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锦胜,张李香,2,王贵强,2
(1.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2.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问题与探讨
国内甜菜产区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研究动态
范锦胜1,张李香1,2,王贵强1,2
(1.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2.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摘要:综述了甜菜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甜菜主要害虫种类的防治策略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甜菜;害虫种类;防治技术
甜菜既是我国北方农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制糖工业主要的原料。随着国家甜菜产业化项目建设及各地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甜菜各产区相继进行了甜菜高产、高糖模式化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1]。正是由于农业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农作物品种布局的调整以及气温变暖等因素,影响或干扰了甜菜田生态系统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导致甜菜主要害虫与次要害虫种类发生演替,害虫的危害程度也不断发生演变[1],严重制约了甜菜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报道记载的甜菜害虫种类约300余种,本文综述了国内甜菜的害虫类群及主要害虫种类、危害习性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主要害虫种类的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
1.1象虫类
甜菜象虫是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甜菜产区苗期主要害虫。成虫危害甜菜子叶和第一对真叶,幼虫危害甜菜块根,对甜菜保苗和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可使甜菜减产10%~25%,发生严重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2]。目前记载的象虫类害虫有33种(见附表),其中,甜菜象Bothynoderes punctiventris Germar为内蒙古东四盟、辽宁省西部丘陵地区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优势种;蒙古土象Xylinophorusmongolicus Faust主要分布在东北区中部,是辽宁省(彰武、黑山、台安)、吉林省(德惠、农安)、黑龙江省(双城、阿城、五常及富裕)等地的优势种;甜菜长柄象Mesagroicus SP.是黑龙江省安达、肇东及大庆等地和吉林省农安、德惠等地的优势种[3-5]。
1.2叶甲类
甜菜叶甲类是甜菜苗期的主要害虫,常见种类有5种(见附表)。叶甲类害虫主要危害甜菜叶片,成虫咬食甜菜幼苗子叶或真叶,形成缺口或圆孔,严重时整叶被吃光,造成缺苗,甚至毁种。其中甜菜跳甲Chaetocnema discreta Baly是国内所有甜菜栽培区苗期发生危害的优势种,而甜菜龟叶甲Cassida nebulosa L.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以及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值得注意的是甜菜龟叶甲第一、二代成虫产卵在甜菜下部叶片背面,此时正值甜莱的叶丛繁茂期,叶片生长快,数量多,叶面积大,可将初孵的甜菜龟叶甲幼虫全部覆盖在叶片下面,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6]。
1.3金龟子类
甜菜金龟子类害虫为鞘翅目金龟总科成虫的总称,其幼虫俗称蛴螬,是全国各甜菜产区地下害虫的主要虫种。据统计,全国各地危害农作物的蛴螬种类已达110种之多,黑龙江省有10种[7],对甜菜危害严重的有3种:东北大黑鳃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黑绒金龟子Serica orientalis Metschulsky、华北大黑鳃金龟子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近年普遍发生,为害率达30%以上[7]。
2.1夜蛾类
据报道危害甜菜的夜蛾类主要害虫有10种(见附表)。其中地老虎类属甜菜苗期主要害虫。危害甜菜的地老虎主要有3种: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tüller和白边地老虎Euxoa oberthuri Leech[8-9]。该类害虫以幼虫咬食甜菜幼苗根茎部,造成幼苗死亡,田间缺苗断垄。
甜菜主要害虫物种名录
在甜菜生长中后期,以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为主要害虫。甘蓝夜蛾在各甜菜产区均有发生和危害,以幼虫取食甜菜叶片,大发生年份不仅吃光叶片,并且食害叶柄甚至根头。一般造成块根减产10%~20%,含糖下降0.8~1度[8]。甜菜夜蛾原为偶发性食叶害虫,近几年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该虫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甜菜的主要害虫,严重危害甜菜的采种田[9]。
2.2螟蛾类
调查发现危害甜菜的螟蛾类害虫主要有3种(见附表)。其中以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危害较为突出。草地螟又称黄绿条螟、甜菜网螟,在我国各甜菜产区均有发生和危害,也是东北地区甜菜生长中期突发性害虫,以幼虫取食甜菜叶片,严重时仅剩叶柄、叶脉[8]。
据现有资料记载,直翅目的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过去曾被称为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8-9],是松嫩平原甜菜栽培区的主要地下害虫。双翅目以甜菜肖藜泉蝇Pegomya cunicularia(Rondani)、甜菜斑蝇Tetanops sp.和甜菜潜叶蝇Pegomya hyosciami为甜菜的主要害虫,这些害虫以幼虫潜叶食害叶肉,形成隧道并内留虫粪,从而破坏叶绿素而使甜菜减产[9]。危害甜菜的半翅目害虫主要有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和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10],这类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甜菜嫩叶和嫩茎的汁液,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萎,影响生长,减产减收。
从以上文字叙述中可得知,在甜菜整个生育期内都存在被害虫危害的机率,这就给害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保证甜菜高产稳产,既要搞好害虫预测预报等基础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还要高度重视实施防治之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总结有关报道及基层害虫防治工作经验,目前甜菜害虫防治技术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播种前深翻地、闷种或拌种。在甜菜收获以后和春播前进行深翻地,将地下越冬害虫翻到耕层表面冻死或被天敌啄食。拌种或闷种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甜菜的危害[8-9]。(2)播种后撒施毒饵结合喷施农药。利用害虫的趋化特性,选择使用效果较好的毒饵均匀分撒在甜菜幼苗根系周围的表土下面5cm左右,或利用糖蜜液、性信息素等进行田间诱捕[11-12]。选择喷施农药应掌握适时适量,做到次数少用药少而收效大,尽量一次用药可兼治几种害虫。(3)坚持以农防为主,大力提倡综合防治。建议采取秋耕冬灌,消灭部分越冬虫态;清除田边及田间杂草,恶化害虫的取食、产卵环境,控制虫口密度[13];加强农艺措施,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增强其抗虫能力[14];在成虫始盛期,建议在大田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以诱杀成虫,降低灯诱区害虫的产卵量;积极开展人工捕捉,减少害虫危害[13,15]。(4)生物防治。利用田间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如: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maculosa Meigen是草地螟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对控制草地螟的危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6],以及利用捕食性天敌蠋蝽防治甜菜害虫[17]。另外,可利用的其他生物因子还有细菌、真菌、昆虫病原线虫[18]。
还有,我国对甜菜鞘翅目类害虫的研究目前仍滞留在种类调查、危害程度与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阶段,而对其生物学习性、化学生态学与田间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因此,今后还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基础研究,为甜菜害虫防治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学者对甜菜害虫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鉴于危害甜菜的害虫种类繁多、危害方式与危害时期不同,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对甜菜害虫的防治仍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视害虫预测预报及发生规律的研究探索,对甜菜主要害虫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积极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生产绿色有机甜菜而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姚志伟,谢惠琴,陈宝安,等.国内甜菜生产概况及相关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料,1999(2):48-54.
[2]常儒,尹亮,王玖新,等.中国甜菜象虫种类及其分布[J].中国甜菜糖业,2000(4):24-27.
[3]孙昌学,范仁俊.东北地区1986年甜菜害虫发生的预测及防治[J].中国甜菜糖业,1986(2):62-65.
[4]孙昌学,徐长福.黑龙江省甜菜象虫区系调查[J].中国甜菜,1982(2):33-36.
[5]孙昌学,徐长福.黑龙江省甜菜象虫发生及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3,10(2):99-102.
[6]刘宏杰,苏贵林,王献军,等.甜菜龟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甜菜糖业,1997(4):46-47.
[7]乔志文.金龟子研究概况及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1993(2):25-28.
[8]孙昌学.黑龙江省甜菜害虫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1985(2):57-59.
[9]周艳丽,王贵强.我国甜菜害虫防治研究进展及前景[J].中国甜菜糖业,2004(3):35-38.
[10]王君,张新虎.甜菜害虫专家系统的建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1):69-72.
[11]颜振敏,侯有明,罗万春.马缨丹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J].昆虫知识,2005,42(6):664-668.
[12]张李香,范锦胜,王贵强.甜菜夜蛾信息化合物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08(3):72-74,78.
[13]孙昌学,王剑义.黑龙江省甜菜害虫防治的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1985(2):56-59.
[14]吴永英,史淑芝,张丽辉.黑龙江省甜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其防治[J].中国甜菜糖业,2001(4):35-37.
[15]屈西锋,夏冰.2003年中国草地螟的发生特点和成功治理经验[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22-24.
[16]陈海霞,罗礼智.双斑截尾寄蝇对寄主种类及草地螟幼虫龄期和寄生部位的选择性[J].昆虫学报,2007,50(11):1129-1134.
[17]高卓,张李香,王贵强.保护利用蠋蝽防治甜菜害虫[J].中国糖料,2009(1):70-72.
[18]王果红,韩日畴.黄曲条跳甲的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1):91-93.
[19]王长政,罗进仓,朵向阳.甘肃甜菜象虫名录[J].甘肃农业科技,1990(10):37.
[20]冯玉波,袁林,王国利,等.甘肃河西地区甜菜象虫发生及其防治的研究简报[J].甘肃农大学报,1987(4):97-100.
中图分类号:S435.66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03-1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经费(LB2007);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面上项目(11531293);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QL20065)资助。
作者简介:范锦胜(1976-),男,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E-mail:firstjs@163.com。
通讯作者:王贵强,男,博士,博导,E-mail:gqwang53@126.com。
文章编号:1007-2624(2009)03-0057-03
Research Advances on M ain Sugarbeet Insect Pests and Their Control in China
FAN Jin-sheng1,ZHANG Li-xiang1,2,WANG Gui-qiang1,2
(1.Colleg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2.Sugarbee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advance about themain pest species and their controlmeasures was summarized,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future was further discussed.
Key words:Sugarbeet;Tnsect-pest species;Control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