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活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2009-11-17 09:04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路径选择

刘 晨

【摘 要】本文从分析群体活动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入手, 给出了如何创新大学生群体活动形式,如何发挥大学生群体活动在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群体活动 路径选择

一、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群体活动概述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体育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

而大学生群体活动即课余体育锻炼做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课堂内的体育教学是以科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直接性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活动, 而群体活动则是课堂内体育教学的有机补充,它不但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大学生在课堂内体育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 如何正确认识群体活动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 如何发挥大学生群体活动在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是高校体育工作中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二、群体活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大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点

(1)学生参加群体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群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群体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2.大学生群体活动的作用

(1)寓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于群体活动之中

大学生群体活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将育人的意向、目的渗透在与之相关的活动和环境之中, 并从中升华, 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融汇在活动中,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去感受和接纳,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

(2)实现认识与情感发展的高度统一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 群体活动都比课堂内的教育更为生动活泼。这种在愉快活泼的氛围中进行的活动形式,更容易为陷于严谨繁杂的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大学生们所接受。因而可以在赋予愉悦身心的同时,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情绪, 激发出某种激情和向往, 使之在一种陶醉、亢奋和激动等愉快的情绪中受到熏陶, 从而达到认识和感情发展的高度统一。

(3)有助于塑造大学生不畏挫折的优良品质

当代大学生中, 有不少人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从小骄生惯养、意志薄弱、精神空虚, 出现“以自我为中心, 抗挫能力差”等现象,一旦遇到丁点挫折, 就出现心理失衡, 感到委屈、憋气, 甚至绝望。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分析表明,当今青少年心理日趋脆弱的原因是缺乏“磨练教育”。而群体活动恰恰能为大学生提供磨练教育, 让大学生于群体活动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从挫折中学到有益的东西,从挫折中得到锻炼,学会正确对待社会, 学会正确对待体育竞赛、认识体育竞赛的良好机会,从而在挫折中变得更理智、更成熟,在人格上变得更加完美、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活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1.与健康运动理念相结合,面向学生、面向基层

所谓“健康运动理念”,是以身心健康为目的,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效果的良性运动理念。因此,在高校,它与群体活动的有机结合,必将开创一种新的、突破传统观念的“健康育人”方式。

而“面向学生、面向基层”则是高等学校开展群体活动永恒的主题。体育离开了自己的教育对象,就是一纸空洞的理论,高校开发群体活动如果不面向基层,就不能推动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因此,围绕这两个理念,构建“健康与群体”的新模式可采取以下做法:第一,从提高对新理念的认知入手,将“群体工作放在院系”的观念融于大学生群体活动的实践中,建立“体育教师下系制”这一“服务育人”机制。第二,从院系体育需求入手,面向学生,建立“院系体育竞技化、体育辅导教练制”模式,以小型多样化比赛和院代表队训练为主线,开展适应自身发展的“群体健康”新运动方式,从而引发从基层到学校、从院系到学生的群体活动热潮。

2.健全大学生群体活动管理机制

群体活动的项目繁多、形式多样、辐射面广、参与单位人数多, 因而其组织、 领导、协调的工作量就大, 仅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完成好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由院领导参与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体系。

该管理机制要突出体育的特点并结合本校的特点, 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章程和条文, 设法克服体育管理机制只围绕体育教学转动的现象, 应该更大比重的涉及到群体活动,把群体活动全面抓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 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推动群体活动的发展。具体做法是:由体育部具体承办, 教务处、院团委、学生处及各系的辅导员等共同组织成管理网络, 把群体活动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等要求具体落实到各部门, 各负其责。这样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压力,又能把各群体活动落到实处,从而能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3.大力推行体育协会建制和俱乐部制

体育协会是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群众性业余体育组织, 它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体育协会能使大多数学生走出宿舍,投入到锻炼的热潮中,激发他们的热情,发挥其主体作用, 调动其积极性,因此,体育协会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群体活动的发展。

而俱乐部式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群体活动,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能把校园体育文化上升到新的层次,进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俱乐部式体育群体活动的活动内容设置可以分为球类运动、韵律操、器械运动和自由项目等。其中,球类俱乐部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韵律操俱乐部有形体操、搏击操、跆拳道、武术等;器械运动俱乐部有健身呼啦圈、健身球;自由项目俱乐部由学生自己制订,有拔河、踢毽子、跳绳、身体锻炼游戏、打沙包、滚铁环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群体活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民主的评价体系,对实现大学生群体活动的良性运转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大学生群体活动评价体系主要应该包括:活动方案评价、活动组织实施评价、活动效果评价以及长效机制建立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则要注意四个“结合”:即群体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与可行性、创新性相结合;组织保障、条件提供与过程控制评价相结合;活动的参与度和认可度结合;活动效果的辐射度和持续性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将学生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信心、态度、责任感、合作精神等作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蔡惠雄.群体活动引入体育教学的探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路径选择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新课标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