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方法举偶

2009-04-21 09:45傅许生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探究

傅许生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适当方法,有效实现学生情感教育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不断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赋教学以更多的人文精神内容,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情感目标 方法 探究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课程即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尤其如今的《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做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以网络支持为基础,认知网络基础、正确领会和合理使用是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价值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这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基础部分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情感目标,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尤其是如何有效实现情感教学目标呢?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下面方法入手。

一、运用成功体验教学,创设情感氛围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价值观,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摒弃以往只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观念和做法,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而要有机地融合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如在开展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六课“网上交个好朋友”的教学中,设定其情感目标为:通过共享文件夹来实现信息交流,让学生了解网络中的种种信息交流方式,感受到网络信息交流将成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个任务:“创建共享‘自我介绍文件夹,把此文件夹提供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通过阅读你的自我介绍来认识你,和交朋友。”学生在完成了该任务的同时,将自己找到的好的Flash动画、MP3音乐、MTV等资料分享给大家,学生在分享交流信息、共享信息带来快乐的同时,不自不觉地接受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实现着本课节设定的情感目标。正如七(1)班盛××和他的同班同学们所获取得的情感喜悦一样,他下载并与同学们共享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剪辑,大家都沉浸在回味和分享2008年我国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的喜悦大餐中。

又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e世界”,设定情感目标:通过体验网络的各种应用,感受因特网给人们带来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有趣的任务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分组开展了模拟网上购物、网上课外兴趣小组报名、网上多媒体等活动,学生快乐参与,轻松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愉快地接受着情感教育。学生们通过电子商务的学习,懂得了在商务中要以诚待人、诚信交易、公平竞争。八(2)班的吴××同学说的好:如果人家在网络上购物时,一次受到了欺诈,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著名网站的博客论坛上曝光有欺诈行为的销售商家,这样人们就不再信任这个商家了,它的商业信誉没了,自然它的生意也就无法继续做了。

二、正反事例结合,夯实情感教育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都处在发展关键期,他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充满着无穷的好奇心。如何正确引导好他们,让他们拥有高尚的精神情操,成为一名有正义、有爱心,对待事物有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显然非常重要。在网络基础教学中采用正反事例结合的方法,可以夯实学生的情感教育基础。

在开展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11课“网络与道德”的教学活动中,设定其情感目标为:通过网络遇到的案例分析,认识为什么要注意网络文明,懂得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教学过程中不但结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站,正面引导和学习有关产权及保护的法规内容,而且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反面事例加以具体化,增进同学们的情感认识。如“14岁德国少年制造震惊世界的‘冲击波病毒、北京一16岁少年黑掉学校网站”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如心理动机、个性特征等)分析青少年制造病毒、充当黑客、信息犯罪的原因及其社会危害。除进行口头上的大讨论外,师生还在校园网的学生论坛里进行道德、网德的大评论。这样,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懂得了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技术,安全意识提高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因特网探源”,设定情感目标为: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区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以及有害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在运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时,教学中采取了小任务、小问题的形式授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适当引导为辅。着重教育学生免受虚假信息的迷惑,培养去伪存真的能力,在点滴中渗透正确的信息价值观。通过指导,学生明白了网络展现给他们的只是一个模拟的、虚幻的世界,带有一定的虚假性,大家在其中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失真”的,是与现实世界相脱离的。并列举出现实中一些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引发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2008年1月份,一位13岁的小男孩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难以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而自杀。再如重庆市的两名学生由于玩了整整一夜的网络游戏,竟在回家过铁路时趴在铁轨上睡着了,等等。由此认识到网络游戏对社会造成的极大危害。

三、以情育情,提升师生情感共鸣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初中生正处在情绪和情感波动起伏比较大的年龄阶段,称为“青春叛逆期”。这时,“以情育情”,关爱、尊重、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教师用爱心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才能坚持以饱满的热情上课,才能化解弥漫在师生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七、八年级学生接触因特网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懂得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结交朋友,开阔视野,也通过网络学到不少知识。可事实上,因特网的网页链接是个无底洞,充斥着大量暴力、黄色、低俗等不健康的东西,处于不成熟期的未成年学生,在接触了这些观点不一和良莠不齐的信息后,思想很容易发生波动,产生困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会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网络基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策划每节课的情感教育因素。

总之,在高科技时代,必须伴以高情感与之相配。信息时代呼唤着情感教育,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其他学科一道,坚持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七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信息技术(八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信息技术》教师用书(七—九年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卢家楣.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2,(12).

[5]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