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2009-06-04 04:23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大学英语

杜 敏

【摘 要】众多研究表明,口头输出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发挥课堂口头输出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则需依赖输出活动的设计。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指出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口语活动,须遵循目的性、启发性、真实性、互动性、多样性、创造性、渐进性和反馈性等八大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活动;设计原则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大学英语课均开设专门的口语课。经过努力,应该说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大学生已微乎其微,但能用英语流利且准确地表达思想,尤其是复杂思想的学生也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处于基本能表达思想,但错误较多(如语音、语调错误,语法错误,用词错误,语用失误等)的状态。教师方面,很多教师虽认识到口语课教学的重要性,也积极开展口语教学活动,但效果常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常因为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呈下降趋势、新颖的话题难觅、口语活动类型有限等感到沮丧。应如何保持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使口语课教学能更有效开展,一些研究者认为关键在于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但对于如何设计口语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这方面的研究尚有限,本文将试着进行探讨。

2.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口语课的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因为好的、高质量的活动能使学习者积极有效地投入语言实践,真正通过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差的、低质量的活动耗时较多且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本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设计口语活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最新的教育理论,也要考虑口语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因素。综合考虑,在设计口语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八条原则。

2.1 目的性

内森(Nation)曾指出,教学活动应该为实现某个目的而进行。口语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一堂口语课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兼顾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要有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口语活动时,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目的,或者说要为某种教学目的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在学习表达愿望的交际技能时,教师可兼顾语法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许三个愿望,分别用“If…,… ”“ I wish…”和“If only…”三个句型表达,这种培养语法能力的口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精确性。而为了提高学生话语能力,教师要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将句子衔接成有意义话语群的口语活动,回答开放性问题、个人陈述、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类、归纳、概括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说出有理有据的话。譬如在讨论现代人的压力话题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压力是什么、压力的种类、适当压力的好处、过分压力的危害、一些创新的减压方法等,这样的讨论活动能使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纵深思维,而不是泛泛而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此外,一堂成功的口语课还要设计出培养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口语活动,将口语活动与真实的交际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社会语言能力,即对语言和话语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的了解的能力,如为了学习邀请、评价、表达担忧等交际技能,教师不能仅要求学生知道如何表达,更要设计生活情景,如设计初次见网友的情景,让他们表演情景剧,在剧中,要发出邀请(吃饭或看电影等),要评价(饭菜、电影或网友),要表达担忧(舍友或好友对见网友表示担忧)。只有将活动与交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当由于其他方面交际能力的缺陷而使交际出现短暂的中断时运用言语或非言语交际策略进行补救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多数大学英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每堂口语课还应有意识地设计培养学生不同交际策略的活动,要先教给学生一些公式化的表达方式(套语),再设计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譬如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犹豫,教师先让学生熟悉这样的套语,如:Um, well, actually, in fact, you see, you know, how shall I put it, its like this, you see, what I mean is…,之后设计这样的情景供学生运用这些套语:A boy falls in love with a girl. With the encouragement from the friends, he planned to express his love to the girl, but he was a little shy, so…。培养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口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得体性和灵活性。总之,有目的性的口语活动能使教学有的放矢。

2.2 启发性

布鲁纳(Bruner)等人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教学中应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和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既是发展学生理解问题所必需的,也是使学生的理解向纵深发展的保证。概念框架建立关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丁家永)。“支架式教学”理论对口语课教学活动设计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口语活动时,要注意启发性,要解释活动要求,要给予提示词、有用的句式和可模仿的范例,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便于登攀的脚手架,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比如在谈论婚姻和婚礼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猜词游戏、提问、观看西方婚礼录像等活动激活学生心理语义网中的相关词汇,将学生引入情境,之后设计出高于学生水平,但又是学生经努力可以完成的口语活动,如模拟婚礼仪式、表演不同的夫妻(如武大郎与潘金莲、杨过与小龙女、董永与七仙女等,他们分别代表了世俗眼里因长相、年龄、地位等不相配的夫妻)可能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协商或讨论,最后达到在概念框架中不断攀升的目的。

2.3 真实性

努南(Nunan)认为,真实性是任务设计的重要规则之一。活动的真实性指活动应该符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也就是说,课堂口语活动的设计要以真实交际为目的,有真实的交际者、真实的信息差、真实的交际语境、真实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交际过程。不是为了语言而交际,而是为了表达意义而使用语言。哈默(Harmer)认为:“真实性的课堂交际应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真正融入角色。”教师在设计课堂口语活动时要多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即要求学生“把语言作为手段去传达其他信息”,“要求学生有真实的交际反应或语言使用行为”(Breen)。例如,在谈论“就业”这一话题时,与其说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Is job interview important? Why?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 )供学生回答,不如设计一个真实的工作面试,让学生扮演面试者和被面试者,模拟面试过程。这两种口语活动,前者缺乏真实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有人问上述问题,而后者真实性和交际性强,求职者都需经历此过程。真实的口语活动能让学生产生参与口语活动的欲望,死板生硬的演示活动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

2.4 互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知识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互动产生的。互动也是英语交际能力形成中的重要环节,交际策略、交际技巧、交际能力的培养都依赖互动性的口语活动。目前许多学生缺乏交际策略、交际技巧,他们在会话或小组讨论时,常常不懂如何对别人的言语进行评价,缺乏话轮转换技巧,不懂意义协商策略,常常是各说各的,“交际”脱节现象时常发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交际技巧,在设计口语活动时,就要特别考虑活动的互动性,即参与该活动的交际双方在交际时须对对方所说的作出反馈,须应用话轮技巧,知道如何开始交谈、如何接过话轮、如何保持话轮、如何转移话轮和结束话轮;须使用转述策略、求助策略、拖延策略、副语言策略和缩减策略等交际策略;在交际遇到困难时,须运用意义协商技巧(如确定核对、澄清要求、理解核查)以实现交际的成功。互动性较好的口语活动形式有对话、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采访等;互动性较差的口语活动形式有句型模练、口头作文、回答展示性的问题等。

2.5 多样性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九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体态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者智能和存在智能(Gardner),但每个个体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和组合,有其相对优势和弱势智能领域。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课堂口语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个体智能差异,设计出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口语活动。单词游戏、英语辩论、故事接龙、连词成故事、英语口头作文比赛等适合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评判、点评活动等适合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同学;唱英文歌曲、朗读、读绕口令等活动适合对音乐具有良好的感知力,有较强的辨音能力和模仿能力,节奏感强的学生;看图说话、做字谜游戏适合空间智能强的同学;情景对话、角色表演、影视片段模仿活动适合身体运动控制能力强,善于动作表演和参加游戏类活动的音乐——节奏智能较强的同学;组织讨论、策划情节、编写台词、充当辩论主席的活动适合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敏感,善于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同学;解决问题、纠错、回答开放性问题、发表演讲等活动适合善于反思的自省智能强的同学;采访、访谈适合自然观者和存在智能强的同学,因为他们对自然界事物和人类生存等深层次的问题有探究之心。总之,教师应在某一话题下,设计出不同的口语活动形式,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保持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6 创造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创造性潜能,人的创造性动机是隐埋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深处的,如果有适当条件,他就会释放和表现出来(周天梅)。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造就创造性的人才也正是教育的目标。此外,我们知道大学生们已具备以自我为思维主体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的能力,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内倾型思维,他们思维特别活跃,不喜欢死记硬背、机械呆板的活动;喜欢能表现自我和富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可是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独立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彭青龙)。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的课堂活动。发散性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全面看问题)、灵活性(思考或解决问题灵活变通)和独特性(思考问题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开放性的问题、给故事补充结尾、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等都是很好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因为他们通过给定方法的不唯一性给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机会。演讲、辩论、小品表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的口语活动形式,因为演讲要求演讲者思维敏捷、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辩论要求辩手在有限时间内机敏应对各种问题并有效反驳,能促进批判性倾听能力和促进成熟的判断(彭青龙,2000);小品表演要求学生编写台词、准备道具、布置场景、分配角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潜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比如说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行设计某种商品广告的表演活动就比让学生讨论广告的种类、作用、影响等的小组讨论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创造性的口语活动是活跃课堂的灵丹妙药。

2.7 渐进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学习层级理论”,某些技能是发展更高级技能的前提。比较复杂的技能需要较简单的技能为其学习的前提;而且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每一个部分技能,否则就无法掌握终点技能,因此训练应按掌握部分技能的正确顺序进行(林颖)。这个理论说明了在设计口语教学活动时注意渐进性的必要性,教师不仅要注意整个教学目标的渐进,还要注意每堂课目标的渐进。第一学期的口语活动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敢说、即说的流利性上;第二学期要侧重培养学生能说、即说的准确性上;第三学期要培养学生会说、即说的恰当性上;第四学期要培养学生巧说、即说的灵活性上。在设计具体的口语活动时,要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顺序,头脑风暴、情景对话、句型模练、看图说话、回答展示性问题、小组讨论、唱英文歌曲、回答知识竞赛题、猜谜语、猜词游戏、讲故事等口语活动形式就比回答开放性问题、故事接龙、采访、演讲、辩论、小品表演、话剧表演等活动容易。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四个学期的口语教学活动形式,如果第一学期就安排辩论,很多学生将会有极大的受挫感。在设计一堂课的口语活动时,教师也要注意渐进性。可以从控制性操练活动开始,过渡到半控制性操练和非控制性操练活动,如在培养某种交际技能时,可以让学生先熟悉表达这种技能的对话,记住一些常用词汇、短语或句子,之后提供情景让学生编对话,最后让学生自行设计生活场景,灵活使用这一技能。这样学生能从领会或掌握外语言语技能发展到复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和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

2.8 反馈性

布郎(Brown)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在于学习者从他人获得的反馈。”课堂口语活动需考虑反馈性,它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一个特殊的环节,即如何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反馈。传统的口语课往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结果是我们时常发现这样的场面:有些同学滔滔不绝,不顾他人的反应;有的同学在他人发言时不管不问,所关注的只是匆忙准备自己的发言材料,发言者没有听众,就不可能正常发挥(程云莉等)。要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要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做笔记,之后做出评价和反馈,可以提表扬意见,也可以提批评意见,还可以提建议与希望,但意见一定要具体,要依有据,而不是笼统的“Very good”“Not bad”“Just so so”,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增加考虑反馈性的口语活动能避免课堂的无序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而且还能帮助提高学生英语输出的准确性。

3.结束语

当然,要设计出兼顾目的性、启发性、真实性、互动性、多样性、创造性、渐进性和反馈性等八条原则的口语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些原则能为教师设计口语活动提供一些指导的方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考虑、有所侧重。比如说,在制定四个学年的教学目标时,可重点考虑目的性、渐进性,避免重复的话题、重复的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的实施;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时,可优先考虑活动的启发性、真实性和互动性,在此基础上,兼顾多样性和创造性;反馈性是口语课堂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教师客观评价学生表现的保证。总之,高质量的口语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设计出符合这些原则的口语活动需要群策群力。

参考文献

Breen, M. 1985. 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pplied Linguistics 6/1: 60-70.

Brown, H.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inceton Hall.

Canale, M. and M. Swain.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1.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The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York: Basic Books.

Harmer, J.1998. How to Teach English.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Nation, P. 2000. Creating, Adapting and Using Language Teaching Techniqu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unan, 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od, D., Bruner, J.S.,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作者简介

程云莉、原 梅,2003,口语课堂小组活动与英语课教学,《社科纵横》(6):84-85。

丁家永,2000,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8-74。

林 颖,2000,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关于加涅的学习论和教学论思想的述评,外国教育资料(1):53-56。

彭青龙,2000,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外语界》(2):39-44。

张竹林,2004,成功英语口语活动之特征及其创意设计,《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周天梅、杨小玲,2003,论罗杰斯的创造观与创新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1):9-12。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大学英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