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娟
摘要:跳高运动是一项征服垂直高度的极限项目。跳高成绩的取得与运动员的选材和教练员的运动训练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跳高运动的训练已不是仅凭教练员的经验就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的了,而是一个长期、科学的过程。本文针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特点,从青少年跳高运动训练的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实施的组织等方面论述了跳高运动科学训练的过程。
关键词:科学训练;跳高运动员;成长
跳高运动员的成长以及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是与科学、系统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而科学训练一词是由科学和训练两个词汇组成的,即跳高运动训练的全过程要符合科学原理,也即要遵循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营养的改善、有效的组织、系统的训练、各种主客观条件促发着优秀选手们不断提高其竞技运动水平。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深刻地认识到科学训练的重要性。有越来越多的运动事例证明: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对抗日益激烈的竞技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科学训练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又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创造性和探索性是科学训练中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把科学训练看成是一些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在训练实践中的再现,这并未完全反映出科学训练的实质和核心。就科学训练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不断揭示科学训练规律、创新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的探索过程。其探索过程也是研究过程,是一种通过思考、研究,去探索运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的过程。
跳高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弹跳、速度、协调灵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求都非常高。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多,因此,从事跳高运动的训练就需要教练员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以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跳高运动的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为了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是将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充分挖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科学的而不是盲目的,在实施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训练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有科学依据地根据运动员的实际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运动训练。
科学训练不是简单的对运动员的身心施加影响,而是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依据、有目标地对青少年身体、技术、心理等方面全面进行教育与改造的过程。因此,青少年跳高运动的训练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起始状态诊断、建立训练目标、制订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实施、进行检查评定并发出修正指令、提出调节期望、实现训练目标。
一、青少年跳高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
所谓起始状态诊断就是对运动员的健康水平、身体机能、竞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发展潜能等的分析与判断。起始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有:身体形态的诊断、运动素质的诊断、运动技术的诊断、心理因素的诊断、智力的诊断。
1、身体形态的诊断
体形体态诊断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跳跃和跑类项目更着重于下肢和整体的形态。诊断的方法有实际测量法和目测法两种,实际测量可直接测量运动员身高、比下肢长、比大小腿、比指距、比跟腱、比踝围、比足弓、比体重、比髂宽等。目测的主要内容有:体重轻,两腿长而有力,肌肉呈条状,很有弹性;踝关节细,跟腱明显,足弓高;身体灵巧协调;遗传特点等。
2、运动素质的诊断
跳高运动属于短距离、爆发式用力的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快速的奔跑能力、出色的跳跃能力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一般可根据表1的各项指标进行选拔及诊断。
3、运动技术的诊断
跳高运动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运动技术诊断时主要应观察运动员的助跑、动作幅度及身体的形态。具体要求是:助跑节奏感强、有弹性;身体重心高、动作幅度大;起跳方向性好、攻杆充分,杆上背弓姿势舒展并且实用。
4、心理因素与智力
跳高运动员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对初始训练的运动员要挑选那些头脑清楚、反应快、领悟性强、对敏感技术一点就通的青少年。要有一种敢打敢拼、争强好胜、越有人比赛越兴奋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求文化学习成绩优秀。
二、训练目标的建立
跳高运动员训练目标的建立是在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对运动员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跳高运动员的先天身体素质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非常大,在训练初始阶段应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训练目标还要考虑训练场地、训练经费、管理以及教练员水平等等实际情况。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括的指标: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和阶段序列指标。
1、运动成绩指标的建立
运动成绩指标的建立是以运动员初始状态的身体素质指标、各相关身体素质提高预期、技术及心理成熟预期、训练条件保证等前提条件为基础的,是科学的计算和推测,而不是盲目的猜测。具体方法有很多,适用于跳高运动的方法可由测验法、计算法完成。
测试内容包括:起动30米直道、起动30米弯道、起动1130米直道、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全程助跑触高、深蹲、半蹲、抓举、后抛铅球、前抛铅球等11项指标,少年应加一项起跳腿十级单足跳指标。成绩预测方程:Y2=-1.0548+0.87xH触+0.0082xL起(其中H触是全程助跑触高。L起是起跳腿十级单足跳)。
2、竞技能力指标的建立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充分发挥运动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地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成绩的能力。即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竞技能力指标的建立是在运动成绩指标的基础上的,主要是以运动员的技术指标、心理指标的预期为前提制定的。具体的指标有:肌肉力量水平、速度水平、耐力水平、技术水平、战术水平、心理能力和承受运动负荷能力。
3、阶段序列指标的建立
阶段序列指标是在运动成绩指标及竞技能力指标的建立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是指将建立的长期的运动成绩指标和竞技能力指标分阶段按序列地分配到各个中小训练周期中,将大的指标化为小的指标,将预期的指标化为具体的身体素质指标和成绩指标。阶段序列指标的建立可以对运动成绩指标和竞技能力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对预期和实际进行对比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训练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
三、训练计划的制订
跳高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是在跳高运动训练周期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青少年跳高运动员一般为在校学生,训练也属于业余训练,所以首先介绍跳高运动训练周期的划分。
1、业余训练的长期训练周期的划分:
长期业余训练是指能够常年坚持训练的业余运动员,训练的大周期一般是以年为单位的。全年训练周期又是根据全年重大比赛任务划分的。全年业余训练周期的划分应按照过度期、准备期、赛前期、竞赛期、调整期这样的模式进行。
2、短期业余运动训练的周期
短期业余运动训练是指身体素质好、竞技能力强,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常年坚持训练的在校学生。短期业余运动训练的时间一般在2-3个月,其训练周期基本与全年训练周期相似:应包括过度期、准备期、赛前期和竞赛期。
3、制订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计划是在运动训练周期的基础上将运动训练内容具体、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训练阶段中。训练计划的具体结构应由各训练周期的时间分配、各训练期的主要任务、各训练期的主要内容等组成。然后再将训练内容具体、详实地分配到各训练课中。例如3个月的短期业余训练的训练计划:首先根据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将3个月训练、比赛时间分配为2周的过度期,8周的准备期,2周的竞赛期。然后再将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内容分配到每个周中。
四、组织训练实施与检查评定、提出调节期望、实现训练目标。
完成上述内容后,训练进人具体实施阶段,教练员要根据训练周期及训练计划的安排,具体实施每次训练课,由于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众多,所以,教练员要对每次课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各个训练周期结束还要进行相关素质、成绩的测评,以对各个训练周期的结果进行检查评定并和制订的训练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差异则需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与训练内容,同时需要调整期望目标实现最终的训练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跳高运动水平的提高,跳高运动的训练活动,无论从内容、方法,还是组织形式、安排技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科学训练从仅仅围绕训练场所组织实施的单一性训练发展到由众多科学学科提供有力支持的全方位科学训练。所以说,现代跳高运动训练已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永远不会终止,未来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必将会不断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