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探索与实践

2009-11-11 09:18王余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新课程理论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角色,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活动,把握每一环节,保证活动有效开展。笔者的实践操作流程为:自主学习—合理分组—分工互动—资源共享—评价奖励。

【关键词】小组合作 认识 探索 实践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学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学会合作,学会共享。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构建全面完整的教学互助结构。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文本知识。其意义还在于: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它是学生内在需要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能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情感。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由于竞争意识的存在,学生才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努力提高自己。笔者以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背诵课文,许多同学难以完成,特别是比较长的文章。自从实施合作学习以来。同学们背书变积极了,一般课文当天就能背,有的甚至能提前背。原因是同学不想给本组丢分,都想给本组争荣誉。连《出师表》这样长的文章,全班在新课结束的第二天就完成背诵任务,这就是竞争合作的魅力。竞争中,同学们有学习的压力,并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的合作表现意识不断增强。当然,竞争中失败的同学容易气馁,或由学习目标的竞争转化为学生的人际竞争,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竞争中积极引导,保证竞争的善意性、公平性。

3.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需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有信心,使学生体会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如背书,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探索

“合作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新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这样,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不是就成了旁观者呢?答案是否定的,多年的教学探索,笔者明白:要想取得较好效果,教师要动脑筋做好引导工作,要把自己转变为“主持人”。

1.营造氛围,优化学习环境,抓住契机

老师要吃透教材,预知学生可能提的问题,精心设计,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努力优化学习环境,改变课堂空间形式,形成学生之间的目光语言交流,为合作行为的产生提供可能。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各种问题,把握好小组讨论的契机,从而取得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乐于与小组成员完成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学习任务认识不清,各抒已见,争论不休,甚至产生冲突。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养成良好的“表达”、“求助”、“帮助”、“建议”及“接纳”的习惯。作为合作成员,要积极承担和履行共同完成的任务的责任,积极配合,有效沟通。小组合作时,有时出现懒惰者旁观,积极者垄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小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合作意识不强。老师要积极引导,有

效地组织小组或个人汇报,交流心得,分享成果,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尊重。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我们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整个课堂都永远在学生的合作活动中进行。但毫无疑问,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笔者以其流程可作这样的表达:自主学习—合理分组—分工互助—资源共享—评价奖励。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2.合理分组。根据性别,学习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组控制在4-6人,各小组势力均衡。在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每学期开学初,笔者都要根据学生情况分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学期中间也可根据发展变化来调整,这样节省了课堂组织小组的时间。

3.分工互助。每次活动,笔者首先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再引导组员做好分工:导演(具体全面负责合作活动的开展);编辑(负责记录小组成员讨论的内容,并对讨论结果形成文字);导播(主要负责汇报各组讨论结果)等。要让小组成员都成为学习的主角,而不只是“配角”或“观众”。组内分工还要轮流交换,以便增进互动的有效性。笔者还适时把学生的对话引入正题,并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参与互动。

4.资源共享。各小组收集整理的成果展示于课堂,资源共享。如搜集有关写“春”的诗句。有的小组搜集有关“春风”有诗句:“不知细中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有的小组搜集的是有关“春花”的诗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江”(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有的小组搜集的是有关“春雨”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王驾《雨晴》)……这样全班同学都能积累有关“春”的诗句。

5.评价奖励。笔者在课堂上及时评价各小组团体成绩,并将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评价时注意对学习过程评价与对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评价之后评出优胜组,奖该小组4分。每月总评比一次,优胜组,组员均获一份奖品。评价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使其更有凝聚力。

附:小组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中的实践案例

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合作学习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尝试:

1.准动准备

(1)教师分配课题,讲述开展此活动的意义。

课题:“从广告语中学语文”、“从电视剧中学语文”、“从商店中名称中学语文”、“从相声、小品中学语文”等。

活动意义:略

(2)组建学习小组分配研究的课题。

课题实践活动分组不受以前分组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小组,推选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文调查活动。各小组根据分配的课题制定本小组活动计划,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2.活动过程

(1)学生上街或看电视,上网搜集有关信息。

(2)定时间、定地点,开展小组讨论,人人参与,个个合作。

(3)小组将搜集、交流所得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4)把同属于一个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编成“集锦”“举隅”“荟萃”之类的小册子。

(5)活动成果展示:各小组写出活动总结,由组长汇报,展示优秀成果。

小结:此次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无论是读书看报与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影、逛商场。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学习和运用语文相关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还能让学生享受团结合作的乐趣。但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视学习内容而定,并不是每堂课都要进行,不能将其视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签,否则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这种合作学习也将是本来倒置。笔者希望各位同仁能和我一起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它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

★作者简介:王余良,安徽省潜山县第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作文评改“五步曲”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