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琴
【摘 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彰显有效课堂。
【关键词】激发兴趣 有效课堂 数学教学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整个教学活动也会变得生动而活泼。而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感兴趣。”而兴趣又不是天生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后,我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老师想了一个两位数,你能猜猜是多少吗?”学生听了纷纷举起手来,“是50。”“不是,你猜小了。”在我的提示之下,有一个学生大声说:“我知道,是80。”“你又猜大了。”“是70。”“还嫌大。”“是65。”“猜对了。”学生听了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在这样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不仅体会到了100以内数的大小,还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实验,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弄懂知识,建立正确的表象。同时,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在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使所学知识变得简单化、形象化。
众所周知,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比较枯燥,也比较难学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就以13-9为例: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列出13-9的算式后,老师提出:“13-9怎样算呢?你们在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并把你的想法和你小组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哪个小组的计算方法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摆起来,不一会儿,就出现了好几种算法:
1.一根一根地减,最后还剩4根。
2.先从10根里面拿走9根还剩1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3根合起来。
3.先从13根里去掉3根,再从10根里面去掉6根,最后还有4根。
4.想加法算减:9根加4根得13根,所以13根减去9根还剩4根。
整个学习过程,由于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以兴趣为动力,促使学生思考,动脑动手感受了算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拿出一个正方形需4根小棒,那么一把小棒(不知道几根)摆正方形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情况一:有余数,情况二:正好。再让学生猜可能会余几根,最后通过亲自摆小棒8根、9根、10根、11根、12根……边摆边填来验证余下的结果。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直观动手操作过程中突破难点,明白余数不能超过除数(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媒体,增进兴趣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经常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了玩具的几种不同的摆法,然后老师问:谁有好办法很快地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玩具?学生们有的用加法,有的在数数,也有的用乘法算,方法很多。然后投影显示各种方法后老师又问:谁的方法最简单?学生就在动脑筋了,很快就找到原来用乘法是最快、最简单的。有的学生开始意识到乘法的来历:只要是加数相同的算式,就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在教学“8加几时”,用多媒体可以设计制作成“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节。即小猴子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狐狸一听,就出题目考它。这时投影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铅笔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支铅笔,盒外有2支。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支铅笔?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猴子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再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我先从生活中的数数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摆小棒比赛,谁能摆得又快,并且又能让人一看就能知道你摆的是十几。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肯定热情膨胀,而且出现很多中不同的摆法。这时,老师可以将他们的摆法制作成课件反馈给学生以供他们更好地做出比较,得出先摆一个十,再摆几根的情况最清楚,最明了。这时运用课件来展示更简单、更省时!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四、质疑问难,发展兴趣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疑问是获取知识的前提,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也就愈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我出示了十几个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图形,并提出:请同学们任意报一个数,老师都能猜出这个数表示的是哪个图形。学生听后个个跃跃欲试,说的数一个比一个大,而教师都能对答如流,他们发现老师的回答准确无误,学生惊奇了,产生了“老师怎么这么快就猜出了每个数所表示的图形”的疑问,继而转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从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常教常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这样才能学好数学,从而彰显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苏]瓦•阿•可•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