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视角下的高职专业分类研究

2009-06-04 08:12吴智泉江小明
职教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育学分类高职

吴智泉 江小明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了专业学科划分的特点,并探讨了高职教育专业划分的特殊性。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育学;分类

作者简介:吴智泉(1975-),男,河北乐亭人,北京联合大学高等应用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性高等教育。江小明(1949-),女,江西婺源人,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应用性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3-0014-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直接面对现实生产与生活的一部分,其根本特征是,先进科学、文化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面向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培养实用性人才。专业划分是协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专业划分上,引起专业划分机制与内容的改变。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这里面也包含对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划分的认识。

一、教育学研究中的专业概念

(一)专业的含义

一般来说,专业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而划分的。根据《辞海》的说法,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各专业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这里的专业是作为学业门类的解释,强调了社会分工需要对专业划分的重要性,是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在教育上的反映。

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指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往往就成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演变为一种实体,这个实体就是“依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的基本单位”,即高等教育学中的“专业”概念。它是依据特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及相应的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与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是建立在“职业”与“技术”基础之上的,专业设置更应注重“职业”与“技术”的含量和应用性特点。

(二)与相近概念的比较

1.专业和学科

学科的综合划分及其分类是专业划分的重要依据。现代意义的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知识的性质而划分的知识门类,是专门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科一方面起着目录性的指导作用,规定着人们探索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起着规范的作用。一般来说,一门独立的学科至少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二是有基本完整的理论体系。

专业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专业的构成主要有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专业培养人才的类型或方向,学科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学科的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有相对稳定性;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2.专业与课程

潘懋元等人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由不同的课程组合形成,这种定义揭示了专业与课程间的本质联系,比较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高校的实际。

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它主要回答“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为什么教”,“怎样教”,“怎样学”等问题。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强调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兼顾就业与发展的双重需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是一种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围绕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实践性教学内容占较大比例。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应该在统一标准基础上满足“用户”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以特色求发展。

二、不同教育层次的专业分类

(一)研究生和本科专业的分类

对以培养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和主要培养将客观规律的原则应用于实践,转化为设计、规划、决策的工程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在专业划分上,注重科学领域的门类和分支,也即以学科为依托划分。学术型人才的使命就是不断研究发现客观规律,因而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又不断充实科学的整体形态,其专业设置以学科为依托是必然的。

我国当前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的专业划分都是按学科分类的。本科教育是11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研究生教育除以上11门外,还增加了军事学。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研究生教育在授予学位的12个门类之下,设有88个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专业)为382种。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4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目录的情况与研究生专业目录比较接近。按照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人才培养的11个门类之下是71个二级类249个专业。各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门类下设二级类1个,3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二级类1个,4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二级类5个,1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二级类2个,9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二级类4个,6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二级类1个,5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二级类16个,30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二级类21个,70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二级类7个,16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二级类8个,16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二级类5个,18种专业。

(二)中职专业分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工艺实施、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并指导生产活动;掌握本岗位生产的操作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具有应用新技术,使用先进设备的能力;具有车间、班组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

2000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教职成[2000]8号文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该《目录》将专业分为12个门类,即:农、林类,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土木水利工程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商贸旅游类,财经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社会公共事务类。共设专业270个。分析《中职目录》的特点,基本按产业、行业分类的有8个,按技术领域分类的有6个,根据中专实际需要进行复合分类的有4个,其中行业与技术领域有相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可以作为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参考。

(三)高职高专专业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二次转化”的人才,即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的技术性人才。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分类,与生产岗位和技术领域是紧密相关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针对职业岗位、职业群和技术领域已成共识。

高职专业的划分不同于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划分,不是按照学科为基础划分门类,而是根据行业、产业的不同划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在教育部2004年10月颁布的《高职目录》中专业的划分,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并照顾与本科目录的衔接,高职专业目录按职业门类(兼顾学科),分设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专业类,共532种专业;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沟通衔接,19个专业大类与本科11个学科门类基本相对应,除哲学、理学和历史学等三大类未涉及外,其余均有涉及。

三、高职专业目录划分依据的教育学理念

(一)专业目录划分要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教育能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发展也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经济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它是政治,法律等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对于为社会培养人才资源的学校来说,一些专业会因为社会需求的减少而逐渐消失,而一些新的专业会出现。专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以专业为单位完成的。普通高校以学科建设来整合资源,而高职院校是以专业设置和布局来集聚教育资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应该既是吸引生源的招牌,也是集聚教学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基。专业分类的划分,可以为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向和内容,为学校合理设置专业提供科学、规范、权威的参考和依据。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训练需要而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发展“适应性”这个关键问题上。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发展水平,在适应性强弱方面,可以看出发展质量的高低。

(二)专业目录划分要反映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能给人的发展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教育活动的目的性不仅表现在对发展方向的规定与设想上,而且表现在为了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这一点,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现代学校教育通过建立严谨的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学制体系,通过精心设计、组织的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产生全面、系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选择专业往往会决定自己将来工作的类型或方向。学校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社会职业与职业岗位纷繁复杂,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它们又都处于不断变动中。学校设置专业不可能为每一职业岗位分别设置相应专业,而应根据较广的职业覆盖面设置,保持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有利于学校组织教学,保证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必须对应于一定的职业范围,学生能顺利就业、迅速上岗、体现较强的适应性,有助于学生打下一个较宽的基础,为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专业目录的划分与修订本身是教育功能和教育手段的表现和运用,其根本目的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新划分的专业分类,符合未来劳动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为学生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余地。传统的职业观念是终身从事一项稳定的职业,不断精于这一行,直到退休,这种职业观念已不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技术和社会职业岗位的加速变化,以及职业岗位的价值导向使职业活动的转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然。所以要求每个人具有从一项职业转到另一项职业的能力,宽口径专业覆盖岗位群的范围大,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择业和职业转换空间,这点在重新的专业分类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专业目录划分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职业技术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扩充,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亦随之不断变化。教学内容变化得多了,课程更新占到一定比例,原有的专业名称不再适用,引起专业设置的问题,这些变化也促使专业目录的重新划分和修订。专业目录的修订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和经验,才能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专业设置一经确定,不仅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来塑造自己,而且也要求高职院校严格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去实施培养计划。这样,专业设置既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依据,从而使专业设置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和基本保证。

高职院校是更为贴近市场的办学类型,在资金来源、招生生源和就业途径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市场竞争。合理设置的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关键性资源,高职院校也迫切需要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目录,解决专业设置中出现的名称不统一、不规范,重复设置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托新颁的专业目录,通过分析各专业的就业状况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适时调整专业,停办内容陈旧、缺乏生源的传统专业,改造传统的长线专业,积极增设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新专业,通过内部的主动性调整,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专业目录的划分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专业的划分应符合我国国情,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还应把面向未来、超前谋划、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贯穿其中。

专业划分的服务对象是多方面的。通过专业目录的划分和颁布,不但使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在教育发展理念上具有一定的认同性,而且通过专业的重新评价过程和专业划分结果的发布,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新专业目录的颁布还同时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者、管理者和办学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架设了一座相互支持的桥梁;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市场之间建立一条信息沟通的渠道,使之接触更直接,更易收集社会、市场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信息、批评和建议。

专业的划分构建调整了不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它与我国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专业分类既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不能不顾自身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盲目跟风开设一些没有有效社会需求的专业。国家和政府部门统一专业划分标准,实施宏观调控,是平衡未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避免专业的重复设置和残缺,保证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四、专业目录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必须坚持服务社会的立足点,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系统的专业设置动态协调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均衡各专业类发展比例,适度增加人文社科类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有利于改善职业教育的结构。

2.建立与本科、研究生专业划分的对应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创造条件。一般来说,高职的教育模式是对学科的“解构”,与现有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根本不同,但是在专业的划分上面,应坚持发展的观点,充分考虑与本科教育的衔接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编.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教育学分类高职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按需分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