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研究

2009-06-20 05:26于凌云
职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

摘要: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这种理论概念抽象、技术发展迅速的课程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创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并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

作者简介:于凌云(1976-)女,江苏徐州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5-0024-03

1.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分析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Internet、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其课程特点如下:

1.1课程需求广泛。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还是电子类、信息类、电子商务类、管理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展专业技能已成为各个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1.2概念抽象复杂。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所涉及的概念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更有通信技术方面的,所以概念较为抽象,理论较为复杂。虽然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欠缺,使得学生对该课程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虽然对理论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却不能很好地设计与配置一个小型局域网,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1.3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不断问世,需要教师及时地把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补充到教学中,这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技能都是较为严峻的挑战。同时,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教材编排墨守成规也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对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拓展应用。

综上所述,传统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创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2.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发

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就是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统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首先要对相关专业的岗位或岗位群进行调研,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该专业的能力目标及工作领域,再确定课程内容,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以反馈并进行调整,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2.1建立、健全开发组织机构。完善的组织机构是课程开发的关键。首先应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的构成有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其中,课程专家主要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指导,调控课程开发结构、内容、实施过程;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行业企业专家提供企业人才需求规格信息、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保证课程开发的方向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行业企业专家不一定要有高职称,但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实际参与了企业网络工作的设计与实施,有较强的实战经验。

2.2细致、全面分析工作任务。计算机网络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相关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为基础,进一步整合相关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在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时应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确立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工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根据岗位群需求、网络技术实施、能力实践及提高等要求把能力分解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将原来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构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任务序列,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在制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时,还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不同的专业各个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如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基础理论部分应详细、透彻,操作实践应具体、严谨,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来说,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主,操作实践应简捷、直观,以应用为主。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的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2.3严谨、科学设计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以理实一体化为原则,即遵循教学活动的“理论实用、操作灵活、学习互动、结果互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授和操作训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学习为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能在直观、感性的环境下进行思考,再结合示范性的实际项目演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性。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CAI课件、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日趋丰富,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示范、问题设计、过程指导、学习评估的角色,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学生在开始学习特别是操作实践时,可能会感觉比较迷茫,不知如何入手,这时,老师不要急于答疑、讲解,而要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调配,严密组织,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结合实习任务把知识体系中的实践内容提炼出来,强化技能综合实训。在分组学习中,既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对实施方案进行微调,又要坚持既定目标,通过建立小组与小组长负责制来实施监控,及时了解及时反馈,通过检查活动记录或对阶段性成果的评价而加以调控,避免“放羊”状态的出现,确保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效率和效果。

在开展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把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综合应用,注重学生在求新、求异等方面的突破。同时,评价重在过程,对学生在任务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团队协作学习意识等也给予充分的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实践,使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实践中自我成长。

3.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

3.1以简单直观为原则,详细分解工作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入了校园网设计方案,因校园网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室、宿舍、实训室随处可见,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方案分解中,由硬件到软件,由单一到全面,由局部到整体,进行逐步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能力目标、案例导入、实践步骤、技能训练、知识巩固、拓展训练等。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融合在校园网的实际设计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有效地避免了网络理论的枯燥、抽象,增加了直观生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以自主学习为原则,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尤其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要让他们在任务推进过程中有问题可寻,有事情可做,不能因分工合作,而忽略了个人设计成果。所以在任务分工后还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结果,先分工后合作,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以综合实用为原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中,实训室、实习基地、实训设备是必有可少的硬件资源。这就要求学校在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充分挖掘各类教学资源。一是加强基础实训室建设。由于基础实训与基础理论教学结合紧密,处于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教学过程的前期,所以必须从教学活动的始端就予以重视和落实,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二是整合专业实训室建设。学校应以现有硬件条件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建设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室区,达到能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部分专业综合技术应用技能训练的目的,实现专业实训室的综合化。三是强化仿真实训室建设。在实训室里营造出接近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模拟开发环境中,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协作来解决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公司充足的客户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公司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设施设备优势,不仅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都有极大的帮助。

3.4以科学先进为原则,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目前网络教材存在的问题较大,一是教材内容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一些过时的技术和理论还占用很大的篇幅。二是教材的组织结构跟不上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条理性强,灵活性差。三是教材内容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操作脱离,理论内容多、技能训练少,单一技能多、综合应用少,知识组合与操作实践不符。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必须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技能要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人员应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士、课程专家等组成。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注重教材布局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通过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依据决定教材内容。二是教材内容先进性、合理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确定为企业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的技术和知识,淘汰一些过时的技术和理论,及时补充、拓展前沿知识,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突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3]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及实施途径[J].北方经贸,2005(12).

[4]陶蓓.职业教育DACUM课程开发模式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

[5]乔湘平.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总第206期.

[6]黄陈容等.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6).

责任编辑:颜小兵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论如何在“走转改”中锻炼和提高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