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成
实施备课组建设工程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杨定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决定于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决定于高素质的教师。备课组是学校执行学科教学教研计划的最基本单元,是学生学科素养与学科成绩提升过程的最直接的设计者、实施者,是教师专业生活最持久、最具影响力的基本环境。备课组工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长,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样的,但通过学科备课组这一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发挥骨干引领与同伴互助的优势,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近两年,我区特别重视学科备课组工作,实施备课组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科备课组这个学习型组织能否建立,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能否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在管理、教学教研、培训提高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关键取决于它有没有一个思想作风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特别是教学教研业务精的领头人——备课组长,取决于有没有一批懂教懂研、能担当中心发言人的科研型教师。我区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与“十、百、千”人才工程结合起来,努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指导各校实施“青蓝工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帮助学校充分挖掘各校的优势资源,发挥本校特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各级学科骨干教师的帮、扶、带作用,运用师徒结队、名师团队、校本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侧重于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基本能力。指导开展细化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材要求,通过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把握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开展细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思考并有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此来培养骨干,提高骨干,锻造骨干。
2.建立区“学科骨干培训班”培训机制。由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组织实施,采用分科、分期轮训形式,培训内容侧重于传播教研、教改前沿理论与信息,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指导立足于校情、学情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提炼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等。
3.发挥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各名师带领自己的团队,立足于全区的学科教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展问题驱动下的课题研究,侧重于指导与提高骨干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建构学科备课网络格局。为宏观把握全区的学科备课组工作,各年级各学科均建立了区学科指导组,由教研员牵头,部分专家及骨干学科备课组长为成员,负责规划全区本年级学科备课活动,组织区级教学教研活动,监控全区学科备课活动过程,组织学科质量检测命题、阅卷、分析工作;为加强校际学科备课交流工作,根据生源情况和学校规模,划片成立了片中心备课组,各校学科备课组长为成员,推举其中一名任片中心备课组长,开展“学情与教学策略”研究,组织适性强的教学交流活动;各学校分年级分学科建立学科备课组,教师人数特少的学科跨年级建立备课组,落实常规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构建区、片、校三级和各年级各学科纵横交错的学科备课网络格局,初步形成了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
2.建构学科备课活动基本模式。为保证全区学科备课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学科备课工作从时间、人员、内容、场地、经费等各方面作了制度规定;为了规范学科备课活动,确保备课工作质量,区教研培训中心开展了学科备课活动模式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学科备课活动基本程序及要求》,明确学科备课活动基本步骤:问题驱动——讨论交流——形成策略——个性实施——反馈反思——再实施,供各校各学科备课组根据具体情况参照灵活运用。
3.建构学科备课组评价体系。我区采用制约与激励并举的机制,使学科备课组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逐渐规范。教育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指导意见》《达标备课组验收标准》《示范备课组评选条件》推进了全区学科备课组建设工作;开展的“争达标、创示范”(达标备课组、校级示范备课组、区级示范备课组)的创建活动,掀起全区规范化备课组建设的高潮;示范备课组及组长的评选结果与学校绩效考核、教师个人评先晋级等挂钩。
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备课组长,相关制度的出台为学科备课组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宏观的构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与措施:
(一)实施三步推进策略
在实施学科备课组建设工程中,我们按照试验、推广、巩固的步骤推进。
1.典型引路。在每片中确定一所试点学校,按教育局《关于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章立制、规划设计,并形成书面材料;按《学科备课活动基本程序及要求》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其他学校教师现场观摩,并全程录像形成影像资料;按《达标备课组验收标准》验收各学科备课组,积累操作经验。
2.初步实施。总结试点学校实施学科备课组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重新修订有关制度与操作细则,形成系统的书面材料和影像资料,供各个学校学习借鉴,并在全区各校推广实施。实行局领导包片、包校,校领导包级、包组,教研部门包业务指导的层层责任制,确保学科备课组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3.活动强化。为了巩固学科备课组建设成果,不断深化学科备课组建设工作,让备课组建设机制更趋完善,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实效化,使其成为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序列化的教学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意识,让集体教研形成一种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全区组织的常规化的教学教研活动有: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月活动,间年轮一的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常态化、密度大的系列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一人上课众人磨,一人参赛众人帮,一人得奖众人光”,教学比武已不仅是教师个人素质的较量,更是备课组全体成员智慧的展示。
(二)贯穿三个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备课组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既重视理论的科学指导,又重视实践的有益探索;在各学科备课组活动中,既重视先进理念的学习提高,又重视教学实践问题的研讨解决。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升华为理论。
2.共性与个性互补。在备课组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宏观研究区情,提供给全区各校参照的学科备课组建设的方案与基本模式,又注重指导各片、各校研究片情、校情,采取适性措施落实学科备课组建设工作;在各学科备课组活动中,既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共同的教学策略,又注重体现个性特点,因人、因班采取灵活的施教手段。
3.学生与教师并重。实施学科备课组建设工程,加强学科备课工作,既立足于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又立足于改善广大教师的专业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落实三项管理措施
1.加强教研员学科备课组基地建设。为了发挥教研员在学科备课组建设中的指导、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求每个教研员选择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一个备课组作为自己的学科基地,定期下组参加、组织、指导备课活动,全程参与教学教研过程,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推进,使备课组建设更为规范,更有实效,成为全区的样板,适时对全区开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2.落实学科备课组活动调研制度。为了督促各校规范、常态地开展备课组活动,我们把备课组工作作为常规下校调研的重要内容。对学科备课组工作调研,强调“五看”:看备课组工作计划,看备课组集体备课全过程,看集体备课记录和备课笔记,看集体备课后的课堂教学,看课后的教学反思。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敦促整改。
3.强化“四抓四落实”制度。为了落实学科备课组建设工作,优化备课组活动过程,突出备课组工作重点,我们制定并持之以恒地强化“四抓四落实”制度:抓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校长,抓提高——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抓研究——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抓教学方式变革——落实到每一个课堂。备课组工作重心放在备课研究、课例研究、校本课题研究和学生学情研究上。在备课研究中,我们将教学目标的定位放在首要的位置;在课例研究中,我们要求每一节研究课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研究主题,有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有可借鉴推广的初步研究成果;在校本课题研究上,强调从“以校为本”落实到“以教师为本”,最终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细、小、实”开展研究,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在学生学情研究中,我们主张师生即课程的观点,强调因班制宜、因人施教。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