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芳
由于种种原因,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互动,课堂不和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政治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机。要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环境的前提。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实现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既是彼此交流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又是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堂课最终实现的目标虽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递,但实现的手段却是师生间的人际交往。由此看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人际交往的关系是否和谐。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就是要追求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创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动态、活生生的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园地。现代教育思想也告诉我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有力的催化剂,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只有主动接触、关心、关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这正是形成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在教学中,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1.把赏识带进课堂。“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就是自下而上教育,发展教育,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当学生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不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因为教师吝啬赞美可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才敢于冲破传统理念的束缚。陶行知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教师应“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民主。有时,教师一个商量的口吻,一句征询的话语,对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政治课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实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知识难点。我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讲话、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较量、《中英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特别是1997年7月1日零时英国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时那种激动人心的壮观场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得到认识升华、情感共鸣。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可以通过辩论分组讨论等,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既学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还可以结合教材设计种种机会,将课堂搬入社会。如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并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总结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让学生获得多种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合理、开放的教学评价,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力保障。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应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使用得当,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因评价而和谐,因和谐而焕发生机。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但传统的教学评价用统一的模式去要求,用预定答案或现成的结论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和谐、开放的教学评价应当是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课堂教学,不带有任何成见和偏见,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由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自由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变分数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使整个评价体系达到完美、和谐统一。
课堂上呈现的不同言论、不同答案、不同观点,尽管有的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进行即时性评价就能达到为学生拨开云雾、识别真伪、提高认知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针对学生形形色色的回答,教师首先应该预判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应加以肯定、放大;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诱导点播,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应该加以纠正。从而让学生在平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有个性地发展,使学生有信心参与到整个教学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技能和方法的提高,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它应该是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具有包容性、多样性,鼓励独创性。要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探究发展,加强教学评价,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