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辉德,陈锦祥,史长兴,农文科,梁咏诚,李 强,庞朝安
(1.广西农垦国有昌菱农场/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上思535514;2.广西农垦局/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南宁530001)
旱地甘蔗“千亩万吨”高产新技术示范
陆辉德1,陈锦祥2,史长兴2,农文科1,梁咏诚1,李强1,庞朝安1
(1.广西农垦国有昌菱农场/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上思535514;2.广西农垦局/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南宁530001)
摘要:介绍了旱地甘蔗“千亩万吨”目标提出后,农场进行的3年示范性探索并取得的重要进展。2007年1900 hm2甘蔗面积,实际入厂糖料蔗25.6万t,平均单产达134.9t/hm2;其中核心示范区第十三生产队连片甘蔗82.5 hm2率先实现“千亩万吨”目标,总产糖料蔗12811t,平均单产达155.28t/hm2。初步形成了“千亩万吨”高产、高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昌菱特有的技术推广创新模式。
关键词:旱地甘蔗;千亩万吨;示范
广西国有昌菱农场甘蔗种植面积约1900hm2。2007~2008年实现总产糖料蔗达25.63万t,比该场历史最高纪录的2005~2006年21.23万t增产4.4万t,增长率20.7%,比5年前的2002~2003年12.26万t翻了一番多,提前3年实现广西农垦下达给该场甘蔗生产“十一五”任务目标,创造了新的纪录;全场平均单产糖料蔗首次突破120t/hm2大关,平均单产达134.9t/hm2,也创造了广西乃至全国万亩以上连片甘蔗最高单产新纪录(见表1)[2],种蔗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近20000元。继2004~2005年连续2年获得广西农垦系统甘蔗高产竞赛第一名后再次夺冠。最近,又获2008年全垦区甘蔗田间评比亚军。昌菱农场不断创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倡导和实施“千亩万吨”工程,促进生态甘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广泛引起自治区主要领导、甘蔗权威专家、同行和权威媒体的高度关注。
“千亩万吨”是昌菱农场科技人员首创性提出并已被广西垦区以至全区乃至全国公认的大面积连片甘蔗平均单产150t/hm2以上的高产攻关新目标[1]。昌菱农场连续多年在约1900hm2连片面积上稳定实现“吨糖田”,甘蔗单产、甘蔗蔗糖分等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广西也是国内最高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在此基础上,2006年,广西农垦局将甘蔗“千亩万吨”高产、高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向全垦区推广,把“千亩万吨”示范基地任务列入本管区的“十一五”计划项目和广西农垦甘蔗生产劳动竞赛考核项目,同时列入与上思县人民政府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重点项目。还行文把昌菱农场等3个农场“千亩万吨”糖料基地建设列为广西农垦优势企业的扶优支持项目。2006年成为“广西经济十佳县”的上思县提出并实施了“千户万亩十万吨”工程。2006年9月广西农业厅召开推进生态高效甘蔗园建设昌菱农场现场会,来自全区10个糖料蔗主产市糖办主任或农业局长、27个糖料蔗生产重点县(市、区)糖办主任、和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总站、土肥站、农业环保站主要负责人、自治区经委、物价局、农垦局、监狱局、广西甘蔗研究所、农垦、监狱系统6农场以及7家广西最大糖业集团领导代表180人出席了会议;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新华社广西分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驻广西记者站,南方科技报社、广西糖网、中国食糖网等8家媒体被邀派记者参会报道[3],会上对昌菱经验和“千亩万吨”新目标作了隆重推介。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2008年国家农业部“万亩甘蔗高产攻关项目”落户该场,“千亩万吨”新目标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和认可。
表1 2002~2008年榨季昌菱农场糖料蔗情况
2005年起昌菱农场开始实施5个生产队连片土地366.7hm2甘蔗“千亩万吨”示范片试验。2005~2006年榨季,经专家田间测产验收,平均单产136.5t/hm2,最高单产高达180t/hm2[1]。2007~2008年,示范片内的第十三生产队种蔗面积82.5hm2,入厂原料蔗12811t,平均单产155.28t/hm2(见表2),成为全场首个率先实现“千亩万吨”目标的生产队,被广西农垦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虽遭受了广西近50年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6],“千亩万吨”示范片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种、管,目前甘蔗长势喜人,苗全苗壮,有望实现“千亩万吨”指标。
表2 2002~2008年榨季昌菱农场第十三队实际入厂糖料蔗情况
3.1率先推广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新技术
糖厂酒精废液含有丰富的水、有机质和甘蔗必需的N、P、K养分,是一种液体有机肥料。每667m2蔗地施用8t废水,增产甘蔗1.3~2.0t,增产率达30%,提高蔗糖分0.7~0.9个百分点[1]。昌菱农场应用甘蔗喷淋糖厂酒精废液经验技术于2005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广西重点推广糖料蔗生产“八大技术措施”之一;广西农业厅2005年4月召开专题视频会由李杨瑞教授作主讲推广昌菱经验技术。试验成功后,该场及时组织力量,不断地总结、完善和创新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新技术,使之成为甘蔗“千亩万吨”栽培体系的核心技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至2008年喷淋面积达1233.3hm2,(其中新植蔗喷淋933.3hm2,占新植面积96%),比2005年增长一倍多(见表3)。
上思地区气候独特,十年九旱且秋冬春连旱。推广糖厂酒精废液(或清水)喷淋新植甘蔗,为抗旱早种、抢种提供了水分保证,但必须配套地膜覆盖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07年全场推广酒精废液加盖地膜面积达933hm2,占新植蔗总面积的95%,比推广酒精废液初期的2003年增加835hm2,提高了10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抗旱早种和喷水盖膜,为高产打下坚实的苗数基础。2008年2月4日立春前,农场已种植的514hm2冬植蔗,受严重冻灾影响,不但没被冻死,反而比往年出苗更整齐。“早种加废液加地膜”表现出很好的抗旱、抗寒作用。
3.2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定产施肥
甘蔗叶及糖厂酒精废液、滤泥、蔗渣(煤)灰等糖厂废物,是营养全面平衡的甘蔗专用有机肥。据测算,昌菱糖厂2007~2008年榨季总榨蔗量近120万t,产出的酒精废液、滤泥、蔗渣(煤)灰约50万t,仅农场蔗地留下的蔗叶达4万t。这些有机肥还田,由于来自甘蔗又回到甘蔗,既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培肥土地,淋水抗旱,又能净化环境。该场长期坚持推行以蔗养蔗,培育地力,大力推广蔗叶、糖厂酒精废液、滤泥、蔗渣(煤)灰还田近30年,土地有机质增加了1个百分点以上,对促进甘蔗长期持续高产、稳产、省工、增收和生产有机食品发挥了极大作用。该场认真组织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自2006年后每年稳定实施面积1333hm2,年生产“昌菱”牌配方肥达8000t。2008年进行了利用滤泥、蔗渣(煤)灰等糖厂废物生产有机-无机专用配方肥的研制开发,首批300t配方肥试验性施用效果显著。
表3 2003~2008年昌菱农场主要技术示范情况
3.3大面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无害化防治蔗虫技术
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甘蔗害虫是一种先进的物理防治技术。2006年5月昌菱农场集中连片安装200盏,覆盖甘蔗面积400hm2,如此大面积连片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无害化防治蔗虫技术当年在全国仅此一处。药物最难防治的蔗龟、金龟子、蔗锯天牛、蔗螟等甘蔗害虫开灯诱杀效果十分理想〔1〕。经防城港市植保站、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来场实地调查,2007~2008年甘蔗虫害率平均降低10%~23%以上。
昌菱农场领导和科技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2007年又提出了昌菱率先到2010年实现“千亩万吨”和“把昌菱农场建设成为高产、高糖、无公害、现代化的国内一流的甘蔗示范农场”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农场制定了做好甘蔗示范性研究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并正在积极推进。
参考文献:
[1]陆辉德.生态高效甘蔗产业化实践与探索[J].甘蔗糖业,2007(5):23-47.
[2]李杨瑞,谭裕模,杨荣仲,等.广西甘蔗先进栽培技术[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广西糖蔗协会.会讯:区农业厅关于召开推进生态高效蔗园建设现场会的预备通知[EB/ OL].广西糖网,2006-8-31.
[4]佚名.广西防城港市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旱之年更显威力[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2006.12.25.
[5]邓萍,农文科,黄群.昌菱农场:打造生态高效甘蔗园[N].广西日报,2006-12-18.
[6]谭宗琨,丁美花.2008年异常天气对广西甘蔗生长影响的评估[J].糖业信息,2008(3):3.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8-07-30
作者简介:陆辉德(1963-),男,广西武鸣县人,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甘蔗等作物栽培工作。E-mail:luhuide60@sina.com
文章编号:1007-2624(2009)03-0042-02
Sugarcane Productive Demonstration of"Ten Thousand Tons/Thousand M u"
LU Hui-de1,CHEN Jin-xiang2,SHTChang-xing2,NONGWen-ke1,LTANG Yong-cheng1,et al
(1.Changling Farm of Guangxi Agriculture and Reclamation,Shangsi535514,China; 2.Bureau of Guangxi Agriculture and Reclamation,Nanning 530001,China)
Abstrac t:Model of"Ten thousand tons/thousand Mu"i.e.planting 1000 Mu(66.7 hectares)sugarcane and average cane yield would reach ten tons per Chinese Mu(150 t/ha).The productive demonstration model was carried out from 2007 to 2009,and an important progress hasmade.Tn 2007,raw material sugarcane yield was 256 thousand tones for sugarcane area of 1900 hectares,the average cane yield was 134.9 t/ha;the 13th production team in the core demonstration area,the total output of raw material sugarcane was 12811 t,the average cane yield reached 155.28 t/ha in 82.5 hectares after continually planting sugarcane.The high yield,high sugar content,non-pollution,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Ten thousand tons/thousand Mu"as the uniquemodel in Changling area,was preliminary obtained.
Key words:Land sugarcane;Ten thousand tons/thousand Mu;Demon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