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蔗区与甘蔗科技发展方向

2009-04-19 03:17:24张跃彬李如丹
中国糖料 2009年3期
关键词:种质资源

张跃彬,李如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

中国西南蔗区与甘蔗科技发展方向

张跃彬,李如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

摘要:介绍了中国西南蔗区基本情况和甘蔗科技开展状况,讨论了西南蔗区今后的科技发展方向。

关键词:西南蔗区;种质资源;甘蔗栽培;科技支撑

中国西南蔗区是指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蔗区,主要位于滇西南、川南、黔东南地区,3个区山水相连,蔗区气候类型相近,但生态复杂。西南蔗区是我国边疆民族聚居区,甘蔗产业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在甘蔗种质资创新,甘蔗育种,甘蔗种植管理等综合技术上有独特的优势,可为西南蔗区和云南周边国家甘蔗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1 中国西南蔗区基本情况

1.1西南蔗区在中国占有很大比重,且发展潜力较大

西南蔗区由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构成(图1),主要位于滇西南、川南、黔东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蔗区年平均气温在17~22℃,热量好,光照充足,适宜甘蔗生长。2007年,西南三省甘蔗种植面积约40万hm2,约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30%,是我国主要的甘蔗产区。其中滇西南甘蔗面积33万hm2、川南甘蔗面积3万hm2、黔东南3万hm2。

西南蔗区发展潜力较大,云南滇西南就具有60万hm2的耕地可供甘蔗发展;四川川南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蔗糖老基地,甘蔗面积曾达6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甘蔗糖业向四川南部转移,2007年,川南地区近2万hm2,拥有蔗糖企业6家;贵州蔗区作为滇川蔗区的延伸部分,主要集中在黔西南罗甸、望谟、册亨,贞丰、关岭、镇宁6个县,热量资源丰富,是贵州甘蔗栽培的适宜气候区。

1.2中国西南三省甘蔗产业地位特殊,甘蔗产业是少数民族的经济支柱

西南三省的云南、四川、贵州蔗区都是分布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其中云南甘蔗种植面积33万hm2,主要分布于德宏、临沧、保山、思茅、红河、西双版纳和玉溪7个地州的40余个边疆民族县,边境县占16个,支撑着云南边疆傣、景颇、拉祜、佤、彝等15个少数民族的支柱产业,蔗区覆盖少数民族420多万人,滇西南边疆民族约30个县蔗糖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5%~78%。

四川攀西蔗区包括攀枝花市的米易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宁南、会东蔗区和德昌县,攀西蔗区属于四川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包括彝族、藏族和回族等多种少数民族。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糖业基地,地处滇、川、黔区结合部,居住着布依、苗、彝、回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数的42.47%,蔗糖产业是黔西南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

1.3中国西南三省甘蔗生态类型多样,是世界特殊的甘蔗科研环境和地区

西南三省蔗区地形复杂,纬度较低,海拔相差大,生态类型多样。蔗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和海拔的作用,在气温上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蔗区类型,在温度形成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燥区三个类型,蔗区生态类型多样。其蔗区不同的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成为中国和世界特殊的甘蔗科研环境和地区。

1.4中国西南蔗区与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可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蔗糖发展提供服务

云南是中国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缅甸、老挝、越南、菲律宾等(简称GMS)的桥头堡(图2),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人均消费食糖水平高,均是甘蔗糖业发展国,但蔗糖科技十分落后,近年来,各国纷纷要求云南提供必要的甘蔗糖业发展技术援助。同时,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老挝边境地区,是世界有名的制毒贩毒“金三角”地区,中国深受毒品其害。近年来,国家支持云南在境外实施以甘蔗等热带作物为主的罂粟替代种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云南在境外替代罂粟种植甘蔗面积已达2万hm2。

图1 中国西南蔗区分布

2 西南甘蔗科技发展状况

2.1云南省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和国家内陆甘蔗杂交育种基地

云南保育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数量达2112份,为国内外甘蔗科研和生产利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种质基因源;在瑞丽建有国家内陆甘蔗杂交育种基地,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种质创新、亲本培育,获得了一大批细茎野生种、大茎野生种、蔗茅的BC2或BC3优良创新种质,培育出了一批含野生种血缘的创新种质、亲本和品种材料。2007年,瑞丽内陆甘蔗杂交育种基地向全国提供新型杂交花穗迈出重大步伐,达300余个,随着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中国甘蔗的亲本与育种作出重要贡献。

2.2云南甘蔗科研规模大且科研后劲强

在甘蔗新品种遗传选育研究上,云南甘蔗研究所近年来不断扩大杂交组合数量,增加创新组合比例,扩大了实生苗规模,2007年配制生产性杂交组合达368个,2008年将达500个,一批产量和糖分皆有较大突破的创新性甘蔗新品种可望不断育成。

在甘蔗综合技术上,甘蔗节水抗旱技术、甘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在传统的栽培技术研发基础上,创建了在蔗糖界认可和良好声誉的甘蔗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测土-配方-复合肥-科技培训-深入合作)、目前云南蔗糖企业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皆与云南甘蔗所进行合作;“十一五”期间开拓形成了甘蔗糖业信息技术(系统-培训-应用-维护),“甘蔗糖料高效管理系统”、“甘蔗品质自动分析检测系统”等多项成果进行著作权保护。2008年,组建了“甘蔗农机、农具研发学科”、“能源甘蔗燃料乙醇研发学科”。

甘蔗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建立国际标准的甘蔗检测温室,建立了国际规范的甘蔗病虫害检测检疫体系(包括分子检疫技术体系),形成了以温水脱毒为主体的健康种苗产业化技术体系。

总之,西南蔗区的甘蔗科研在中国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较强的实力。

图2 西南蔗区与国外接壤情况

3 今后西南蔗区的科研发展方向

3.1加强甘蔗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营造国际性的甘蔗种质资源研究基地

云南是中国甘蔗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建立在云南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收集和保存了全国各省区以及国外的甘蔗资源共2122份,涉及5个属、15个种,其中包括珍贵的1100份野生种和近缘植物,成为世界第三大甘蔗种质资源保育与研究利用基地。

针对中国和世界甘蔗种质遗传基础狭窄、血缘贫乏,难于育成突破性品种的难度,云南省将着力提高种质资源研究水平和利用的针对性,加强优异种质的创新利用与种质资源利用新技术研究,大规模开展利用新亲本选育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能源甘蔗新品种。

3.2加强甘蔗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组建中国西南蔗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蔗糖科技网

根据西南蔗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缅甸、老挝、越南、菲律宾等)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要求,加强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核心技术与新技术攻关研发,主要进行:

(1)农艺:进行甘蔗高效新型种植技术(宽窄行+间套作+机械农业、免耕直播等)研究与示范;甘蔗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研发;甘蔗原料高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甘蔗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2)有害生物防治:区域性甘蔗重大病虫害灾变与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甘蔗主要病虫害新型安全高效农药(生物农药)的试验示范与筛选应用。(3)中国境外替代罂粟种植甘蔗面积示范,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蔗糖技术服务、罂粟替代种植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8-05-22

作者简介:张跃彬,男,云南省建水县人,研究员,中国糖业发展专家,农业部甘蔗优势区域规划专家。E-mail:ynzyb@sohu.com

文章编号:1007-2624(2009)03-0072-02

猜你喜欢
种质资源
根据萌发率和出苗率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
宁夏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宁夏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云南德宏羊奶果资源收集和评价简报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杨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现代园艺(2016年3期)2016-03-24 16:02:02
棉花种质资源贮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