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新课改下小语教学的收获与反思

2009-08-01 07:06
关键词:收获理性反思

李 丹

摘 要: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学语文;应引导学生抛弃“遵循”教师思维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自主、真实的为学个性,提升学识素质水平追求。

关键词:理性;教学;收获;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29-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感慨良多,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看到了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并能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与反思。

收获: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语文是有生命的。一个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感到语文学科的“生命”,其基点就在于这个教师的“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绝对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激情”可如大海般澎湃,也可如高山般深隧。“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在河北省第六届小语年会上,我执教了人教版教材《桥》一课。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一位清瘦却沉稳如山的老人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架设起了一座拯救乡亲们的“大爱之桥”!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无论是以前读,还是教学中读,每次读到结尾处时,都会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我一直在想:我们教材中有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文本本身已浸透了深厚浓郁的感情,孩子们又是一个个如此感情丰富的人,而在学生、作者、文本中多了一个我,我拿什么来感动我的孩子们?我的出现,是否又会让孩子们多了一份理性的感动?为了这份真诚的感动,我带着自己的情感与理解去阅读课文:我想让字里行间的情感去浸润我的孩子们,我尝试着呈现课题“桥”的情感色彩;引领孩子们感受洪水的肆虐,引领学生读书、感悟、咀嚼、品味语言,让语文课上出语文的味道;我隐去课文结尾,让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直抵孩子们的心灵……同样,为了这份真诚的感动,市、区语文中心教研组的老师们苦心地钻研着教材,一遍又一遍的帮我修改教学设计,力争每个环节都能唤起学生心底的共鸣……

从孩子们眼中闪动的泪花和哽咽的朗读中,我知道,孩子们在和我一起感动着。语文课,本就是情感滋养的生命的教育!

2.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而“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冀教版小语十二册第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总结了这一单元之后,我让孩子们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心中的自然,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笔下的生活吧:晨曦黑云布满空,破云一闪黄金龙。古今骚客听风雨,都赋诗句笑谈中。(《听风雨》刘浩)一个,两个,三个……那是什么?是风在数着什么?是鸟在寻着什么?告诉你,那是泉眼,咕嘟咕嘟冒泡泡的泉眼。风,在水面上玩耍,阵阵的涟漪荡漾在镜面上,破碎了的镜子显得格外美丽;雨,只喜欢和树叶做游戏,为树叶擦去心灵上的灰尘,让它睁大呼唤心灵的绿眼睛……(《绿色的梦》段琛媛)晨日寻芳柳川滨,采株盛芳献殷勤。心中不明疑满腹,何人能有怜芳心?(《清晨柳川河畔所见》邢择正)……难道你们不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吗?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会还我们一个世界!

(2)注重实践,多方面感悟语言。语文知识博大精深,绝不是一本教科书能够概括的。立足文本,不断去拓宽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重要的。我现任的班级是五年级接手的。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查漏补缺,把《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全部背完。从六年级起,我就和孩子们一同背诵《初中生必背70首古诗文》,而且还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领学生拓展古诗词学习、背诵篇目。例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后,我又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古风》、《芙蓉》等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描写荷花的古诗;补充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带学生走进苏轼,从苏轼的诗词中了解他的为人。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我们班每隔几周都会进行一次主题活动:今天我当家——十元钱当一次一家之主;冻冰花——在寒冷的冬季按自己的创意创造自己的冰花;珍惜光明——蒙住双眼生活十分钟……再把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真实而生动的习作。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4.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每篇文章都有值得师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却不尽相同。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教师要时时不忘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追求结果与学生的“遵循”思维

不知道用“遵循”这个词来表达我要说的意思是否准确。记得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执教了《鲸》一课。尽管那是一篇说明文,但情景的创设和生动的叙述使整节课气氛活泼,效果非常好,评委和听课老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也很开心,可做为评委之一的市教科所负责同志在评课的时候却只说:“这节课上得很顺利。”说实话,我心里挺不服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师生互动到位,教学流程一环扣一环……这又岂是一个“顺利”了得!但是,在某杂志上,一位江苏的老师在评价另一堂课时这样写道:“……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和老师都已进入角色,他们都在动脑筋积极思考,也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这说明教师已经意识到,给学生民主的思考的权利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同时,这样的评价也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已经丧失了自由、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相反,却学会了如何循着教师的意图来发表意见。”再回想那节课,很多问题其实的确缺少思维过程,很多问题的回答,是学生迎合着老师的需要的。想到这儿,脸上不由潮热起来。

经过反思,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理念的认识与其教学实践的矛盾,很多所谓“自主”的形式,都只是走了新课改的过场,而没有落到实处。这里有例为证。某教师上了“拾金不昧”内容的课,听课的同志随即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

师:假如你捡到了20万,该怎么办?

生:钱太多,拿手里挺害怕,交吧。

师:假如2万?

生:还多,交。

师:200元呢?

一部分学生不再举手交公。

师:20元?

生:不交。

师:2元?

生:交什么呀?交了也没人要。

师:如果考试考这道题,你该怎样答?

生:无论多少钱那都肯定写“交”啊!!

……

由此可见,在我们以往不经意的教学中,课堂形成了怎样的文化?想到这里,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这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最该反思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结论的追求,不仅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自由,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另一种深层次的不平等,暴露出来的是长期延续下来的落后评价观、学生观。一个成人世界的功利追求直接剥夺了孩子们自由思索的权利,并且被认为是“合理”的剥夺,这是多么可怕的教育现实!春天还等待着我们。

新课程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我愿和同仁们一起执着地在这片沃土上播种春的种子。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收获理性反思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收获》推出“行距”APP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