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艳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企业供需错配,高职旅游专业对于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侧改革对旅游人才提出新要求。高职旅游专业要培养有主动提高服务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还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和服务意识,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能忽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准确定位人才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校企深度结合操作性探讨,深度产教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发掘学习潜力;重视师资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面对全球经济的“亚健康”状态,2015年中央首提“供给侧结构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要素的创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近年来,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效益突出。国家也益发重视,先后颁布出台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更在2016年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旅游人才的竞争将是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助推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因素。高职旅游专业作为旅游人才供给来源之一,如何培养旅游人才,尤其是能适应在供给侧改革下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是阶段性,如果不能有远瞻性、顺势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势必影响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学生的成才。
一、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企业供需错配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都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生源特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然而,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着学院供给企业需求错配的情况,供需失衡影响了高职旅游专业的就业率和本专业就职率。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2013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旅游管理排位第三。而上海更将旅游管理纳入2016年度预警专业名单。当前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着知识学习过于理论化,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技能学习片面操作型,缺少创新发展思维能力。对自身发展定位的不明确性,使很多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本科专业、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上下浮动。
(二)高职旅游专业对于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
随着旅游新常态、新业态的到来,旅游产业升级变化后,对旅游人才需求量只增未减,尤其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自市场的反馈却是供需错配。可见,不是旅游企业不需要人才,而是高职旅游专业没能向旅游企业提供需要的人才;不是高职旅游专业没有人才毕业,而是这些人才大多属于基层服务或管理,技能水平不具有竞争性优势,在人力资源上的可替代性明显。旅游业中明显存在着供给的有效人才不足,创新人才缺乏。
(三)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改革尴尬的推行
相似的人才培养目标、雷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专业设置以及师资的不足等让高职旅游专业缺乏特色和活力。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对于学生的通识教育,学习能力和就业的软技能等培养方面存在的缺失,有不少研究和改革,大多都关注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的实施。对于人才培养后续发展关注很少,对于培养能在更高发展阶段善于创业创新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发掘更少涉及,或仅是列于其中,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可操作方案。
高职旅游专业在与旅游业及相关企业在产业发展、生产、创新实践中也提出了较多的可用模式和方案,校企结合较好的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其可复制性、可重复操作性等并不明显。有些项目成为业绩的展示不能落地。
(四)人力资本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
受到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发展很快,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数量明显增长。旅游经济的大好前景促使旅游及相关专业曾出现井喷式的建立。然而,在旅游人才供给大量增加的同时,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中对专业人员和技工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当前,行业发展与企业生存已经开始进入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积累竞争的时代,步入一个人力资本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人力资本将成为旅游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要提高旅游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发展教育和培训。旅游企业大都定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
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思路
对于高职旅游专业而言,现在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如何显著地提高旅游人力资本的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尤其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以何种教育模式、以怎样的效率、教授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改革的呼声和要求。
旅游经济本来就是一种分享经济,是一个建立在旅游者与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旅游设施设备等分享基础上的经济生态系统。在分享经济下,旅游专业人才应主动提高服务技术、技能,高职旅游专业不仅要培养有主动提高服务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还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全球化输出,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不仅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供给侧改革下,将更需要培养能在工作现场、服务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旅游企业对于具备旅游业基础学科知识和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需求缺口一直比较大。旅游业的大多数岗位都存在门槛低、提升难的现状。在针对性的培养中,必须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知识宽泛、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业是服务业,如酒店,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高度融合的典范。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完全可以把目标岗位定位在中基层管理群或更高层,有中职的技能水平,也有本科的创新思维。旅游从业者中也有很多极具“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专业不能忽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要让学生有意识对细节注重,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能耐心、坚持、专注在旅游行业中发展,能热爱旅游业,成为有敬业精神、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创新技术人才。
高职旅游专业还应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能以别人为中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使其可能成为一个有自觉主动为别人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欲望和意识,满足客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能力的人。
三、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人才标准,明确培养目标
虽然旅游业对相关人才都有其用人标准,但要么是各有标准各执一规、要么统一到没有专业标准。高职旅游专业可通过市场调研、行业分析、就业反馈等多方渠道,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什么。适当的引入国家、行业的职业能力认证等,并对已开设的专业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无法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予以警示或整改。进一步明确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通过目标定位、规格发展提高人才资本综合品质。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办学情况和地域行业情况,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构建该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并提出可操作的、量化性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校企深度结合操作性探讨,深度产教融合
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互联网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要实现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必须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引校入企,建设各类校内生产实训室,充分给予学生创造进行模拟仿真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实训室依然缺乏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人际沟通等的紧迫感、激励感和压力感,学生还是在学校的保护壳里。现在,一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分工不再那么明确泾渭分明;二是逐渐开始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带课入企,是引企入校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想运作。在操作层面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难度: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如何实现学习内容在顶岗实习中的有效利用、如何真实有效地考核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在学校的保护下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和感受企业文化、就业氛围、生活压力,这是学与做高度结合的展现。促使学生能在毕业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明确就业目标和方向。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发掘学习潜力
提高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和入职本专业,可结合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在人才评价标准的框架内,根据学生生源层次的不同,根据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校企合作、校地服务、校际比赛等结合,融入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整体系中,推广“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进而促进高职旅游教学及考核模式的改革,帮助学生培养长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发展潜力。
(四)重视师资水平的提升
师资水平及能力的高低对于高职旅游专业实现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规格、完成教学要求等有着关键的影响。当前高职旅游专业间的师资差距甚大。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势必需要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介入教学。但是仅从企业或者社会寻找人员来担任,则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长期稳定的推进。这对高职旅游专业师资提出了更多要求。供给侧改革影响下的旅游专业教育,还需要改善旅游人才观念,转变旅游教育培养意识,才能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提升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尤其是专职教师的水平,对师资加强优化培训进修等,都是不可忽视的。
[参 考 文 献]
[1]傅蔚冈.供给侧改革旨在优化教育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6-03-05
[2]狄保荣.突破与重构:中国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创新[J].旅游学刊,2015(10)
[3]吴敬琏.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