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群
[摘要] 非智力因素是人们的内在行为动力,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内容广泛、复杂,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非智力因素
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那么何谓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的内在行为动力性能力,从社会科学角度上讲,是指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指的是人们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体魄等。非智力培养是以充实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为基本内涵的素质教育实践,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力因素相同,非智力因素同样对人的心理过程起到推动、导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内容广泛、复杂,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坚定的意志
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标,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坚韧的意志才能克服和战胜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就这样说过:“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
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加强目的性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自觉性。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作为增强意志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其次,通过我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对学生进行美好道德情操的教育,树立典型人物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他们在心灵受到触动的同时理解意志力对于人生的积极作用。
二、明确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的一种行为动力,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工作者要对动机的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研究动机形成的规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机的形成。
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显示出一些自身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强,学习的效果也会越好。首先,随着学生心理的不断成熟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学什么和为何学,教师要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其次,学生的学习动机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学习与将来、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形成长远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中忌讳与学生生活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学生内心,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横向、纵向联系,对学生进行学习政治的动机激发,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形成持久稳固的动机。
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人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时,总是表现为关心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从事这一研究时也能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而且大都能长期坚持。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和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是出于对事物或活动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二者的比例是不同的。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大体已经形成,他们更多地受到间接兴趣的影响,比如他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将自己的生活目标转变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对实践有定向和动力作用。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在首先掌握现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或者动人心魄的视频片段加入课程内容,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在课堂中,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参与和讨论中受到启发。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他们喜欢的活动所产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思政教育也可以借鉴这一点。
四、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人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反应客观事物,并将自己的反应保存、巩固下来,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性格。良好的性格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诚实、守信、勤劳、热情、勇敢、正直、果断等,都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室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性格特征个别施教,发扬他们的优良性格品质,抑制和改造不良的性格品质。比如,培养学生独立性,让他们勇于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在解决问题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组织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当包括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以及健康诚信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外因能通过内因作用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间接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敬畏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主观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思政课,由于其学科特点更容易使学生变成机械的接受。因此,思政教师应该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用一种民主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并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让他们在肯定中得到鼓励,在交流中得以提高。
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与同学间的关系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要引导学生和谐相处,在共同的追求下共同进步。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切实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孙颖.大学生非智力品质修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5]王耀文.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认识和体会[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