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与爱情》的现实性

2009-08-25 01: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现实性人物思想

罗 姣

[摘要]《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席勒青年时代一部杰出的剧作。作品讲述了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悲剧,把他们的爱情悲剧与当时德国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当时德国腐朽的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致命的批判,同时歌颂了市民阶级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人物:思想:现实性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后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德国仍然是封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国土分裂,封建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德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尚且不能够形成一支与顽固的封建势力相抗衡的强大力量。但是与此同时,启蒙思想在德国也得到了传播,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突破腐朽的封建统治,争取个性解放。18世纪70—80年代,德国爆发了一次全国性的进步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这是德国资产阶级在文学领域里掀起的反抗热潮,是启蒙运动的一股独特的潮流。《阴谋与爱情》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是“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一部十分出色的戏剧。

二、剧情

《阴谋与爱情的》的故事发生在德意志一个小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菲迪南和宫廷乐师平民米勒的女儿露伊丝相爱,并想和她结婚。但是宰相千方百计地阻止这件事情,他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力,逼儿子和该公国的暴君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结婚。费迪南丝毫不改初衷,断然拒绝了父亲,并且义正词严地顶撞说要把父亲的罪恶的发家史张扬出去。因此宰相只好和早已对路易丝垂涎的秘书武尔姆串通,使用一系列的阴谋拆散那对有情人。他们逮捕了乐师米勒,以父亲的生命作为要挟,要求露伊丝写一封情书给宫廷侍卫长,并且发誓不把写这封信的原因泄漏出去。露伊丝救父心切,又对自己的爱情感到绝望,只好屈从。接着,卑鄙小人武尔姆又设计让这封信不巧“落”到菲迪南手里。菲迪南以为露伊丝背叛了自己,十分愤怒和伤心。决计将露伊丝毒死,露伊丝在死前说出了真相,菲迪南后悔不已,也服毒自杀,终于酿成了悲剧。

三、思想和人物

1、正面人物

席勒对时代、社会的探索,对封建资产阶级的鞭笞集中地表现在菲迪南这一人物形象上,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反抗意识逐渐发育成熟,他的爱情悲剧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已经喷薄欲出

菲迪南出身贵族,置身于上层社会,但是他却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熏陶。置身于上流社会,他亲眼目睹了封建阶级的丑恶嘴脸。他说他父亲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刽子手,财产是造孽的家当,甚至当他父亲最先开始反对他的爱情的时候,他用蔑视的口吻说“拒绝继承那种只能使我记起一个丑恶的父亲的遗产”,并且以把父亲的罪恶的发家史张扬出去为要挟,致使他父亲只好作暂时的让步。他自己的爱情正是他对上流社会的反叛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他追求的爱情不是为了门第为了政治阴谋,而是以男女之间平等的爱为前提的婚姻。当他听露伊丝说有人想要来拆散他们的时候他气愤地说“我是一个贵族,不过倒要看看,我的封爵文书是不是比无穷宇宙的和谐还要久远?我的贵族徽章是不是敌得过上天写在路易丝眼里的手迹:此女宜配此男。”他说要“打碎偏见的一切钢铁的锁链”,“用爱情的伟大力量压碎那些虫豸的灵魂”。为了捍卫自己的感情,他作出了殊死的搏斗。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青年勇敢的反抗黑暗社会、与传统决裂的决心。

露伊斯也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平民乐师的女儿,但是勇敢地和菲迪南相恋,敢于蔑视传统成见,敢于斥责权贵。他和菲迪南虽然出身于不同的阶级,但是她却不是因为企求权势和金钱才和他相爱。他们纯洁的爱情产生于两颗同时渴望自由和平等的心灵。当面对强权的压榨,她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爱情,维护平民阶层的道德。当米尔佛特夫人讽刺、侮辱、后来想收买她时,她义正词严地拒绝,维护自己“平民的纯洁”,渴望一个“人就是人”的世界。她喊出了新兴市民阶级渴望砸碎阶级偏见、要求平等的呼声。她和米尔佛特夫人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她的高尚品德让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相形见绌。

露伊丝的父亲米勒也是一个正直、骄傲、自尊的平民。他一直反对女儿和贵族公子之间的爱情,目的是怀疑贵族的道德水平,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上当受骗。当宰相瓦尔特嚣张跋扈地带着侍从到他家里试图侮辱他女儿时,他怒不可遏地反击:“我可以为你奏一段柔板曲子——娼妓买卖我是不做的,你们宫廷里有的是现成货,用不着我们平民来供应。”后来,就直接给宰相下了逐客令:“大人在国内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可这是我的屋子。如果要递一份申请书,我自然毕恭毕敬,可对付无礼的客人,我要把他撵出大门去!”公然称宰相为“无礼的客人”,丝毫没有奴颜媚骨,甚至还有愤怒的反抗情绪。

然而,这部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在于,它不仅反映了平民阶级的反抗性,还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幼稚性、软弱性。

露伊丝是一个勇敢、善良的人物,也敢于痛斥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宰相,敢于蔑视流俗和贵族公子相爱。但是她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家庭关系、信誓等观念集中表现了她的软弱性。她在她看来,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天经地义。当菲迪南提议与她一起私奔出国时,她却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为”,以他的父亲的诅咒会追逐他们为理由而加以拒绝。甚至当她已中毒将死、菲迪南为她向瓦尔特索命时,她还阻拦说:“住手!你干嘛呀?他是你的父亲——”这一弱点成了她的致命伤而被瓦尔特所利用。父亲的被捕摧毁了她的心理防线,动摇了她的反抗意志和决心,把她推上了毁灭之路。

菲迪南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平民少女的心思。在露伊丝心里,她本来就担心自己与贵族公子的爱情,认为两人的爱情本身就有危机。而菲迪南却看得很天真,什么都不怕。他是一个贵族,什么东西都来得一帆风顺,“别的十个人用尽九牛二虎之力还爬不上去的地方,你却游戏一样地睡一大觉就给抬上去了”。他父亲利用自己的权力给他把路铺好,而他竟然他把父亲的权力竟当作他个人才能的力量,认为不论什么事情都可以这么轻而易举。这种环境决定了他对世事的天真,直露,也就无法理解露伊丝心里的担心,而且也根本无法对抗老奸巨滑的阴谋。这种不理解也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当他要求和露易斯一起逃走时,露伊斯感到两人前途的无望,而且无法背离自己的父母,便软弱地要留下来,这个时候他便怀疑露伊斯有新欢。待到他捡到那封故意遗落的假信,马上就妒火中烧,感情淹没了理智,十分冲动地宣布她是“蝎子”、“蝮蛇”。他理直气壮地反诰说:“难道魔鬼的假面具不应该剥掉吗?”他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始末,也没有认真考虑露伊斯对自己的感情,就毫不犹

豫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跳进了阴谋家的圈套。怨恨到了极点,最后竟然要用毒药来解决。虽然大喊“我是无罪的”,但是这个悲剧却是与他的性格悲剧分不开的。

诗人在塑造米勒这个典型人物时,没有忘记市民阶级那种保守、软弱的局限性。在米勒看来,阶级的差别是一条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在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女儿的幸福设置了重重障碍,他始终认为,菲迪南只是为了玩弄自己的女儿,一直对他怀有敌意,想要断绝他们的关系,因此,他一直要求女儿远离菲迪南,一直加强女儿信守誓言的决心。直到全剧结束,一对情人双双死去,这位固执的老人仍然没能理解青年们高尚的灵魂。甚至他也会开口求伯爵。在米勒心中,只想求得自己家中的安宁,并不想对现实的社会进行坚决的反抗。米勒性格的复杂性,正反映当时德国市民阶级的真实情况。

2、反面人物

瓦尔特是那个正在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瞧不起平民阶级,认为结婚只是一种政治行为,他自己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而结婚,也反对儿子的建立在平等的爱恋基础上的婚姻,认为儿子玩弄平民女子可以,但是使用各种手段来反对他们的结合。他卑鄙又丑恶,阴险毒辣,深谙在官场的肮脏伎俩。他不择手段地去追逐权力和金钱。为了自己攫取权力,他拼命去巴结公爵的情妇。为了帮助公爵暂时摆脱原来的情妇,他见风使舵,毫无廉耻的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去娶那个女人。当菲迪南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以后,他便和秘书武尔姆沆瀣一气,用无比肮脏阴险的手法试图拆散他们两个。

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平民悲剧,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不仅仅只是想表现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所表现的戏剧冲突,有巨大的社会内容与历史内容,它把德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市民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作为了戏剧的主要冲突,在舞台上正面展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阶级斗争。一方面是以公爵、依仗公爵势力的罪魁祸首宰相瓦尔特、宰相的走狗秘书、为虎作伥的武尔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米尔佛特夫人较复杂,从本质上说这位公爵的情妇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但她的身世与处境,表明她也是一具受凌辱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是市民阶级的一家人。音乐师米勒及其妻子、女儿露伊斯,另外还有贵族出身菲迪南,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且在剧中是受损害的人,因而属于市民阶级。这部爱情悲剧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揭露、控诉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社会里的虚伪、专横、荒淫无耻,对他们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在剧本中有一个场景,公爵的情人打开公爵送给她的礼品,为其奢华而吃惊,忍不住要探询,侍从悲愤地告诉她买礼物的钱是公爵把本国的壮丁卖到国外当炮灰赚来的,言辞激动恳切、让人心痛。米尔佛特夫人生活的奢华成了公爵残忍暴虐的一个写照。而且,这个场景是有着真实的背景的。席勒生活的那个时候,统治国家的公爵叫做卡尔·奥金,他每年向法国、荷兰等国家出售六千名到一万二千名壮丁去打仗或者做劳工。换取财富来供自己宫廷中的挥霍。席勒面对现实,大胆地揭露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这对现实的打击是致命的。

席勒生活的时代,正是腐朽的封建阶级走向毁灭、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觉醒的时代,不满情绪笼罩全国。受启蒙思想影响、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席勒,勇敢的拿起自己的笔对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阴谋与爱情》直面德国当时的现状,对当时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予以大胆地批判,发出时代的怒吼。

猜你喜欢
现实性人物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的现实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