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院专业内涵建设的探讨

2009-06-20 05:26刘海峰
职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专业建设

摘要: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专业”数据采集的相关信息,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及深化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

关键词:数据采集平台;专业建设;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5-0014-01

一、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启用的背景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本方案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该数据采集平台从9个大项,36个子表格,全方位的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数据采集平台从动态管理[1]、过程控制入手,引导高职学院树立新的人才观、专业观和质量观,也是高职院校自我管理的系统工具平台。

二、“专业”数据采集的相关内容

数据采集平台对“专业”的数据采集主要涉及6个大的方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顶岗实习与录用、产学合作和招生就业,包括87个信息点。

三、专业建设的内涵要求

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这个职业特色要以“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为基本切入点,将职业特色充分的体现在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上。

1.合理设置专业,凸显辐射优势。数据采集平台“专业设置表”主要采集的信息涉及:“学院设置的专业,每个专业当年的计划招生数,实际报道率及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生源结构,是否是重点专业及各专业针对的岗位群”。通过这些信息每年的动态采集,主要考察学院专业设置的结构是否合理,专业群设置是否有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是否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否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观。数据采集平台的“课程设置采集表”的数据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自己填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从各教师对数据的填写来考察教师的高职理念。采集的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的性质(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课程的类型(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课程的性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课时数,实践课时的比例,是否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否是精品课程(校级、省级、国家级),主要的授课方式、主要的授课地点、开设实习/实训项目的名称、课程教学设计特色描述,主要的考试、考核方法、所选用的教材名称,教材的性质(教育部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自编教材、讲义、其他),是否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实质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数据采集主要从细节中考察和引导高职学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实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机的衔接,保持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不断地提高纯实践课程的比例。其中“对授课教师性质”的采集来考察对于纯实践课程教师,是否有企业参与的兼职教师,该比例的大小,同样也反映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另一个主要因素——“双师素质”教师,促使学院要不断吸引和吸纳行业能工巧匠,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3.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据采集平台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表”、“顶岗实习与录用表”、“产学合作表”,主要引导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要把“工学结合”作为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数据采集中的以下信息点:“学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数,毕业生获得证书数,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实习单位、主要实习岗位、实习的时间、企业发放补贴的情况,企业录用毕业生的人数”,引导和考察高职院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将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资源引入学校,将学校的教育过程搬进企业中。尤其是顶岗实习,切忌将学生“放羊”到企业,缺乏必要的过程控制,要求学生切实是在“做中学”,以职业人的身份零距离就业,而不是“看中学”。

“产学合作表”从数据各分类采集的信息点,明确了产学合作的实质,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该表格采集的信息包括:“各专业和合作企业的名称,合作开始的时间、年订单培养的人数、年共同开发的课程门数、年共同开发的教材数、年支持学校的兼职教师数、年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当年为学校捐赠(准)设备总值,当年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年收入、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通过以上具体数据的采集,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资源优势互补:利用学校的场地、师资、专业,利用企业和行业的设备、资金、技术,从而建立“双赢”或“多赢”的合作机制,切实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之路。

四、结语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落实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纲领性的文件,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又是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具体化的指导工具,通过各高职院校在每年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引导高职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以此促进专业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尚学明.试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性质与功能[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责任编辑:葛力力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专业建设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