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新建师范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落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发达地区的高校相较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对西部新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西部地区 新建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在一定培养目标基础上,为实现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等学校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一、西部新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规模扩大与教育投入增加不相匹配。西部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因建校时间较短,正处在迅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差、底子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用房等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任务相当艰巨;同时在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马太效应”。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中更多的表现为扶强不扶弱,基础较好的部属高校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1],而西部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行政上一般直接归属于省级、地市级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能够从中央和地方财政获得的经费少,获取其他经费如科研经费、项目费、校办产业费的能力更是有限,学费成为其办学经费的最主要来源。随着学校不断扩大规模,教学场地和设施日趋紧张,校舍、仪器、图书等远远供不应求。教学条件的落后使得本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的实验或上机操作等实践课程都只能被大大压缩。硬件资源的匮乏,无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
二、西部新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1.要树立和贯彻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颖的人才培养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要以现代教育的开放型、创造型、思辩型和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理念指导人才培养[2],以人为中心,把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具体目标,使受教育者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
2.要大胆借鉴同类院校的成功经验。譬如,陕西师范大学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并实行的前期按学科大类培养、后期进行专业教育的“2+2”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海南大学实行的“基础+专业模块”、产学研一体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宁波大学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这些都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方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结合“地方性”、“教学型”、“示范性”的特点,西部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构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体现的内涵特征是:
1.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结构。应在坚持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前提下,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文理渗透,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将入学、培养、就业一体化设计,构建“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实践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形成包括“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允许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倡导研究式学习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同时,设计出能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市场需求灵活选择专业、课程和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四、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基本途径
1.推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扩展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
2.设立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除取得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应修学分之外,还应取得素质拓展6—8个学分后方准予毕业。素质拓展6—8个学分为必修学分,包括学术科技活动3个学分、校园文化活动2个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3个学分,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朝清.地方高校树立特色人才培育理念的必要性.科教平台[J].2007(20).
[2] 翁诗环.高校素质教育创新谈.企业家天地.理论版[J].2007(6).
[3] 邱瑜.地方高校应彰显为地方服务的功能.理论与实践[J].2006(1).
[4] 陈澎.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科技广场[J].2007(4).
作者简介
蒋成飞,1981.8,男,汉,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助教,教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