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在上,於昭于天a。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b。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c,令闻不已。陈锡哉周d,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e。厥作祼将,常服黼冔f。王之荩臣g,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h,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诗经·大雅》)
注释:
a 於(wū)昭于天:得到天命而彰显昭著。於,叹美声。
b 不:通“丕”,意为大。 时:通“承”。
c 亹亹(wěi wěi):勤勉貌。
d 陈锡:即厚赐。陈,通“申”,重复。锡,通“赐”。
e 祼(ɡuàn):祭祀的一种形式,也称“灌祭”。
f 黼冔(fǔ xǔ):殷人穿戴着的礼服和礼帽。
g 荩(jìn):进用。
h 义问:即令闻,好名声。问,通“闻”。
大意: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朝虽然是旧邦,国运出现新气象。周朝前途真辉煌,上天意旨全遵照。文王神灵升与降,无时不在天帝旁。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好名声传得广。天帝赐他兴周邦,子孙后代为侯王。文王子孙多兴旺,本宗旁支百世昌。凡在周朝为臣子,累世光荣又显耀。
累世光荣又显耀,为国谋划真辛勤。贤士英才真是多,有幸出生在周邦。王国得以长发展,全是国家的栋梁。人才济济聚一堂,文王以此来安邦。
文王庄重而恭敬,光明正大又端庄。天帝之命真伟大,殷商子孙归周邦。殷商子孙多又多,人数众多难估量。天帝既已有意旨,臣服周邦顺天命。
殷商臣服于周邦,可见天命无恒常。殷臣服役很勤敏,来京助祭作陪伴。他们就在灌祭时,身穿祭服戴殷冕。周王任用诸臣下,牢记祖德不能忘。
牢记祖德不能忘,修养德行又发扬。顺应天命不违背,才能多福多吉祥。殷商未失民心时,能应天命把国享。应以殷商为戒鉴,国运不易永盛昌。
国运不易永盛昌,不要断送你手上。显扬美好的名声,殷商前鉴是天降。上天行事有恒道,无声无闻难知详。效法文王好榜样,天下万国皆敬仰。
【点评】
《文王》是“大雅”的第一篇,《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文王》一诗,歌颂的是周文王如何建国以及周王子孙如何守成王业,属于政之大者。第一章以“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始,以“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结,是说周文王的开国称王乃受命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强调文王是新受命者,有一个新的开始。第二章“文王孙子,本支百世”,第三章“思皇多士”“济济多士”,反复强调“多士”的重要性,指出国家只有培育出大批的新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文王开创的基业才能“不显亦世”,长治久安。第四章、第五章“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是说要想自己长治久安,必须使敌人臣服,而这种臣服不能只靠武力,而要让他们心悦诚服,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而侯服于新王。其中“天命靡常”一句强调天命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人事。第六章“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进一步写殷人也曾得到过天命,所以更应以殷为鉴。第七章作为结章,与第一章相呼应,既然要以天命为本,就应敬畏天命。别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但它是公平的,是会选择的,只有效法文王,才能得到万邦的诚信。
要之,此诗在对周文王充满敬意的回忆与歌颂中,也对周王朝自身的发展做出清醒的思考。诗中反复表述要敬畏天命,培养人才,以殷亡为借鉴等,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选自《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中华书局2016年10月出版。注释有删节,译者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