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诗歌考纲 蠡测2009考题

2009-07-06 05:19龙卫武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诗眼

龙卫武

笔者曾参加2006、2007年高考评卷工作,但在评卷过程中却发现在解答诗歌题时好多同学留空白,白白丢了8分,为此感到很可惜,有些同学虽答了但得分也偏低,整个广西的平均得分也是偏低(4~5分),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首先高三语文老师没有深入研究高考诗歌试题的走向,其次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诗歌的内容技巧,其三对诗歌表达基本技巧没有理解。因此,要在诗歌鉴赏中得到高分,高三老师首先要对历年《考纲》和考题进行研究才能准确把握2009年的命题趋势。

1.《考纲》要求。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能力层级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考题的变化(1997~2008)。

(1)2002年之前均为选择判断题,2002年后变为主观题。

(2)题量变化,2001年之前的选择题均为2题,2002~2004年为一题两问,2005年后为两题两问。

(3)分数由2004年之前的6分变为2005年后的8分,加大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3.考查内容的变化(1997~2008)。

(1)共同点:①朝代:1997~2008年12年中均考查唐诗宋词。唐诗考题均是盛唐和中唐,宋诗词均为宋的中后期。②作者:均是每个朝代每个阶段中有名的诗人或词人。

(2)变化:①朝代作者:1997~2008年12年中,7年考唐朝,5年为宋代。1997年至2001年五年中的判断选择题多为考唐诗,只有2000年考宋诗;2002年改为主观题后,七年中考宋诗词的有4年。附:1997年(唐)刘禹锡《望洞庭》、1998年(唐)贾岛《题李凝幽居》、1999年(唐)杜甫《漫成一首》、2000年(宋)赵师秀《约客》(诗)、2001年(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2002年(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唐)王维《过香积寺》、2004年(宋)晏几道《鹧鸪天》、2005年(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2006年(宋)黄庭坚《题竹石牧牛》(诗)、2007年(宋)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2008年(宋)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诗)。②体裁:2001年之前的判断选择题均考诗,2002年改为主观题后还是以诗为主,只有2004年和2007年考词。③考点:2001年之前在此不做研究,侧重2002年后的主观题。每年的考查点均有所变化,2002年为关键词“折柳”,2003年为诗眼“咽和冷”,2004年为句(主旨句),2005年既考句意又考写作手法,2006年考内容的概括分析和评价,2007年既考表达的感情又考写作手法,2008年既考诗眼又考所言之志。

4.蠡测2009命题。

(1)2009年考纲应延续2008年的考试大纲要求。

(2)朝代、体裁。2009年应首选唐诗,2004年后五年时间里主要考宋朝的诗词,只有2005年考唐诗,为此要引起注意。当然其他的也要注意,因为按照2004~2008年出题规律:04宋词~05唐诗~06宋诗~07宋词~08宋诗,2009年应为诗,但也不能不关注宋词。

(3)作者。12年高考中所出的诗歌均是每个朝代每个阶段中有名的诗人或词人。①唐诗中所出的均是盛唐和中唐的诗人,每年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注意没有出现过的并且在这两个阶段中有名的诗人的作品。②宋诗词在12年中出了五次,但其中四次高频率出现在2004~2008年的四年中,所出的均是北宋中后期的词人,为此要注意这个阶段的其他词人。③从2008年出题的发展趋势看,还要注意跟课文相关的作者。2008年出了潘大临(约1057~1106)的诗: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这就要求高三老师学会扩展迁移所学的课文,真正做到以课本为纲。

(4)考点。综合2002年改为主观题后的设题变化,我们对比分析后就可以发现每年的考点均与去年不一样,因此可以这样判断,2009年的考点应与2008年不同,但考时不外乎涉及到关键词(诗眼)、主旨句、内容概括分析、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这几个方面。

5.复习建议。

(1)从理解诗歌语言特殊性入手,从而理解诗歌内容。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古代诗歌语言采用的是文言文,因此就具有文言文语法特点,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句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2)全面理解各种表达技巧的概念和运用,在平时训练中加以巩固。

(3)学会扩展迁移所学的课文,真正做到以课本为纲。

(4)根据历年考题变化扩展鉴赏,设置考点。

(5)平时要明确规范答题要求。■

猜你喜欢
诗眼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古诗鉴赏有妙方
初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浅探
“诗眼”之争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浅谈小学诗歌的教学方法
抓住诗眼深化诗歌教学
抓诗眼,学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