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晋如 邝雪英
摘要:基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的基本现实,从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的现状分析出发,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与途径进行探索,最后提出保障性的建议,期望能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作者简介:陶晋如(1944-),男,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管理。邝雪英(1968-),女,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2-0024-02
在职业教育领域,近年来由于“普高热”的推波助澜,职教发展出现严重滑坡,职校生源也节节告急。所以,基于职业院校及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对这一群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推进当前的职业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从本质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如果加之兴趣的缺乏,则教学效率必然无法有效提升。当前职业院校的基本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厌学的情绪逐渐蔓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质量下降。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老师“上”老师的课,学生“混”学生的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置若罔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自然,教学质量和效率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无法尽如人意。
(二)学生心理不稳定。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外在表现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引起了各种不积极应对变化。
一是情绪低落。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及适应的调节,学生的学习热情淡薄,表现为处事冷漠任意、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等状态。
二是缺乏自信。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会失去学习驱动力,随之表现出对自己不自信,从心理暗示角度来看,“失败”就会如影随形。
三是心情浮躁。学生一旦对自己的未来及自己的情绪不能自控,人也变得比较浮躁易怒,如果有任何诱导因素产生,就很容易产生不安定的因素。
四是目的不明。学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会出现对未来茫然困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难以把控的现象。思维混钝或缭乱,学习目的性十分模糊。
五是目标转移。既然对学习缺失了兴趣,则学生就会转移目标,即干脆转移到新的兴趣点上去,诸如网络、游戏等。
(三)教师出现“应付”状态。由于情绪的影响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会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学生学习有积极性,教师的上课热情自然高涨,而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无法互动,则教师也会表现出“应付”的
状态,这一现象在职业院校的教师中比较明显,这也从一方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主因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了该有的兴趣,则教育教学必然是很难持续推进的。因此,探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原因,对于正确选择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来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一)社会诱惑的蔓延。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膨胀与欲望、诱惑的蔓延,使得一些不良风气迅速在各种人群中传播,身处其中的职业院校学生也无法避免地受到伤害,无心学业。早恋、吸烟、酗酒、逛网吧,甚至打斗等现象,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时有发生。因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所做的研究表明,职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是有缺陷的,调查显示,职校学生家庭中单亲、缺损家庭以及父母双下岗家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普通家庭,相当一部分职校学生的父母亲由于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教养方式上存在着缺陷,使这些学生往往得不到亲情的关怀,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不完整也是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管理的不足。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也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职业院校的管理手段和规范,可能由于缺乏系统的思考与研究,往往会在科学性以及对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上考虑不充分,造成学生的不适应和逆反心理,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实质体现。因此,职业院校管理上的失当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四)教师素质的缺陷。教师是直接与学生互动实施教学的重要承担者,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趋向。除了教育理论与方式不得当之外,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师德低下、业务不精、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简单粗暴,肆意处罚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厌恶和恐惧,其中有的教师自身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也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五)学生心理的脆弱。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影响其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有些职业院校学生因缺乏自理自律能力,无法有效分配时间,造成学习时间不足,增加了学习上的难度,挫伤了对学习的自信;有些学生因不善于处置成长中的烦恼,碰到矛盾束手无策,分散了学习精力,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因遇到某些挫折或不幸,会突然间出现心理失衡,容易发生自暴自弃,对学习丧失兴趣。凡此种种,均与学生年轻、心理成熟度低、心理素质差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能否有效调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学习的效果。因此,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建议可在以下策略上进行把握。
(一)实施积极的思想教育。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可行的思想引导途径有:一是设计一些主题的教育活动,诸如去企业参观考察、参与社会活动(如博览会、学术研讨会、专业技能比赛)、组织郊游等;二是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课程中,将德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里,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及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构建起学习的目的性;三是组织一些讲座、报告,如: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座,请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作自我成长的报告,让学生在聆听中感悟人生价值,激发学习动力。
(二)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教学内容与方式等的滞后,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在目前一些学校教学中,缺少让学生探究与研究的过程与机会,学生只是盲目地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判断与选择,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实,从学生的天性来讲,在适应的引导下,他们乐于探究,有对事物的天生的敏感与好奇。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融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多一点探究的机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递者,因此,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必须是建立在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对教师的关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职业院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接触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发展,以此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有机地进行总结与对照,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成长的目的。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鞭策学习动力。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适宜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学习氛围与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包括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适合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提升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般包括向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学习资源,包括硬件环境设计、设施配备、细节布置等,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地学
习。
四、若干保障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相关策略的具体实施与体现,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障机构。
(一)健全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除了现有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之外,建议应根据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诸如针对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条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政策文件等,以形成规范的法律体系。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的规范不仅体现出政府的重视,更可以积极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大环境良好氛围的形成是降低学生接受诱惑的风险、促进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要集全社会之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社会各类资源,逐步形成政府要加强立法和监管、市场要宏观调节、社会要全面掌控、学校要积极引导、家庭要密切配合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学校制度建设。做任何工作,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其效率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完善的制度保障,应当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其实际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为促进教改实效,必须在学校层面注重各项制度建设,包括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等,并逐步形成有效的制度建设体系,保证工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
(四)逐步形成管理与监督机制。制度的建立必然涉及到管理与监督。职业院校应当不断加强管理规范,以管理促质量,同时,要顺畅管理机制,理顺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学校要十分注重对各项工作的监督,以督促教育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发展。此外,学校的发展状况还应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如媒体、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监督,并定期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调整。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能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多方面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并且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影响学生,并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校园内外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要素,通过总结、吸纳、筛选、积淀,形成具有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对于“学会求知”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是最为关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天性,关键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天性,这一问题确实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2]吴鼎福诸文蔚著.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
[3][美]罗伯特.G.欧文斯(Robert G.Owens)著.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