枝不蔓,确实很不容易。——刘永和:《谈李琳执教〈一颗小豌豆〉》

[教学片段1]

走近安徒生

师:同学们,了解安徒生吗?你阅读过他的哪些童话作品?

(屏显)安徒生,(1805年-1875年),一生写了168篇童话。他的童年,家庭非常贫困,父亲是一个穷鞋匠,母亲是给别人洗衣服的。安徒生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床是用棺材板做的,他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在这样的一张床上。

安徒生曾在他的自传中说道:“我这一生称得上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人入胜。”

师:请同学读读安徒生创作手记中的一段话: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安徒生

[评析:这两段拓展性的补充内容,意在暗示学生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的初衷,隐喻安徒生与他的童话人物小豌豆、小姑娘的命运相通的一种联系。]

[教学片段2]

聚焦小豌豆

师: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绿莹莹的豆荚里住着五颗同样也是绿莹莹的小豌豆,通过朗读哪一颗小豌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评析:导入单刀直入——这是“起”。选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文章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者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进行了很好地导入,并且把最小的一颗小豌豆突出出来,课文的主体呈现在读者面前,自然合理,因为这颗最小的小豌豆最可爱动人。导入简洁明了,不绕弯子,不落俗套。然而通常“导入课文”,不是绕一个大圈浪费时间,就是缺乏情境,学生木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有序有度——这是“承”。“这颗小豌豆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既然小豌豆被提出来了,就讨论小豌豆,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这样,从小豌豆的提出到对小豌豆的描写,教学顺理成章地进入到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谈这颗小豌豆的生长情况,特别是通过课文的字、词、句的描述来理解小豌豆,衔接自然。]

[教学片段3]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维度一:这颗小豌豆的愿望与众不同

师:小豌豆的愿望特别在哪里?读读最小的一颗小豌豆的愿望。特别注意“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很高兴了。”从句中的“要是……就……”这组关联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这颗小豌豆的愿望非常强烈,它做梦都想实现这个愿望。

生:这好像是小豌豆唯一的愿望,它的要求不高。

生:我从“如果……就……”中读出了小豌豆对这个愿望充满了期待,如果实现了,它会高兴得跳起来的。

生:它好像一想起这个愿望就会咯咯地笑出声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从一个看似平常的关联词中品味出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走进了小豌豆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心声。

[评析:李琳老师的这节观摩课具有思维的深度、思考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要是……就……”这个假设关联词表现了小豌豆的意愿和情感;这一关联词的表达效果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然而,教者能够引导学生凭借课文,通过反复阅读,深入思考,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愿望是小小的,心地是善良的,情感是纯真的。经过这样的阅读和讨论,学生理解了“要是……就……”这一关联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片段4]

我有一颗坚强、执著的心

维度二:这颗小豌豆顽强努力地生长着

师:再读读课文,这颗小豌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仅是因为它有个美好的心愿吗?

(教师以此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小豌豆在小姑娘家窗台裂缝里逐渐成长的一大段文字,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生:小豌豆的生存环境很恶劣,裂缝里就那么一点儿泥巴,怎么能给小豌豆提供充足的养料呢?

生:它滚到一条裂缝里,这儿太狭窄了,和豆荚相比,住得太不舒服了。但它一点也不抱怨,就这样高兴地住下了。

生:小豌豆在这样贫瘠的地方安下了家,而且还长出了绿绿的叶子,爬出了长长的藤蔓,最后开出了嫩黄的花儿,我觉得它太了不起了。

生:这是一颗多么坚强的小豌豆呢!我想到“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我简直觉得你们就是小豌豆的知心朋友,从它的成长中不仅读出了艰辛,更读出了一份坚强与执著。你们多懂它的心啊!相信那个一直躺在床上的病重的小姑娘也能看到小豌豆的生长,和你们一样获得启示和力量。(教师相机板书:住下 滚 长出 猛劲儿长 爬 开出)

[评析:“滚”“长”“爬”“开”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小豌豆顽强的精神和生长的勇气。“滚”体现着小豌豆圆圆的、调皮而快乐的神情;加上“骨碌”,形象生动。“长”表现小豌豆顽强的精神,因为裂缝里只有一点泥巴,生存的条件是非常艰苦和有限的。“爬”意味着小豌豆生长的艰辛,没有“台阶”可以攀登,没有“支架”可以攀援,只有靠自己顺着裂缝慢慢地“爬”。“开”更是一种胜利的喜悦,终于,小豌豆战胜了一切,开出了小小的花。李琳老师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仔细琢磨字词、句子来揣摩人物内心。]

[教学片段5]

你跟我一样,长啊,长啊,长得好起来

维度三:因为小豌豆的成长使小姑娘变得健康、阳光起来

师:这颗小豌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它顽强努力地生长吗?

生:不仅仅是这样,它的成长还给了小姑娘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生:小姑娘自己和她的妈妈都认为没有希望了,但小豌豆在那么一点点泥土里能够活下来,而且还开出了嫩黄的花朵,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想想自己,说不定也可以创造奇迹呢。

师:小豌豆为什么能给小姑娘带来这么巨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姑娘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评析:一堂好课要结构严谨,而结构严谨需要内容连贯和过渡自然。

关注相同——这是“转”。“这颗小豌豆影响了一个小姑娘,凭什么?”这是教者承上启下的问句。从这里开始,师生共同深入挖掘小豌豆的精神和品质。那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生命力从这里开始显现。

开掘主题——这是“合”。课文是要写一位重病的小姑娘,于是,“那我们来认识这位小姑娘”,把课文学习引导到对于小姑娘的描写上。小姑娘很是可怜,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但是,因为看见了小豌豆,体会了小豌豆的精神,于是振作起来,站起来了。从小豌豆到小姑娘,自然回归,总结主题。]

生: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太可怜了,我对她充满了同情。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

生:她的妈妈似乎都对她失去信心了。假如是我,不知道有多伤心失望啊。

生:安徒生对这个小姑娘更是饱含着无限的同情,他是怀着深厚的情感写的,“多可怜的小姑娘!”其中的“多”,表示了程度,还加上了感叹号,突出了同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已经把这段文字读到心里去了,透过文字不仅理解了小姑娘,而且读懂了安徒生的心。阅读,其实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一种情感体验。

[评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讨论使学生感悟,朗读使学生体会。“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李老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逐渐地读出了感悟,读出了情感,读出了语感。]

师:现在呢,小姑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竟”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这太不容易了,很艰难。

生:小豌豆真是了不起,它终于实现了它的愿望。

生:小姑娘摆脱病魔,起死回生,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一切太让我们喜出望外了。

生:这个奇迹的制造者竟然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豌豆,它那么弱小,却以生命的力量给了小姑娘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我们不禁要由衷地赞叹它美好的心灵。

师:同学们,你们也很了不起,一个看似平常的字,你们读出了艰辛,读出了喜悦,读出了小豌豆付出的心血和坚持,也读出了小姑娘的不易和努力,这一个字中蕴藏着作者多少深意和深情啊!

[评析:小姑娘越是可怜,小豌豆的意义越是重大。当她看见小豌豆,她似乎看见了自己,看见了希望,于是找到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一个“竟”字,充分表现了小姑娘的巨大变化,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屏显)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

多可爱的小豌豆! !

[评析:李琳老师的这一设计,首先,学生可以根据描写小姑娘的句式写小豌豆;其次,学生还必须根据描写小姑娘的语句理解小豌豆,因为,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命运是一致的,是相连的。这一训练,既是写作训练,也是阅读理解,一举两得。]

(李琳,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刘永和,南京市教科所所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颗小豌豆》,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第9课课文

猜你喜欢
李琳关联词安徒生
用关联词造句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安徒生的世界
李琳:当好“三员”带头干 脱贫攻坚勇担当
跳高者
关联词的秘密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