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摘要: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当代价值审视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017—02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法自然、惟道是从、上德若谷、长生久视”的道德境界,反对无止境追求物欲的满足,而强调精神境界的提升,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老子认为“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落实在具体的事物上就是“德”,“道”是“德”的本质和根源,“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老子的“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亦即宇宙的本体;其二,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1]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之本,万物皆由道所生,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这里的“道”是大道、是常道,是亘古不变的。老子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老子》第1章)这里老子指出了道的两种存在形式,道之“有”就是指生命赖以存在的外在形体;而道之“无”则是指生命存在的内在“生机”[2],两者相互转化,统一于“常道”,即客观规律。老子的“道”也是法自然之“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老子的主旨是要尊重“道”即客观规律,按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来的客观规律来行动,并不是简单的放任自流、顺其自然,更不是“消极的自然主义倾向”。[3]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第38章)“上德无欲无求,所以有德;下德唯恐有失,所以无德,”[4]老子认为对德的“有为”与“无为”,是区分德好坏的标准,他主张以“无为”来求德,这也就是老子以“无为”状态的法自然之道的体现。
老子之“德”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律己、谦恭和贵柔。它的精髓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律己——人与自然之德,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这里是说: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之所以说水的品德高尚,原因在于水利于天下万物而与世无争,就是说水给万物带来了益处而却从不炫耀,水宁愿处于大家所厌恶的地方。在老子看来,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不避污秽,谦退守中,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这里老子讲人要以宽广的胸怀、以容纳百川的胸襟来要求自己,做到严于律己,以正当的途径来获得幸福和利益。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老子》第38章》)意思是说人要向敦厚的方向来努力,不断进取,而不要轻薄,要取其实质,抓住事物的精髓,而不是流于事物的表面的浮华。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的人,这些人的行为和态度受到人们的厌恶,而他们却不自知,这些人最终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想得到一切,却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说:“只有崇尚自然,不以仁义自居才能与天地混同为一,从而进入精神的自由境界”。[5]
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开始信奉以科学精神为内核的工业文明,从而使人类以为他们获得了最为有效的、能够掌握一切真理的法宝。他们把自然看成人类社会的附庸,忽略了自然内在固有的客观规律性。为了满足人类无休止的欲望,人类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长期片面追求经济的单一高速发展,严重破坏了自然界内在的平衡系统,导致自然界变本加厉的报复——全球变暖、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粮食危机、各种新传染病的传播等等。当这些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时,人们才开始思考人与自然如何达到和谐的问题。老子之“德”的“律己”思想使我们认识到:天地万物的产生发展都源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中,我们必须遵循“律己”思想。只有做到“律己”, 才能懂得“道”,并按照“道”去做,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保持一致,达到老子宣扬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境界,实现人与自然共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
二、谦恭——人与人之德,构建人与人的和谐
老子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第58章》)意思是说,明道的人应该是方正而不苛责于人,有棱角而不划伤,正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一个人一时的正直,并不能代表他永远的正直;一个人一时的谦虚,并不能代表他永远的谦虚。真正有才华的人,首先应是一个谦虚的人,因为骄傲自大的人大多都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看不起别人,更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只能是处处碰壁。所以只有做一个谦虚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老子》第34章》)老子认为,圣人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圣人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成就他的伟大。在这里老子表示出自己对谦恭的人生态度的认可,指明了应当怎样去求取进步。老子认为 “德”应当是“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就是说,富贵的人要以贫贱的人为根本,在高位的人要以下层的人为根本,要体恤下层人民的疾苦,要做到贵不忘卑,这才是真正的“德”,才能真正做到谦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处于高速度、快节奏的状态中,同时竞争的加剧,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商业化等,都使得人们变得精神高度紧张和疲惫。由于人们对物欲追求的提高,物的异化使得人们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这不仅破坏了人们心理上的平衡,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老子之“德”提倡的“谦恭”思想,要求我们要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老子的“谦恭”思想使我们懂得如何去做人,缓解了人与人之间由于过分追求物欲而带来的冲突,消解了人们欲望的过分膨胀,使人们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达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平衡。
三、贵柔——人与社会之德,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
老子在《老子》第40章中写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就是说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保持着柔弱的状态,是‘道的作用。“弱者道之用”正体现了老子之德的“贵柔”思想,这是老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老子所提倡的“柔弱”思想,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消极,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积极意义。老子崇尚虚静、无为,讲究以柔弱胜刚强。又如他在《老子》第43章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以是知无为之有益。”这里所讲的就是柔弱虚静的好处。在老子看来,柔弱胜刚强,无为胜有为。所以他说:人身上最坚固的是牙齿,但最先脱落的也是它。舌头是最柔弱的,但它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还完好无损。
老子在阐释“贵柔”的思想时,以水为喻,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意思是说: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冲击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此没有什么能替代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没有人能照着做。老子贵柔崇虚,所以在他的思想中至柔的水反而变成了至坚的东西。他认为,水不但能穿石,还能冲垮一切,真正的做到无坚不摧,无物不入。所以,老子认为,“柔弱”的目的是“求强”,只有坚持“贵柔”的思想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也才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消除人与社会的不和谐。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交织在一起,形成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这些差距势必将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影响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老子之“德”所倡导的“贵柔”思想对我们解决今天的社会矛盾有一定的价值。所以,我们要领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以是知无为之有益”(《老子》第43章)的精神,领会老子的“无为而治”的道理。这样,我们就能够做到老子提出的“无为胜有为”,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在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道德失范的今天,去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老子的“德”的思想。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老子之“德”的积极意义,用“律己”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谦恭”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用“贵柔”来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公木著,董辅文整理.《老子》[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4.
[2]曾昭旭.《老子的生命智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68.
[3]余元州.《老子新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9.
[4]李零.《老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28.
[5]靳永,胡晓锐注译.《老子》[M].武汉:崇文书局,2007:83.
The Contemporary Value Survey of Laozis “Virtue”
Yu Yang
(TheParty School of Dali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Department of Philosohphy Liaoning Dalian 116013)
Abstract: Laozis “Virtue” reflects “Taoism” emulating the nature, and its main content is the self-discipline, modesty and effeminacy. With the increase of material living level, people excessively pursue the satisfaction ofmaterial desire, appear many contradictions, intensify inner conflicts and lack spiritual home.Therefore, renewed survey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Laozis “Virtue” ha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promote the hamony of man, nature and society, resolve the people's spiritual crisis.
Key words: “Taoism”; “Virtu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Survey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