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浅见

2009-10-28 07:01徐光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工具性大学语文人文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心就是要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教什么就是教材建设中的内容选择编排问题。从素质教育和学科特点的要求出发,确定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还是要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定性出发,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目的。

大学阶段的语文课在现实中成了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各专业的公共课。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的大学语文“教什么”,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应解决什么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需要?本文从几个方面试作设想,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宜增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经典诗文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杠杆”作用。 贵州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国内较通用的统编教材,这类教材的所选篇目大多以古文为主,辅之一定数量的现代文;文言文所占分量居多。选文缺乏贵州地方色彩和民族性特色,教师在授课中讲的课文很大程度上都是古代作家作品。教学时难以充分利用地方丰厚的文化资源。因此,宜结合贵州省情和地方民族文化发展的状况,选取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内容编入教材。贵州地方文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近现当代。如晚清时黔北郑珍的文、黔南莫友之的诗词、当代学者诗人梁光华的《剑水行吟集》;散文如蹇先艾的《苗家新人》及《贵阳今昔》;戏剧如荣获“国庆三十周年调演”创作一等奖的《奢香夫人》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话剧《茅酒飘香》和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如水族文学、布依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等作都可适当选取经典之篇段入编。既传承了地方历史文化,又突出了民族特色。使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本土丰厚的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

二、尽可能顾及到文理各专业都有适学的篇章

语文是以理解、思维、表达来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的功底不坚实,就很难成为出色的各项工作者。大学语文课的文学性还能调动人的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所以语文是进入各种知识领域、认识和研究各种学科的重要工具。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论文科还是理科,不论什么专业,毕业后都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所要培养的目标:听说读写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想象创新能力,鉴赏审美能力,是现代各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科专业主要学习社会科学,理科专业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现在强调文理渗透,因此作为文理各专业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内容要尽可能顾及到文理各科都能有贴近专业,适合学生学习的篇章。可适当增选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化科技论文和各类科技说明文编入以适应理科专业学生学习。如钱学森的《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扬显益的《菊花》、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等。选编这类文章既结合了理科生自己的专业,又能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可有“一箭双雕”之功,并能起到文理渗透之效。

作为政、管、法、史、艺等专业更需要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编具有知识性、实践性、示范性的各类文章,供各专业学科的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选文应充分考虑师范教育的特点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要有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高尚思想素质和所需的教育专业技能。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更加标范的师德素质和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国家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地方高师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更应充分考虑师范教育的特点,从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中选取那些能够表现高尚的理想情操、真善美的人格,正直积极上进的精神,并能与时俱进,贴近时代发展需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时能把人文精神与文学审美有机结合,能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价值的经典之作入编。如我国古经典中墨子的《兼爱》、《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论语》中的《恭宽信敏惠》、《君子有九思》以及孔子有关教学思想的篇章、《大学》中的《以修身为本》以及美国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等作品和我国现当代仁人志士中有关提高思想品格修养、立志为民、关爱国家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都可择精要选编。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学习,让学生能感受其中蕴含的世界文明精华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性情,开阔其视野,使未来的教师在大学阶段就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时代精神,培养他们健康而高尚的思想和人格。

四、增编实用性知识内容,强化学生职业写作技能

语文学科的性质本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重视大学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

贵州省在为迎接2009年基础教育“国检”而进行的自检中发现有相当数量教师不会写教育教学应用文和研究论文,有改行考调到行政机关其他部门的少数高师毕业生,还要补练各种应用文的写作。近些年来,多数招聘大学生工作的单位部门对招骋对象的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国家招聘公务员考试,公务文书写作是其中一些岗位要求较高的考试科目。社会的需要是各门课程确立目标的原则。工具性和人文性本是语文的两大基本功能,缺一不可。从亟需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出发,大学语文教材应充实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各类文体写作、口语交际的基本常识内容,以加强写作知识与训练、口语交际知识与训练,以及常用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技能,兼顾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选编,应从当今社会对于人才技能的需求出发,根据中小学教育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各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状况,应强化学生将来从师任教所必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从培养现代教师的教育目标出发,亟需增编以教师常用实用性文体训练为主的写作知识内容。从培养“通识”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还应增编“实用文体应用写作” 的专题单元,并可选编一般行政公文、法律事务、职业应用、科研文体等的写作要求及例文,以供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的各文理学生学习。且编写一定的训练要求,从而使学生学习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常识,以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写作技能,实现学以致用,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种社会实际工作也有很强的实效性,以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五、编排结构应具有科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现行各类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结构大致有:以文学史为纲、以文体为纲、以人文素质结构为纲,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本文认为,在编写时继承发扬其优势,以实用、有助于教学为标准。根据地方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应在对传统编写模式的继承基础上,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互补统一,对名家名作博采众长后,体例安排宜立足于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知识性为主。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是由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决定的。目前地方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普遍写作能力薄弱,大学语文责无旁贷。因此,应将工具性作为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目标。教材编排体例宜沿用文学史和文体经纬纵横的传统体例。它便于梳理文学史,能有效地归类凌乱分布在各种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将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具体教学要求蕴含于单元内容之中,以利于教师教学引路、学生自学拓展、与实用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可取“一石三鸟”之效。

可以分“读写”和“品鉴”两个大板块安排所选内容:“读写” 板块可安排“阅读、口语训练与写作” 内容;“品鉴” 板块可安排“文学作品选读”。“读写”宜按口语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秩序编排。“品鉴” 板块可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分类按历史年代和中外古今的顺序将所选作品编排。并且力求在原文后配编“题解和作者简介”、详尽注释、评析比较等内容。此外,还需设置体现文学鉴赏和各类写作知识训练的课后思考训练题。

参考文献:

[1]黄河,陈先刚.试论我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2).

[2]陈洪.李瑞山《新理念·新编排·新面貌—关于<大学语文>第二版[EB/OL].中华语文网.

[3]李精耕,汤洁,万美芬.《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注重地方特色.[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陈遗勋.关于更新大学语文教学观念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2).

[5]史云谋,赵立.民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6]谢荣娥.大学语文教材的变革与拓新[J].文学教育,2007,(11).

(徐光超 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汉语言文学系558000)

猜你喜欢
工具性大学语文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