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磊
新授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教师在新授课的引入、讲授、巩固等每个环节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的认知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新授课上,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新知呢?
1理清新知脉络,制定引导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知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旧知的引申发展;二是旧知的综合;三是来自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践。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分析新知的形成过程。分析它新在何处,与学生已有的哪些知识、技能、思考方法有关。然后在理清新知的形成脉络基础上制定出导的方法。分析新知的形成要抓住以下三点:
(1)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适当的铺垫缩短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经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新知的固定点。
(2)新、旧知识的分化点。要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中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新知的生长点。激活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并建起与新知有关的联想,化未知为已知,使问题迎刃而解。
2习旧引新,及时导向
在学习新知时,只有当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的,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商不变的规律,在新授前可设计如下的题目,习旧引新。
(1)计算3.22÷14
(2)不计算,判断下面哪几题的商是一样的,并说明理由。
①3.39÷1.3②33.9÷13③339÷130④339÷1300
习旧引新这一阶段,要精、要短,一般控制在2~4分钟以内。特别要注意适度,既要为学生学习新知及时导向,做好必要的铺垫,又不能失去应有的思维坡度。
3探索新知。设疑导思
在探索新知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在关键处设疑导思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知识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利用旧知探索新知。如前面提到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一道例题:“一位驾驶员一天节约汽油3,22千克,已知卡车行使l千米要用汽油0.14千克。照这样计算,节约的汽油能驶多少千米?”当学生通过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22÷0.14后,可提出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这道算式,与复习题3.22÷14有什么不同?
②3.22÷0.14除数是小数不能直接除,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把除数转化一下,变成已经学过的除法来计算呢?
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生长点,设法利用商不变规律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这样,不但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使学生看到新知的源头,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变教会为学会。
4质疑研讨。激活导辩
质疑争辩是激活思维最好的方法,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使学习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探索概念、法则、公式形成时学生难免把一些非本质的属性纳入认知结构,而部分本质属性未能引起注意,这也需要通过质疑研讨来明辨是非。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两位小数,虽有易教易学的特点,但也容易使学生认为;“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变成整数就行了”,错误地把一些非本质的现象当作本质规律。再则学生在探求新知时也会分不清是以除数为标准,还是以被除数为标准来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是3.22÷1.4,小数点移动的位数是以除数还是以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让学生展开争论,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除数为标准,如果按被除数移动小数点,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除数仍旧是小数;二是除数成为有“0”的整十数或整百数,计算反而不方便。
探索新知、质疑研讨是新知的内化阶段,是新授课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时间一般为20分左右。设疑导思,激活导辩要注意把疑设在新知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上,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新知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导辩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投入矛盾转化的激烈争论之中,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新知、生动活泼的状态,使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5巩固新知。分层导练
学生通过探索新知形成的认知结构,还要经过多次必要的练习加以巩固,才能逐步完善。新授课的巩固阶段包括尝试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三个教学环节,时间一般在15。17分左右。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用新授课所学的方法、思路指导练习,判断正误。如果学生做错了要让他们说出错误的想法。引导他们自行矫正,培养他们自我反馈、自我调节的能力。
新授课的练习和巩固、提高一般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突出新知识点的单项练习。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针对新知的生长点,先练把除数变成整数的思路和方法。练习如下:
(1)选择适当的数填在括号内。
2.52÷1.8=()÷18
①0.252②25.2③252④2.52
(2)不计算,把下列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0.83÷0.20.06÷0.3 0.105÷7.8 0.912÷0.84
第二个层次是基本题练习,是根据例题要求的仿照性练习,它反映了新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要十分重视基本题的练习和反馈,做到每反馈一次前进一步,使全班95%以上的学生切实掌握。
第三个层次是变式练习。其中的对比练习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区别点和分化点,组织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使学生形成的认识结构具有稳定性、清晰性。
第四个层次是新、旧知识的综合练习。
以上所说的四个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可根据教材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责任编辑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