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初探

2009-08-25 01: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普通话分层教学教学改革

徐 薇

[摘要]高校普通话的传统教学存在这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展。本文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根据普通话的特点和因材施教等原则,提出按学生的水平层次、方言特征、学科专业分层授课的设想。

[关键词]普通话:分层教学;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各大高校在国家教育部的明确要求下,各级各类大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普通话课,成为了推广普通话的重镇。目前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导致普通话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习主体的特点分析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传统的教学状况可总结为“三异一同”。

(一)教学对象所使用的方言不同。学习主体所使用的方言在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迁移作用,对普通话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种方言分歧较大。高校的生源面广,包含了不同的方言区。方言复杂地区的高校有的一个班级就集中了汉语的几大方言,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各自方言无论在语音上,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普通话教学呈现出特殊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二)教学对象的普通话水平层次不同。普通话课程的一个特殊之处就在于,学习者的起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往往是参差不齐、高低有异。这是由于成长环境的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造成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差异很大,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而决定了普通话学习中要充分的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习主体的具体情况,来拟定的重点、难点、目标。

(三)教学对象的心理不同学生在进行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需要进行不同的策略来进行干预和疏导。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重视语音的学习而忽视对学习主体心理的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各有特色,以下几种心理状况出现得比较普遍。

(1)由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大小造成的心理问题。因为学生所操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大小不同,使得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反差心理。总体说来华北地区的学生容易自满、骄傲盲目乐观。而南方各省的学生容易消极悲观

(2)由文化传统造成的心理问题。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较封闭地区的学生容易接受普通话。偏远地区方言文化传统势力较强,种种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造成了当地人浓重的乡土观念,深化了他们对方言的感情,巩固了方言作为地域性亚文化传播媒介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对其他语言的排他效应。

(3)由年龄障碍造成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年纪一般二十岁左右,属于成年人,发音器官相对来说比较僵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在方音辨正中,为克服的方言影响的顽固发音方式而较劲,容易受到苦恼焦虑的困扰。

(4)求新求异的心理。在普通话测试中,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大学生的言语中常常出现一些颇有争议的网络表达如“美眉”,港台式表达如“我有去”、港台腔等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在水平较差的考生中是很难见到的。“新新人类”中这种别样的“普通话”大概可以归因于受港台影视剧和其他娱乐节目的影响,年轻人追求时髦、有趣的心理。

(四)采取的教学模式相同。传统教学就是“一锅端”、“一刀切”,即以自然分班为基础,忽视不同方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将其放在同一个教室,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缺乏针对性,有效性,违反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弊端。

传统自然班授课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普通话教学需要,方言复杂地区高师的普通话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具体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从总体教学模式突破。分层教学能有效地适应普通话教学的需求,它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普通话课程自身不均衡的特点。普通话教学对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自然分群的特点。不同群体的学习者,其语言面貌上(语音、词汇、语法)、学习心理特点上存在不同的问题,而同一群体的学生,其存在的问题则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方言分群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给普通话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处于同一普通话水平层次上的学生,其语音失误、词汇语法问题,往往具有共通性。我们可以立足于此,针对不通过的方言群体和普通话水平层次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从学习主体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况,有的放矢,扬长避短,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另外分层教学也是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普通话教学与其技能学习相似,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以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为例,这更是一个反复操练,逐渐掌握的过程。首先学生要学会发正确的字音包括声、韵、调,然后要记住准确的字音尽量避免方言的干扰,最后在语流中追求自然和流畅包括变调、轻声、儿化、轻重格等。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要提高教学效果,普通话教学必须就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客观的差异性。只有认真分析把握这种差异,才能确定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科学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具体的分类标准有:(1)按水平等级分。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其进行一次普通话水平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按照普通话水平三级六等的标准,把学生分为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具有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在高级班,二级乙等水平的学生在中级班,三级水平的学生则在初级班。(2)按地域差别分。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语音面貌,来自同一地域的学生则表现出相似的语音面貌。所以,按照地域来分班授课,能极大提高授课的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把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区别对待,可以很好地做到因“语”施教、对症下药,可以充分利用方言母语的正迁移,减少可能有的负迁移,加快普通话参与思维模式化的进程。造成普通话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各类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够,教学针对性差。为此,教师要开展方言的调查研究,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3)按学科专业分。现阶段国家教委、语委对高等院校各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同:中文专业应通过二级甲等,外语、旅游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要求达到二级乙等水平。针对这一要求,就高校实际情况,可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

开教学。这样分班,可以对将来从事一些对普通话要求较高领域的人员提出更高普通话水平的要求。这三项分类标准并不是孤立的,而应该现实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结合起来,并有所侧重。一般情况下应以水平分类为纲分为三个级别,在每一个级别再结合区域差异、专业差异进行具体分班。

普通话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也应据此进行分层设置,具体如下:

(1)高级班

高级班的学生,普通话基础好,语音错误不多,失误主要集中在语音缺陷上。所以,教学中应为学生建立语音档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纠正个别难点音,矫正语音缺陷。教学内容除讲授与测试有关的知识外,还应重点讲授口语表达技巧。教学形式上可多开展朗读、演讲、辩论等综合训练项目。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思维、思辩等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论辩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存在的港台腔、娱乐体等现象,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对于普通话的态度,增强规范读音意识。课时设置最少,20个课时,教学特色重在教师点拨,学生自我练习。课程考察重在检验个体所存在问题的改善和提高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的考查内容。

(2)提高班

该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语音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但失误较多,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准”,必须注重训练重点章节语音的基础知识,如声、韵、调及其辨正,语流音变等,着重加强字词读音的训练;特别是各方言区语音体系中,与普通话相差较大的难点音;口头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应充分重视方言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迁移作用,应引导学生根据中介语共性寻求自己语音中存在的问题,并比照普通话语音,找出对应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课时设置为30个课时,教学特点在于加强基础练习,重在提高。普通话课程考察可参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进行字、词、篇、会话综合全面的检验。

(3)初级班

初级班学员的普通话水平在二乙以下,这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多,基础弱,困难大,是普通话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应把音节作为基本教学单位,按照由基础到运用,由专项到综合的顺序,经过字、词、语、段、篇的训练最后达到会话阶段。教学中要注重“细”,特别是语音教学,首先要过语音关。引导学生根据方音共性寻找自己语音中存在的问题,从对方音的感性认识过渡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要特别注意注重激发这一层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意志,加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这类学生通常在普通话的学习上具有较强的挫败感,需要坚定能学会能学好的信心。课时设置为40个课时,教学特点在于夯实基础,稳步提高。课程考察重在检验学生难点语音的发音掌握情况。

猜你喜欢
普通话分层教学教学改革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