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鸣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历史教学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即吃透课标,紧扣课标,根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构;灵活处理栏目材料;根据课标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度补充和挖掘;层层设疑、注重联系、达成认知。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课标
高中历史新课程分三大模块,体例新、跨度大、栏目多、跳跃性强,给教与学既带来全新的视野,更带来极大挑战。教师感觉难以驾驭甚至无从下手,学生如在雾中不明就里,以至有怨声载道之感。
首先,我觉得对新课程的理解应摆正。新课程提出了诸多理念,特别是合作探究等,很容易使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和形式上费尽思量以至流于形式的花哨,而忽略了新课程内在精神。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不管新课程提出了多少理念,实际讲来讲去主要不外乎两方面:以生为本,注重能力(尤重创新能力培养)。事实上过去的历史课本及教学并不是体现不出这两点,并且其编写更有历史感和系统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去注重,很大程度是照本宣科。而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我觉得新课程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督促教师转变和形成新教学理念,这无疑是正确和有见地的。其次,新课程在编写及实际操作上确有很大不足,既使历史教师教学感到很大不便,实际也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所以,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精神,吃透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探索教学新路。在实际教学中,我有一些探索和体会,管窥蠡测,就教于方家。
一、吃透课标,紧扣课标,根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每一课的内容都相当庞杂,时间跨度也大,如果面面俱到肯定吃力,教学时间也不允许。这就要求我们围绕课标确定教学目标。比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涵盖了从50到70年代的经济建设内容,虽然课本删繁就简,份量还是显得不轻。课标要求是这样的:“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锁定关键词“概述”、“总结”,可见对其过程中基本史实只需一般性陈述就行了,重心落在总结其“经验教训”上,由此可确定此课的教学目标之“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这样,对于史实一般性陈述,一五计划及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训也可不必理它,尽管它很重要。重点抓住社会主义建设中“左”倾现象及其经验教训即可。这样一来,讲课内容就相应集中了,时间也就不会显得仓促了。
二、根据课标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构
这种重构实际就是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使学科知识条理化和更大范围内综合化,以克服新课程存在的跨度大、难度高、头绪杂、难点多等问题,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重构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就使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拘泥于教材,从而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本课正文标题有这么几项: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第一个标题介绍希腊文明赖以产生的地理环境,后面介绍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其局限性。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却被分成了两部分,而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却又在“黄金时代”后面寥寥带过,学生不易形成其民主政治发展的整体印象及进一步的理性认识。所以必须重新对内容进行整合。我依据课标整合标题如下:1.希腊文明的摇篮。此目介绍希腊文明依托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对世界的一大杰出贡献就是它的民主制度,而雅典民主政治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这就切入本课,把本课标题与内容小标题有机地衔接起来了。2.雅典的民主政治。此目以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为中心分为三部分,正好展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3.辉煌与阴影。此目介绍其历史影响及局限性以及衰落。这样整合之后,从标题就一目了然,重难点也突出,既方便教也方便学,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灵活处理栏目材料
新课本中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出现了大量相关材料。这些材料是对相关历史学习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但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学形成干扰,可以说是在点火。这些和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是讲还是不讲?讲时间又不够,不讲它躺在那儿,真如骨梗在喉。我的意见:与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关联不大的、或者纯粹是拓展性的可以置之不理,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理解和教学目标达成的,可以相机选用。有的甚至还可作为一个重点来讲。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历史纵横”一目介绍秦灭六国后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该文字极重要,但若在一课中讲解不但时间不够也使主体内容显得零碎。我索性略去不讲,围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组织教学,只在课后结合“学习延伸”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既突出和紧凑了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时间绰绰有余。再比如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之“历史纵横”就可省去不问。反之,如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中“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的内容恰恰可用来论证美国1787年宪法的时代局限性及灵活性,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这部宪法及美国民主政治,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再比如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学思之窗”,展示了德国外长的演说。这篇演说反映出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心理,可以运用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大影响:导致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激烈。这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出现的现象,很重要,我就专门为此列了个标题。
四、根据课标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度补充和挖掘
新课本有些内容太过笼统甚至语焉不详,给学习和理解带来麻烦,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补充甚至深度挖掘。比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可见总结其经验教训是重心所在。如何得出这种教训呢?课本内容介绍了八大关于中国主要矛盾的诊断及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其重心是发展生产力,对八大最后有这样的评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怎么体现未坚持下来呢?我们知道,总路线及大跃进违背了八大的路线,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留下深刻教训,文革更是一大劫难。文革是劫难好理解,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训深刻,但总路线和大跃进明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是体现八大精神呀,怎么违背八大路线呢?违背在哪里呢?从课本是找不到的。这就给学习和理解带来极大困境,而这恰恰又是课标要求重心之所在。要明白总路线是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大跃进则是把这种心理落实在行动上,不仅急躁冒进以至浮夸风盛行,并且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则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的结果,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是严重违背了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的结果。所以教师要补充介绍八大规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冒进又反保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从而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总路线和大跃进违背之“违”在何处,也就明白其中的经验教训了。
五、层层设疑、注重联系、达成认知
1.层层设疑。新课程所谓“合作探究”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行。让不大具备相关历史知识的学生围在一块探究什么?弄不好课堂骚乱。若我们拿出一些材料来让学生分析认知倒是可行的,但实际上一般也难做到,何况时间紧张。设置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分析我认为是可行的和基本的方式。“夫子循循善诱焉”。实际还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既使教学富于严谨,又让学生随着老师的主导去思考,这本身就体现了以生为本,注重能力的培养了。在这过程中有创见的学生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的。
2.注重联系。不能让学生只是一课一课的单纯的学习,要让他们明白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一课之内,一单元之内,一个模块之内都是存在的。
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注意理解“变动”二字是关键。内容标题就告诉我们“变动”表现了。一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二是洋务运动中诞生了近代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三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当然还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而前两个内容正好为最后一个即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不是么?这就是它们内在的联系。再比如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四节内容新课程强调中心围绕的是世界市场,第5课是讲其雏形出现,第6课是讲其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其初步形成,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最终形成。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以达成新课标要求。
3.达成认知。即不是让学生只是学到一些基本史实就行了,要上升到一定认识高度。所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爱国主义、世界意识、创新与能力等等主要就是从这几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我们学习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发展史,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主导力量,那时盛行的一种思潮就是“实业救国”。再比如学习古代中国政治,不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名称和机构变化及沿革就行了,要让学生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生存环境及经济方式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在治国和政治体制上的探索和政治智慧,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不能因为它是专制制度而一概否定(相比古希腊民主政治而言)。从其演变可看到其前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后期走向强化僵化的反动性,而这又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轨迹是一脉相承的。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于我们理解今天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至为重要。离开传统而侈言和一味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是行不通的。新课标:“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可见,新课标的要求是有深刻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