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09-04-21 09:45贾林祥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政治教学课程资源

赵 琨 贾林祥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作为课改的前沿阵地,高中政治课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突破。但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必须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政治教学 课程资源 三维目标 互动

一、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现行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材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过时等弊端,显得简洁明了、趣味横生,增强了课程的生活化特点,弱化了教材的理论逻辑。对习惯于传统教材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如何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喜欢将新旧教材加以比较,以旧教材为教参,有意识地增添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法不仅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背离;有的教师单就教材讲教材,不敢扩充教材以外的新知识,不举教材以外的新事例;有的教师盲目用课外资源代替课本现有资源,使教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者对教材的利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克服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已有知识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扩展教材内容,注重事例教学。由于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情境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主张“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把“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讨论社会关注的问题,演示丰富的生活材料,如信用卡、支票等,实现鲜活的生活内容与课堂学习的完美统一。

3.整合相关课程,完善教学体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类型、性质的知识之间恰当运用学习迁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运用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完善教学体系,增强教学效果。如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时,援引中国近代史知识为背景,以温故知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然领悟出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4.教师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和践行者。能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的同时,教师不能做教材的被动传播者,而要根据校情、学情和生情提出合理化建议,改革、挖掘教材,使教材最终成为可操作化和实践化的工具。

二、促进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问题

在高中政治课的目标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被列为三维目标之首,这是因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最终必须落实并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在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发展观的角度看,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启迪学生从知识中获得人生的意义。通过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脱离了学生自身内在感悟和体验的教学最终只是纸上谈兵。

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上,存在较多的问题是重“认知”和“技能”、轻“情感”的现象。以教授《政治生活》为例,由于学生社会知识的局限、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社会上不良价值观和个人生活境遇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师生情感和价值观上的共鸣。而且,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已带有很大的独立性,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他们不再简单将老师的讲授看作是“所以然”,而是更多思考其原因和可能性。因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更应避免“标签化”,而要落到实处。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在教学中要多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既不回避社会问题,也不夸大社会成果,从利弊两方面出发,辩证分析社会现象。

2.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教师不以权威地位压制学生,学生不以学识优势压制其他学生,开展师生间、生生间平等的合作、对话和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汇的场所。即使在争辩中,学生的观点错误或过于偏激,教师也不应冷嘲热讽、肆意打击,而应予以充分尊重,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和信任的桥梁。

3.情感教育,师生共鸣。高中政治课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的课程。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的动情点,以情动情,实现师生共鸣。如在教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任长霞的先进事迹,在学生感情被激发之时进行了充分的师生交流,达到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构建高效互动课堂的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协同发展,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合作和沟通的过程。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推行下,教材革新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但当前的课堂互动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教师对课堂的主宰化。课堂上,许多教师根据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的活动被牢牢束缚在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框架内,教师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回答问题,并据此努力诱导学生,学生也学着揣度老师的心理。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化。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老师没有说明规则要求,没有指导小组内组员的分工,造成合作学习只“合”不“作”或个别学生“一言堂”现象;教师布置的讨论题目可能并不是学生所希望讨论的问题,对论题的冷淡无法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或给的题目过于复杂,导致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最后,教师在小组学习时,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3.互动对象的偏向化。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往往倾向于关注“优势生”,忽略甚至无视其他学生。即使提问他们,老师往往给出的也是描述性、简单性的问题。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相违背的。试想,如果学生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接纳到一项活动中去,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继续被动地听课,而可能会做出干扰课堂的不安分举动,或产生对这门课和任课老师的冷漠、抵触情绪。

四、为构建高效互动课堂,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主导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学习活动“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在“导”字上做文章,切实做好“引导、指导、教导”工作,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监控指导学习,增强合作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教师要说明学习的任务、时间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学习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其次,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或主题以后,应先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经过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才能深入。再次,合作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做好“顾问”,当好“参谋”。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无法理解,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教师需加以阐释,点明主题;同时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学生整体领会问题的主旨。

3.激发问题意识,实施问题教学。高效互动课堂的实现需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意设疑,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提问导疑,通过设计一系列有序的问题,巩固“旧知”,同时引导学生对“新知”的思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疑问中完成政治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文.对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反思[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05,(4):31.

[2]杨映鹏.新课程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5.

[3]陈英.新课程新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新转变[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10):55.

[4]任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21省、市(直辖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6):28-29.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政治教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