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人格魅力以及学校、社区文化与学生发展的矛盾是信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学校可以通过有效教学互动、良好人格影响,以及学校、社区信任文化的构建来促进师生信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师生信任;教育人类学;教师和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004-04
师生信任是影响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信任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反之,教师教学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将受到限制。笔者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部地区一初级中学学生M进行了长期观察,从她及其同学在学校生活中折射出的师生信任问题,以及他们由此而遭受的心理困扰和所向往的美好愿景。然后,对师生信任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教育学立场提出构建师生良好信任的途径。
一、现状素描
M是我经常辅导的初二学生,她性格外向,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喜爱唱歌、画画和乐器演奏。平时在给M进行辅导的时候常发现她会无意中贬低自己的任课老师,但我一直没有太注意,直到有一天她讲述了一件让我震惊的事件。
她说,我以前对英语刘老师的印象一般,对英语课也不感冒,做英语作业时也很马虎。但是经过你的教导和启发,我觉得不管我英语好不好,我都应该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因此,那天的作业我做得非常认真。第二天英语老师上课就问我:“M,是谁给你写的作业?”当时我就恶心他,心里想,你是哪只眼看见别人给我写了?你无凭无据,为什么说是别人给我写的?当时我没有说出来,就气愤地回答说“是我自己写的”。
以上是我第一次听到M用这么重的语气来宣泄自己的气愤和不满,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已经遭到了M的心理反抗。过了几周,在另外一次的学习辅导中,我就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进行了了解。对“刘老师不信任她,她还是否信任刘老师”进行了探问?
我还是信任他的。虽然他怀疑我的那两天我很讨厌他,但是现在不讨厌了。因为第二天上课,英语老师表扬我说,“M,你这两天表现很精干。”此外,还因为英语老师平时跟我们说的关于学校和其他老师的信息都很准确,我们同学还是相信他的。再有就是他的教学能力很强,我们都尊敬他。而且平时上英语课,只要我举手,他都会叫我回答问题。因为我平时回答问题不多!还有就是他上课比较幽默,能说一些笑话,比如,他让我们写最喜欢的人,包括初恋的人。此外,就是他上课不刻板,会把一些国外的知识融会贯通。
以此抛砖引玉,我还进一步了解了她对其他老师在信任方面的认识。
要说最不信任的,好像没有。不过我最不喜欢地理张老师。张老师代我们初一和初二的地理,初一的时候她还训过我。她上课非常刻板,像是在背书一样,虽然知识点都能讲清楚。而且他还会很过分的骂学生。一个女生课上说闲话,张老师非常生气的说,你要是再说话就滚出去,那个女生头也不回的扔下书就跑到教室外面了。后来张老师又批评了那女生一顿。我不喜欢她不仅因为她上课古板,还因为她穿的很多衣服我就没有见过,太土了!脸上有癣,但从来都不擦油,上课的时候偶尔还抠脚背,袜子也很黑。还有见了同学像见了仇人一样,经常在课堂上骂全班人,诸如“你们这是怎么了?”“不想上就滚出去!”“我巴不得你们滚出去!”我们当然不能“滚出去”,她是拿工资的,我们出去了他还上什么课!所以我们就默默无闻地听他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相对而言,我最信任班主任李老师,她教我们语文课,可能是因为我们之间已经有感情了,她从初一开始一直都在带我们。她对好学生和差学生能够一视同仁,而且她不会欺负我们。她是代课老师,虽然她每个月才拿300块钱的工资,但是,她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学校扣他们的钱,他们就双倍扣学生的钱。李老师从来没有扣过我们的钱。而且她还有点幽默,比如上课没有人回答问题时,她就会说“有气没气不出气”。不过李老师生气起来也很害怕。一次,有同学在其他老师课上扔纸团,她知道后就训了他们。事后我问过那些挨训的同学,他们说刚刚训的时候还挺不服气,但是现在不恨李老师,毕竟是他们做的不对。事实上,我信任语文老师,还因为她对我偏心,我能感觉到。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信任、喜欢语文老师。
M还给我讲述了他们班和学校的一些信任危机。
一个“黑皮”女生被自己的代课老师教训了一顿之后,她回家叫自己的父亲(也是社会中的黑皮)到学校来打这个老师。当时情景很可怕,警车来到学校,警察让这个女生在警车上作反思,父亲在警察的威力下没有动手,而这位老师偷偷地从学校的后门跑了。
那你觉得这种信任危机可以改善吗?
有可能,很有可能,不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M还提出了改进方法)
师生信任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双方在基于评价的基础上,对对方能否履行其责任以及被托付义务的一种保障感。从M及其同学的师生信任经历中来看,师生信任现状有忧有喜。其中,让人担忧的是,M的部分老师存在一种定势思维,缺乏对学生向善潜力的认识,由此而引发了师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语言;虽然M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但是从她描述老师上课的言语中,笔者发现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也导致信任不足问题的原因;M所在的学校和社区对教师存在不信任,这也致使师生不信任问题的产生。让人高兴的是,M的个别老师赢得了学生信任,这也说明其学校还没有大面积的信任危机;M和其同学对改善师生信任现状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心,并且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师生信任问题是教育变革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高度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变革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
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P.Sztompka)曾经对信任的理由和基础从理性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纬度做出总结。理性的纬度建立在对被信任者的可信性基础之上,归结为信任者获得的关于被信任者的一定知识和信息,信息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只是行动者的一种主观判断;心理的纬度不只是一种理性的计算关系,还是一种心理的倾向,即倾向于在不依赖于对可信性的任何估计的基础上给予信任;文化的纬度是指信任文化可以为相信他人提供充足的影响,相反,则不可能唤起信任的行为,此种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特定群体在历史积累中的沉淀物。[1]社会学对信任理由和基础的分析为剖析教育学中的师生信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是具体到教育学领域,本文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和学校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产生师生信任问题的原因,详叙如下:
首先,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当代中国教师正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中经历一次蜕变。在蜕变过程中,新旧元素相互掺杂,此消彼长,教师还没有普遍形成稳定的、能够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不平衡,即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以及做法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教师的教育知识不能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教师的教育能力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不屑”与日俱增,信任危机自然产生。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成长之间的矛盾。教师角色意识及定位的不清晰是教师人格魅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教师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工作的性质被局限于“传递”的狭隘范围内,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没有被提上教育的显性层面,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具有一种偶然性。然而,在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定位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技能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只是接受的水平上,社会转型已经发出了时代的强音——学生的创造性。如此,就要求教师通过其人格魅力以及教学能力 “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3]
再者,学校、社区对教师职业价值认识的偏差对师生信任危机必定产生影响。一直以来,关于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就存在一种悖论,即“教师万能论”和“教师无能论”[4]。“教师万能论”片面夸大教师职业的社会工具价值,如把教师看作道德上的“圣人”、职责上的“基督”或者是国家前进的“发动机”。然而,当教师没有实现这些社会工具价值时,“教师无能论”便随之盛行,公众包括教师在内就开始贬低教师职业价值,对教师不信任随之产生。这种不信任文化对师生信任危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使个别教师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也很难轻易得到学生对他的信任。
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师生信任的三个主要矛盾,它们是解决师生信任问题的突破口,只有解决这三个矛盾,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三、改进路径
按照不同的标准,信任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建立基础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关系信任和制度信任[5]。关系信任以人际互动中建立的情感关联为基础,而制度信任则以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社会建制的约束为基础,因此,师生信任属于关系信任。师生信任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建立深厚的师生之情。一般而言,信任的产生要求互动双方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特质:1.善良:它使人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会受到对方的保护,而不是遭受到损害;2.可靠:它让人们能够预测到对方的行为会保持一致;3.胜任:它使人能相信对方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托付;4.诚实:它能让人们相信对方会实事求是,而不是弄虚作假;5.开放:它让人们彼此公开,乐于和对方分享一些自己珍视的事物。[6]当人际关系中的一方感受到对方具备上述五种特质时,就愿意信任对方。具体到教育学领域,可以通过教学互动、人格互动以及文化互动来生成新型的良好师生信任。
教学中师生主体的互动是解决师生信任危机的基本途径。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物”的主客体模式,学生作为教学复合过程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权被剥夺,此时的互动是一种平面的、单向的、分裂的互动。当代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的现实背景促使人们对教育是人类的特殊交往活动[7]有了更加深刻的、系统的、方法论层面的转变,即教学活动是一个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与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8]此时,教学互动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网状的、合作的互动,它所表现出来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师生信任通过双方主体之间的参与、对话以及合作得以生成和展开。
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产生“向师力”是解决师生信任危机的前提。互动要求双方具有如下的基本特质,即善良、可靠、胜任、诚实、开放,但是作为教育者,教师要让学生信任自己,应该特别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素养[9]:一方面是基础性素养:第一,个人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追求等方面;第二,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第三,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基础性素养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对教师仅是现有知识与文化传递者的保守形象,使之形成富有发展需求与创造活力的新形象;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开展教学,形成教育智慧,实现自我更新。
学校和社区信任文化的构建是解决师生信任危机的必要途径。信任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特定群体在历史积累中的沉淀物,它源于集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和价值观。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来构建信任文化。首先,突破信任主体的局限性。信任的主体不能囿于学校内部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还包括家长以及社区的相关人员。其次,信任的基础是各信任主体在基于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开诚布公,积极互动,共同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最后,信任的目标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当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决非一日之功,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努力,并形成最大的合力。
一切信任都是一种冒险,“教育者必须不断地有意识地使自己经受住失望的风险……教育者尽管也曾有过沮丧,但仍要有勇气信任并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信任,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够深入青年人内心的教育才会得以成功,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内在的更强的能力。”[10]虽然在这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无法预见的困难,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日趋深入,通过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必定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波]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 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56.
[4]张仙凤.当代中国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发展研究,2007,(9A):37.
[5] Louis, K. S. Trust and Improvement in School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2007,8(1): 1~24.
[6][德]尼可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7.
[8]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28.
[9]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60~365.
[10][德]0·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
【责任编辑 韩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