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合
摘 要: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施教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应着重研究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语文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做到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自然融合,从而落实新课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施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024-02
语文教材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的文明。语文教学对形成学生的品格、底蕴,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要与生活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确立语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学到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其人格得到陶冶。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欲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感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育完美的人格、人品和人性。下面是语文界的高手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例证:
“用绳子把枕头捆成个炸药包形状,嘴里学着‘突突突的枪声,趴在地上开始向饭桌运动。突然被一颗子弹打中,装成受伤的样子,咬紧牙关,模仿董存瑞,继续缓慢地向前爬。终于爬到了敌人碉堡——(桌子)下面,嘴里又学着冲锋号的声音。时间紧迫,豁出去了,用手举着枕头顶住桌子,半蹲在桌子底下,睁大眼睛使劲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接着,‘轰的一声,自己倒在地上。”那种执着的学习,模仿的狂热,加深了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老师的因势利导,用教生活的理念教语文,学习的效果显著。读书学习生活,读书塑造性格。因此,教语文要教生活。
二、实施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1.语文教材生活化。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教学任务的重要材料。要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语文教材要生活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是以课文作为教材的全部,知识作为体系,按知识体系组织课文、理解知识。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把编写教材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学生语言能力表达上,加强语言实践活动,课文知识要围绕语言实践活动,内容接近学生生活,使其指导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材的改革正朝着这一方向迈出新步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这样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在做中学,学中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交融,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从而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只有这样,语言才是活的,课文才是生动的,学习才是愉悦的。
教师需整合语文教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把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部分,把有限的教材扩大到无限的生活内涵中,变课堂的有限为生活的无限。
2.语文活动生活化。
语文活动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最生动、最直观、最具体的呈现出来。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主张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文本。
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强化了主体意识,从而能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实现语文与生活相沟通。
语文教师要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广阔的生活天地,把社会生活的纳入语文教学,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中开展语文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施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教育“注重生活实践”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校宜使儿童多接触实际事物,使他们随处觉得有兴趣,随处可以研究,他们就随处可以获得切己的利益”“为了生活才要学习”“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用语文,语文课本的编写同样强调用语文,其中的综合性学习、思考题、写作题等等,意图都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个体生活的感悟。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切身感悟,深刻反思,才可能激活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经验、事物形象和语言材料,才可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写作教学一方面要扩大信息量,加大阅读力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与自我意识的文章,避免千人一面。
3.语文教法生活化。
语文教法生活化,师生共同参与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教师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的追求将促使语文教学实现两点转变:一是由知识的传授到言语感受的转变。二是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到合作关系的转变。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创设问题,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基础,并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文章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建构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
学习《统筹方法》一课,本着学习生活的态度,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那么,每个人的工作效率要高得多。比单纯条分缕析地讲解更有用,学习热情也高涨得多。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文体、每一篇文章都要刻意地跟生活挂钩,但用教生活的理念去教语文,对语文教学确实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注意事项
1.语文教学生活化旨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品位。但如果我们处理得不当,为生活化而生活化,往往容易出现浅化、淡化教学内容的倾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防止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有更强的直观性,有把抽象变为形象的优势。但在具体执教时,语文教师必须紧把教学内容的质量关,要防止低俗的东西出现。
3.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要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契机,积极开发学生智力,使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在科学规范中不断得以提高。
【责任编辑 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