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君子”之德

2009-04-13 05:29闫伟哲
文学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文王大雅统治者

《诗经》现存305首诗中有61首使用了“君子”一词,总频率为183次。虽是同一个词,但不同篇章中的“君子”所代表的人的身份、地位是不尽相同的。

一.统治者。许慎《说文解字》说:“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尹为古代部落酋长之称,他本是一个部落的最高统治者,有着管理本部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权力,可以向他的臣民们发号施令,所以在甲骨文中,尹和君具有同样的意思,即统治者。《大雅·旱麓》中的“君子”就指统治者。《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从百福千禄焉”。三家诗义同。程俊英《诗经注析》还点明此“君子”为文王。

二.贵族男子。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这里的“君子”外延扩大了,由统治者延伸到拥有土地的诸侯、卿大夫等上层贵族。《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离居”的正大夫,“莫肯夙夜”的“三事大夫”,“莫肯朝夕”的“邦君诸侯”。

三.女子称丈夫。在《诗经》中,“君子”不但可以指称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王侯将相,同时还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秦风·小戎》是一篇妻子怀念征夫的诗。“言念君子,温如其玉。在其板室,乱我心曲”,抒发了思妇盼夫归来的迫切心情。

周人以道德立国,周代君子们也把道德追求看成是自身生命价值的最高追求之一,这使周代社会充盈着深厚的道德温情。

一.统治者的“君子”之德。周克商的成功、武王伐纣王的胜利是德行战胜暴虐的结果。《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为周族开国史诗,分别歌颂了后稷、公刘、大王、王季、文王、武王的卓越贡献,并指出商灭亡的原因和周代替商的原因。“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视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上帝耆之,憎其式廓”,指出殷商统治者政令失德、不得民心。“帝迁明德,串夷载路”、“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上帝”之所以宠爱周族是因为其领导者有“德”,“德”就成为立国之本。在周朝的开国元勋中,文王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周人在歌颂文王时,主要还是集中在赞美他的“德”。《大雅·文王》歌颂他是天之子,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是道德的楷模,天意的化身,“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失,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天命”虽“靡常”,但“唯德是从”就可永保天命。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本篇是还告诫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德行,才能确保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看来,“德”的确是国家稳固的根基。

作为统治阶层的“君子”怎样做才算有德呢?

得民心。《大雅·泂酌》整首诗都是在歌颂得民心的统治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三章开头都以从远处流潦之水起兴。流潦之水本来浑浊,且又处于远方,本来很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能舀进来倒进自己缸里就可以蒸菜煮饭,洗濯酒器,成为有用之物。“君子”如若“岂悌”,“君子”的仁义道德就会使远方的居民“攸归”“攸墍”,心悦诚服、感恩戴德地归附,成为“民之父母”。可见“民之父母”的关键是“君子”的“岂悌”,君王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爱民之心。只要“君子”恒爱民,民则恒爱“君子”。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明是非。《诗经·小雅》中的篇目不是歌功颂德的,而是用来讽谏的。《小雅·巧言》就是一篇讽刺周王听信谗言,放任小人祸国的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君子”应明辨是非,勿信谗言。进谗者所进谗言祸国殃民,固然可恨,但谗言乱政的根源在信馋者,“盗言孔甘,乱是用餤”,谗言像糖衣炮弹一样,“君子”如果没有明辨是非的免疫力,终会为之所害。“来往行言,心焉数之”,直接点明对于来往流传的言语,“君子”应有看清真伪、区分善恶的能力。

勤政务。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定的保障,武事就成为统治者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诗集传》中译《小雅·瞻彼洛矣》一诗认为:“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天子御戎服而起六师也”。“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表明“君子”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集中表现了“君子”的勤于政事。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人才培养就成为统治者政务的重要内容。《大雅·旱麓》中的“岂悌君子”深知人才的重要,“遐不作人”,长期培养有才干的青年人才,造就兴邦助王的得力人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创造机会和环境让这些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培养人才之人事也就成为和乐平易的“君子”重要政务。

二.上层贵族的“君子”之德。上层贵族“君子”的德主要表现为“为主尽忠”这一道德观念。“忠”是他们对待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的行动准则,也是他们对这种行动方式的理性思考,也是对自身生存价值的一种追求。

板荡精神的实践。《大雅·板》和《大雅·荡》中确无“君子”二字,却实则“君子”之言辞。《大雅·板》中的“老夫”语言犀利直白,情感悲愤急切,劝告、警告并用兼施,其忧国忧民之情忠贞可鉴。《大雅·荡》借用文王口吻,斥责厉王暴戾贪婪,借古讽今,一一历数纣王暴行,句句斥责厉王罪恶。《板》和《荡》之作者积极干预政治,直言勇谏,甚至不惜犯颜斥上,这种无畏精神的核心支柱就是“为主尽忠”。在乱世中,一些不能直接向君主进谏的“君子”只能“作歌”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开篇“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悲愤至极;“相彼泉水,载清载浊”,这种“举世皆浊吾独清”的表白,虽无济世之能,但却可确保自己不同流合污,清白无辜,这也是一种君子。

当然以上是处于乱世是君子所表现的“忠”,更多的时候还得像《小雅·庭燎》中的君子一样“夜未央”之时,“君子至止,言观其旂”,诸侯大臣谨于君臣之礼,严肃畏敬,及早入朝以待朝会,勤于政务,以事君民。

三.其他“君子”之德。《召南·殷其靁》中“莫敢或遑”、“莫敢遑息”、“莫敢遑处”的“振振君子”在“殷其靁”鸣与南山之阳时离家出走,见出其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周南·汝坟》、《王风·君子于役》、《秦风·小戎》等诗篇中的女主人对久役未归的丈夫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另一方面,服役的丈夫也思念亲人,饱尝相思之苦,但为了祖国的安定、人民的安全,他们选择了继续服役,这些“君子”的道德功业也因此而形成。

道德功业建立了,道德人格也很重要。在《周南·汝坟》中的女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的呼声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丈夫并不抛弃她而感到安慰,在其心中这样不离不弃的丈夫才配尊称为“君子”。《周南·关雎》“发乎情,止于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有男女之爱的正常感情,甚至达到“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程度,但男子如此强烈的情感加以理性的克制,“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以礼来取悦“淑女”,这种行为谨慎、符合社会美德的男子才被称为“君子”。

由此可知,上自帝王、下至臣民,只要有道德修养,均可被称为“君子”。“德”是“君子”的核心内容,构成了“君子”的精神内涵,其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的品格风范成为后世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参考书目:

[1]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丁启阵.诗歌与人生[M].东方出版社.2005.

[4]钱发平.诗经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2006.

[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2007.

[6]夏传才.诗经讲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闫伟哲,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文王大雅统治者
大雅之堂与大雅
价值连城
横竖之间
梦回唐宋,大雅遗风光耀古今
小心翼翼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文王《诗经·大雅》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