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反思

2009-11-05 08:54王瑞红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教师素质历史教学

王瑞红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是目前最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的一种教学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本文由一课堂课的案例谈一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 教师素质

一、案例背景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是教师们在历史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笔者发现,教学理念滞后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改进课堂教学。

从学习的视角来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说是一种新认识论。在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把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要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也就是要以自己的经验、所知信息、信念为背景来分析判断知识的合理性。学习不仅是对新知的理解,而且还是对新知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然后学生教条式的接受,而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思考等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是目前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他们强调历史学科的博大精深,并使之认识到历史知识无处不在,明确历史是构建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联想一些现实问题来学习历史,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同时,还向他们暗示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是靠记忆背诵以应付考试,而应养成关注现实、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体会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所在,使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也才能够更好地感知历史学科的功用。实践证明,学生对此番强调还是有所领悟的。但是,由于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水平有限,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践中,有时也难免会陷于尴尬的境地。

二、案例描述

某日,秋高气爽,阳光普照,树影婆娑,宁谧恬淡的校园里桂花绽放,香气怡人。教室里,我们正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师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进展得也很顺利。当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分钟时,我们进入了“沙俄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这一问题的学习。

(课前准备:出示《清朝疆域图》、《中国全图》和《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笔者把俄国割占中国的每一块领土都设计成动态画面)。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提到过,沙皇俄国是落后的带有浓厚扩张性的封建军事帝国,在侵略中国方面,如果说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看重的是中国的市场和原料的话,那么,俄国更看重的是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是中国的领土。

师:对。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采取趁火打劫和外交讹诈等卑鄙手段,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家想想,150多万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

生:(思考)

师:大家知道,浙江省的面积是10万平方公里多一点,那么,150多万平方公里就相当于15个浙江省啊!

生:哇,这么多啊!(很想知道割占了中国的哪些地方)

接下来,笔者就展示了俄国割占的每一块领土,为便于学生认识,分别归纳为“岭南江北”(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一岛”(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湖东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中国西北部,并让学生看书回答分别是在哪一年通过哪个条约割占的。此外,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笔者还分别指出这些领土现在大致是由哪些国家管辖。

在大多数同学都忙着看书和回答问题时,却有两个男同学在说话。笔者为了抓紧时间完成教学计划,就没去管他们,而是进入了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但这时他们非但没停止,反而转过身去又和后面的同学谈论起来,周围的同学也都在看他们。这时,笔者有些生气了,心想,一定要好好处罚这几个捣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于是,笔者就走到他们面前。

师:你们两个给我站起来,你们不是想“发表言论”吗?不要躲在下面窃窃私语,当着大家的面说说吧!(心想,他们肯定会羞愧得低下头,向笔者认错)

生1:(唯唯诺诺地)老师您不要生气,我们是在讨论问题。

师:讨论问题?(带着怀疑的口气)那就把你们讨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2:(怯怯地说)老师,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领土现在仍然是俄罗斯占领,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们收复过来呀?(下面有同学插言:我们是与他们签了条约的呀,已经承认了的。)俄国占领了我们那么多领土,为什么我们还和它那么友好?前一段时间我还看到中央新闻上说中俄联合进行军事演习呢,这是为什么呀?(对啊,下面已有几个同学附和,可知他们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时全班同学都齐刷刷地望着我,等待我的回答)

师:哦,原来你们真的在讨论问题啊,老师错怪你们了!(心里好慌,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这太出乎笔者的预料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新闻笔者也看到了,但详细内容并不清楚,应怎么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呢?笔者没有思考过,怎么办呢?笔者感到脸发烫。)呃……,这个问题嘛,……呃,涉及到国际政治、法律、外交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是比较复杂的……。(笔者支支吾吾地,这时下课铃响了,给笔者解了围)现在已经下课了,我对同学们能够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的做法感到很高兴,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学习历史了,也体现了同学们的一颗爱国心,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那我们就把它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下课后去查一下资料,并结合当今的国际形势,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好不好?

生:好!(声音非常响亮,说明他们很感兴趣)

师:好,下课。(笔者就这样把这个问题给搪塞过去了。)

三、案例反思

回到办公室,笔者的心情很复杂,可以说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并主动地探究问题,这也是笔者所希望的。但更多的是忧,忧的不仅是课堂任务没有完成,还有自己在学生面前的那种窘态。为此,笔者对有效实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及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深刻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建构主义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也由被动机械的反应过程向自主探究的生成过程转变,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师必须具备视课堂的实际发展而随机应变的能力,决不能拘泥于事先的课堂设计。回想当时的教学情景,如果笔者能根据学生接触的社会现实——“中俄联合军事演习”随机组织一个小讨论,为学生创设一个“对话、合作、互动”的学习场景,就不但不会出现那样的“课堂捣乱”,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

2.广博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因为建构主义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来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全面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便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因此,针对历史课堂,教师必然要突破学科本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地理学、政治学、法律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能够“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真实社会”。

3.洞察社会现实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建构主义视野下结合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来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记记背背”、然后应付考试的不良看法,激发其历史学习的浓厚乐趣,使历史学科的功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针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这一问题,如果笔者事先就能够结合中俄两国外交关系的社会现实,正确引导学生在当今国际形式下学会怎样爱国,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实,历史和现实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割裂现实的历史课必然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变得索然无味。尤其是在信息时代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活动范围都在不断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都有所关注。因此,要胜任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具备洞察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4.要尽快转变角色。在建构主义教学视野下,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能否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民主和平等的前提就是信任和尊重,教师不应该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而应该在把握课堂大局稳定进展的前提下,把探讨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否则,就会打击、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有效实践还需要教师尽快转变角色,尊重、信任学生,将课堂的大权大胆下放给学生。

总之,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指导理论,加强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能力培养和建构主义教学视野下的知识储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忠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技能集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郑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美)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Martin G.Brooks.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范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 (四) [J].学科教育,1998,(5/6).

[7]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8]王木水.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J].中外教育,2000,(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教师素质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