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明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但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寻找一个科学的切入点,那就是从爱父母做起。
关键词: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爱父母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17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我们国家历来非常重视未成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涌现出了赖宁这样的一批热爱祖国的好少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下,我们在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对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不对,起点过高、目标过大,没有反映出这个阶段孩子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比如在《小学生守则》里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样的提法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们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但我们是否想过,“祖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在六七岁孩子的心里是个什么概念,他们能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吗?事实上这种“三热爱”教育,只有他们到了大学以后,才能逐渐地有所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未成年人在“热爱”着一个自身很模糊的概念。让“三热爱”教育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或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所以,笔者认为在大力提倡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正确的爱国主义培养途径。
中国人自古就有“忠孝不得两全”的说法,事实上这句话是告诫人们,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遇到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家为国。这说明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论语.学而》里面说道:“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的情况是很少有的;出现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情况是从来没过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孝悌准则,应是‘仁的根本吧!”试想,一个连给自己生命、哺育自己成长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他怎么会去爱国?古往今来,哪个伟大的爱国者不是一个大孝子呢?古代的岳飞是这样,现代的孔繁森也是这样。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应该从爱自己的父母起,理由有二:
其一,爱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爱心”
假如一个连爱心都没有的人怎么去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现在发现有些未成年人身上表现出了很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缺乏 “爱心”教育,爱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环境培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的重要区别就在于,道德德性的获得是要后天的实践并通过习惯而逐步养成的,而不能像人的理智品质那样仅凭知识的传播和认知就能有效的。[1]爱心的培养必须从小事做起,在具体爱的环境中让他们体会爱的含义、爱的价值。这种做法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体验式教育法。“体验的环境”越形象、越贴近“体验者”的具体情况,“体验效果”就越明显。国家也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早些年就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先后建设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是对未成年人爱的一种表现。但这是一种大环境中的爱,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这种具体环境的爱更直接、更亲切。所以,我们对未成年人“爱心”的培养应该放在爱自己父母这个小环境中进行。比如,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父母对子女都做了那些事情。首先,班主任把观察活动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过一段时间后,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讲一讲观察到的事情。看谁观察到的事情多,看谁观察的细致,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其次,应该引导小学生去思考父母为什么要给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有个初步的印象,父母的这种行为就叫作“爱”。再次,引导工作应该上一个台阶,让同学们说一说,当看见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时候,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自己应该不应该也力所能及地去帮父母做点事情呢。然后让同学们至少每周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在这种“做”的交流中,他们才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爱的涵义和自己爱父母的意义。最后,我们“爱心”的培养工作应该升华,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还有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的爱,另外我们身边这些不会说话的小鸟、小草、小树的存在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也应该同样去爱它们。通过这种渐进式培养,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纯正的爱心。只要他们有了“爱心”,懂得了爱,他们就会逐渐懂得爱自己的国家。如果一开始,我们把未成年人“爱心”培养放在爱祖国的大环境中进行,让他们爱一个自己搞不清楚的概念,那样培养出来的“爱心”是空的。当然在爱心的培养过程中,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其二,孝是爱国心的根源
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的情感,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中国人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爱国也就是爱祖,这也是家国同构的血缘文化的主要特色。在中国,爱国心各方面的力量与孝联在一起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祖,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称谓,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 国,作为一种政治区划名称,现代是为国家之称,在古代则含义不同。以周朝为例,周天子统治的大疆域称为“天下”(或作“四海”),而侯王的封地称“国”,卿大夫的封地称“家”。后来用国家为“天下”、“国”的统称与通称。 那么“祖”与“国”又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我们以为这是从“祖”兴思,由孝发脉的。“祖国”是从“祖籍”——祖先居住占籍生存养息的方域中演变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原本相对于身在异域的后代子孙而称其先祖所籍之国的。未有离开祖籍的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祖国”,这更带有念祖与爱国的感情色彩。爱国即热爱祖国,缘亲祖而爱国。古人早有这样的推理论述。《礼记·大傅》:“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我们知道,“社稷”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重社稷”也就是重视国家、热爱国家的意思。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2]所以,加强对未成年人孝道教育是爱国教育的起点。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处于认知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容易接受直接的、直观的知识,而很难接受抽象的、间接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加强未成年爱国主义的同时,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这样才能把未成年的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1-62.
[2]转引自肖群忠.孝与中华民族精神[EB/LO]. http:// www.binfeng.net.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EB/LO]. http:// www.taxchina.com/ssfg/2004-02/26/cms190208article.shtml.
Patriotic education of minors starting point of
Shi Ming
(Teachers College Of LongNan, gan su chengxian ,742500)
Abstract:The education in patriotism is primary task that our country strengthens minor's construction of morals and thought at the present stage. But the education in patriotism must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that press close to reality , pressing close to life , pressing close to minors , looking for a breakthrough point of science, that is since loving parents to do.
Key Word: Patriotic education of minors parents love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