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落实顶岗实习,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提出了高职院校落实顶岗实习应着重解决的观念、覆盖率、管理、评价、保障等五个方面问题,对高职院校加强顶岗实习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问题
作者简介:耿保荃(1967-),男,湖北襄阳人,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基本项目:本文为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课题《高职“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06042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2-001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2]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落实顶岗实习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参与顶岗实习的主体是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落实好顶岗实习首先要解决这三方的观念问题。要摒弃三种错误的观念。一是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由学校培养和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学生及其家长要转变顶岗实习就是就业的认识,正确处理学生与员工、学习与工作、接受再教育与获取劳动报酬的关系,提高顶岗实习的整体效益。三是企业要改变顶岗实习是额外负担的认识,正确处理接收学生实习与选拔招聘新员工的关系和产学合作关系,从顶岗实习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2.覆盖率问题
教育部2008年下发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顶岗实习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顶岗实习覆盖率高;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第一次提出顶岗实习覆盖率问题。顶岗实习覆盖率是指落实顶岗实习的专业数比例和落实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比例,它客观地反映了高职院校对待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的落实程度[3]。提高顶岗实习覆盖率的根本措施是建立一批数量足够、合作稳定、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
在关注顶岗实习覆盖率的基础上,还应深层次地考察与顶岗实习覆盖率相关的四个维度。一是实习基地覆盖率,就是学生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人数比例。这个比例客观反映了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也是校企合作深度的体现。二是专业岗位覆盖率,就是学生专业与岗位对口的人数比例。这个比例体现了高职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程度,客观反映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要性和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实习补贴覆盖率,就是实习单位给学生发放实习补贴(或试用期工资)的人数比例。这个比例既反映了重视和维护学生权益的程度,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四是毕业录用覆盖率,就是学生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录用毕业生的人数比例。这个比例反映了顶岗实习的最终成效,也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以上“四个维度”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比例越高稳定性就越好,从而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益就越好。高职院校既要从整体上关注顶岗实习的覆盖率,更要把握好与顶岗实习相关的这“四个维度”,提高顶岗实习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管理问题
学校管理层面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应制定有一套规范的顶岗实习教学文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保证人力投入。高职院校的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产学研工作人员与实习单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管理;要高度重视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工作,指导教师既要有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更应大量聘用企业岗位技术骨干。第三,高职院校应认真抓好顶岗实习宣传教育工作。学院干部、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分层次、分重点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专项教育。第四,做好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沟通工作。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学生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要建立学校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协调、处理顶岗实习各方面的问题。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加大顶岗实习经费的投入,解决学生食宿等保障问题。
企业管理层面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做好包括企业文化教育、劳动纪律与安全教育在内的岗前教育。强化学生对岗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量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工作,增强学生工作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稳定性。其次,要按“准员工”的要求,加强对实习学生生产管理与技术指导。按照企业准员工的标准,对实习学生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为每一位实习生配备帮教师傅,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配合学校做好实习生顶岗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工作。第三,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生活、经费保障。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肯定实习生的劳动,给实习生发放实习补贴。最后,做好顶岗实习与就业的衔接工作,择优录用毕业生。
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充分发挥实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调动实习生主动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成立学生实习小组,这是实习生自治组织,其职责是协调与学校、企业的关系,加强组织内实习学生管理。可按实习单位(企业)或实习地域成立实习小组,实习小组之下还可以按实习车间或岗位成立实习班组。另外每一位实习生都要增强自律意识,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增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管理手段创新问题。一是协议管理。顶岗实习关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通过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协议中应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必须事先约定,比如学生实习岗位及工作条件问题、实习待遇问题、实习安全问题、生活条件问题、实习指导教师问题等。二是网络管理。顶岗实习区域比较分散,必须借助于网络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管理。
4.评价问题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要覆盖顶岗实习的方方面面,指标明确,权重分配合理。全面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出勤情况、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产品合格率),还包括顶岗实习任务书完成情况、毕业设计及答辩情况等。既要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要考察学生的职业道德;既注重结果考核,也注重过程考核。其次要转变评价方式。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顶岗实习评价,明确各方评价的内容,打破由学校单方面评价的传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结果多样,比如课程成绩和学分、优秀实习生称号、企业工作经历证明等[4]。
5.保障问题
首先,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的主渠道,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支持,政府和行业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应发挥出桥梁、纽带的作用。其次是企业积极性的调动,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顶岗实习将无法开展。第三是在顶岗实习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顶岗实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第四是法律保障。在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顶岗实习做出相关规定,顶岗实习在法律上还是一片空白,劳动保障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也对顶岗实习覆盖不够。我们应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与顶岗实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动体现。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调动企业、学生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
[2]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9.
[3]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2008.4.
[4]张雁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