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旅游业以对客服务为产品,是一种体验性经济,离开对客服务与管理的企业真实情境的实践实训教学,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人才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旅游专业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校外基地全真教学环境下教学实习的探索与实践,在校外基地教学化功能发挥与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各方面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从旅游专业校外基地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根据旅游学院基地教学的践行情况,提出“双向选择,三方协议”的进入模式、“带薪实习,双重角色”的管理模式、“顶岗锻炼,课程跟进”的学习模式、“理念训导,文化灌输”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模式;运行;教学化;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专业
作者简介:周彩屏(1967-),女,浙江永康人,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3-0037-03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学院践行学校“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旅游各专业服务性特点,在基地建设方面以实现“校内基地的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教学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校外基地的教学功能发挥,提高校外基地教学质量方面,做了较长时间的尝试,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旅游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问题
1.学生对顶岗实习意义的认识与理解的缺位
学生把实习仅仅理解为是干活打工而已,有的甚至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校没有履行教育教学责任的行为。这种对实习意义的认识与理解的缺位会极大地影响实习任务的完成与实习目标的实现,增加实习组织与管理的难度。这种认识与理解的存在跟学生固有的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有关,跟学校对学生实习教育动员的有效性与深刻性有关。
2.学生对自己角色定位的错位
有些学生对进入企业实习,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有些学生认为到企业与其他员工一样的工作,就是一名打工者,应该拿到与其他员工一样的新酬,拿不到心里就不痛快而闹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到了企业,学校的约束就少了,把学校的制度与要求抛到脑后;有的学生则认为我是一名学生,企业不能象员工一样要求我,所以,一遇劳累和不顺心就想逃避退缩,出现了随意出勤的情况。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意志力薄弱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少体验过劳动的艰苦,娇气任性,不服管教,比较普遍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意志力薄弱。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自律性相对薄弱的学生,到实习单位后,面对较大的劳动强度无法适应,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等刚性管理表现出逆反心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
(二)学校的问题
1.不能确保资质好的基地用于教学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进入企业后能真正学到前沿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方法,感受良好的企业文化,学校非常希望与知名的或星级高的规模相对大的资深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但这样的一些企业也往往是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对进入企业人员的要求高,企业对学校的选择余地大,学校要寻找这样的企业合作难度相对比较大。而能主动要求合作的企业往往是用工紧张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中不乏是新开张的或者是资质不是很好的企业,学校要寻找资质好的基地用于教学客观上存在着难度。
2.基地遴选不够慎重与严格
一方面寻找资质好的企业客观上有难度;另一方面学校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色彩,存在着不科学的制度性因素,其基地的选择搀杂着对资质以外因素的考虑;还有一些是人为的个人色彩因素,导致对基地遴选上不够慎重与严格。
3.指导与管理的力量薄弱
一方面在师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用于指导与管理实习的教师力量不足;一方面也是对实习指导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部门之间的不协作与配合,导致指导与管理的力量薄弱。
4.指导不力与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校方由于师资力量紧张,可用于指导与管理的力量有限;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指导老师可能由于指导与管理经验、能力、水平或是责任心与意识的问题,导致指导不力与管理不到位。
(三)企业的问题
1.企业方教育教学意识的缺失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使用实习生目的是节省人力成本,企业除了每月支付给实习生贴补之外,无需再支付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其与学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使用实习生可以减少用工成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企业方的教育教学意识缺失,很少尊重校方的意见,不能按照要求履行实习协议,安排岗位、提供轮岗机会、组织教育培训、配备企业兼职老师、执行教学计划、接纳校方的指导老师的进驻、与校方的协调与沟通等都很难体现学校的意愿。
2.企业缺乏对实习生的针对性管理
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与管理与对员工的要求与管理存在着共性的一面,但也应体现区别的一面。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生活与工作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虽然在消费者眼中实习生的要求与表现要与正式员工一样,但作为企业角度来说,在管理上应该有针对性,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特征与工作能力,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工作上的鼓励,工作安排也要循序渐进,多进行纪律性、安全性等教育,多一些集中教育与学习培训的机会,尽可能按照协议规定履行承诺,完成实习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任务。
3.企业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协调比较困难
企业管理层人员的变更,企业人员调离换位,会导致企业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协调产生困难,使得实习协议在落实上出现问题。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建制关系和协调存在障碍,使得实习计划和协议不能有效落实,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和有效的沟通解决。
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与关注意识薄弱,对实习生和学校提出的问题给予的关注度低,重视程度不够,在意识上就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导致企业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协调出现困难。
二、“双向选择,三方协议”的进入模式
(一)通过“双向选择”招聘会,解决“学生—基地”对接落实问题
要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真正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教学功能的认知理念,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企业愿意接受什么样的学生进入其内部岗位的实习,不同企业是都有自己的要求的。一方面企业希望把他们的意愿体现在人员选用的合作上;另一方面,学生也是希望对实习基地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现在意味着个人意愿的表达和个人被他人认可的价值感。所以,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搭建基地与实习生之间选择的平台是很有必要。基于此,以召开“双向选择”招聘会的形式,通过满足双方诉求的“双向选择”的基地进入模式,把解决实习生与基地的对接落实。
(二)通过“三方协议”的签定,规制“校—企—生”的角色职责问题
学院各专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遴选机制,通过遴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到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库。由学院组织召开学生落实企业的“双向选择”招聘会,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招聘结束后,企业与学院、学生三方签定协议,协议对“校、企、生”三方的职责与义务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一旦签定了三方协议,在实习期间三方都必须根据协议上的要求认真而严肃履行。通过“双向选择,三方协议”招聘环节,学生与企业双向沟通选择,相互之间自愿结对,相互认可。实践证明,学生实习安排通过这种模式进入,学生到了企业后思想比较稳定,管理起来比过去问题要少得多。
三、“带薪实习,双重角色”的管理模式
(一)以“带薪实习”方式,把实习生定格为企业员工的角色,接受企业的管理
目前旅游学院各专业学生在校外基地教学实习期间,享受带薪实习的待遇,学生扮演企业员工角色,接受企业的管理。如酒店专业学生在校外基地教学实习期间,企业给学生按月发放实习津贴及奖励,实习生可以获得每月600—1000元不等的薪酬,有些工作表现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得到实习基地高达3000元左右的酬劳。企业在给实习生的报酬方面,也遵循“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对实习生的劳动表现给予激励。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一方面遵循“校、企、生”三方协议的条款,对实习生履行管理职责,配合学校的管理。学生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二)以“三方协议”为基准,实习生扮演好在校学生的角色,接受学校的管理
学生到了企业岗位上进行教学实习,学习场境发生改变、学习的方式发生改变,但学生的角色依然要扮演好,要遵循学生的守则,要履行的职责,时刻牢记学生的身份,抓住难得的机会,利用企业提供的岗位认真学习,为学校的形象负责,不要给学校形象摸黑。实习生在岗位上、在消费者面前是企业员工的身份,必须按照企业规定的工作纪律和工作要求进行,同时是学校的学生,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须扮演好双重角色,接受“校、企”双重管理。
四、“顶岗锻炼,课程跟进”的学习模式
(一)主要通过“顶岗实习”方式,寻求基地教学化路径
旅游企业其直面消费者服务的特点很鲜明,细节服务、形象感知、完美操作等都是企业所追求的,与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实习企业以及岗位的性质不同。旅游专业的实习生进入企业,一般经过第一阶段的集中式入职综合培训后,企业就会给每位实习生安排其相应的实习岗位,进入岗位初的一段时间,企业岗位的指导老师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手把手带教,但这个阶段会很短,到了实习生基本能独立顶岗后,部门对各实习生进行一个工作定量,要求实习生自己独立完成,企业会按照企业员工同样的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评价考核。在实习期间,学生利用企业的环境、企业的师资使职业技能得以学习提高,从企业指导老师的口手相传中进行操作技能的学习,在服务中学习服务、学会服务,在接受企业的管理中学习管理、领悟管理。
(二)以“课程跟进”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基地教学化
各专业会根据教学要求,分析课程、分析岗位,以岗位任务为依据,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要求,构建课程技能训练包,把课程与岗位进行对接,设定相关的学习任务,形成岗位任务大作业,这些任务就是任务化的课程,专业教师会把课程的学习要求与岗位任务的完成紧密融合衔接,通过完成课程大作业的形式,结合指导师傅的评价,结合员工岗位工作业绩的考核等,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达到课程跟进,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进行教学质量的考量。
五、“理念训导,文化灌输”的育人模式
(一)通过“理念训导”,发挥基地“经营管理”的教学化功能
校外基地教学化功能的实现,在旅游专业的教学实习中,不光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学习提高,而且还很好地体现在企业的育人功能上,企业重视对实习生做事与做人的教育。企业通过对实习生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的训导,教导学生如何做事。在工作中通过“什么是顾客满意?什么是出色工作?”等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举办“用心服务”、“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等活动,强化服务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服务理念的形成。
(二)通过“文化灌输”,发挥基地“人的成长”的教学化功能
现代企业都在追求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宗旨、精神、价值观等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置身于企业,企业对员工总要通过其文化中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企业目标的指引、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道德规范的约束、企业文化中凝聚功能和企业精神感召,任何一个企业总是要通过其企业文化来影响人教育人感化人。通过“爱的教育”、“感恩教育”、“感动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育人的目的,通过“文化灌输”,发挥基地“人的成长”的教学化功能。
参考文献:
[1]吴英男.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带队工作初探[J].职教论坛,2008,(6):240.
[2]李德明,程久苗.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基地选择与评估[J].科技信息,2007,(35):117-118.
[3]张雪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3)3:85-89.
[4]马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