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说与听

2009-04-05 14:30印兴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王志杨利伟谈话

印兴娣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中国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从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创办到现在,国内电视荧屏上比较有名的栏目有《实话实说》、《面对面》、《鲁豫有约》、《乡约》、《小崔说事》、《东方之子》、《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等,加上各省市级媒体和传媒公司制作发行的各类访谈类节目总数达二百多个。这些访谈节目内容涵盖生活、经济、情感、人生哲学等方方面面,形式有一对一的交流,也有观众参与互动。

访谈,是一个以语言为工具,在场面调度和情节深化上“刺激—反应—刺激—提高—再刺激”的过程。人物访谈节目属于电视访谈节目的一种,是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一般是事先约定的、比较从容的、对专人进行的专题采访。这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现场把握能力、场面调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听”,要做到说与听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节目不断出彩、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内的许多人物访谈节目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些栏目通过对访谈对象所陈述的事实、观点的多角度质疑,使访谈过程充满吸引力,从而赢得了观众。

一、主持人“会说”是人物访谈节目成功的重要条件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综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优势,主持人在进行人物专访时,实际上处于“一对一”的状态,主持人能否通过自己准确的语言表达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沟通,拉近与被访对象的距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主持人的“说”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开场白,主持人恰当的开场白能够让采访对象很快进入状态,和主持人配合。善于观察的主持人会从现场发现切入的话题,而不是死搬已经准备好的采访内容。如《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杨澜采访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时,注意到他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马上改变了已经策划好的开场白,即兴问到:“李先生,你好,我发现你特别喜欢用红色。”接着她问:“你是不是这辈子经常在与人相斗,所以有一种红色的气焰?”在这个问题中,她把红色与斗争的气焰联系起来,找到了话题展开的新切入点,体现了主持人非凡的观察力。当然,有的主持人追求平实,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喜欢先绕点弯子,以改善嘉宾面对镜头不自然的状况,为嘉宾提供一个有利的语境平台。如王志采访杨利伟时就是这样开头的:

王志: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1965年5月生,身高1米76,体重就不说了。

杨利伟:那咱俩你比我大了一个月,身高还比我高了很多。

王志:你身高是多少呢?

杨利伟:我1米66。

王志:体重呢?

杨利伟:体重现在可能有63公斤左右。

王志:你们的要求是什么?

杨利伟:我们现在要求身高一般不超过1米72,一般在1米65到1米72,体重一般在70公斤以下。

这样的开场使杨利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为后面的顺利采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主持人如何开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采访过程中,主持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接住嘉宾的话,就会无话可说,或者说得不准确、没水平,那么,主持人的形象和影响力在观众和采访嘉宾心中就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主持人不仅能说,还能接住对方的话,就会出现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精彩的语言交锋,这样的节目不仅能够赢得更多的观众,也能使主持人在公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如王志采访于丹关于一段时间内她不愿意出现在媒体或公共场所的原因时,于丹说是因为媒体会放大很多东西,此时王志就抓住于丹是搞媒体研究的,应该懂得会有这样的结果进行了步步紧逼的提问:

王志: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不就是媒体成就的吗?

于丹:王志,什么叫成就?我在不讲这个(《百家讲坛》)之前,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大学老师。(此处王志的意思是指好老师不一定就有知名度。)

王志:通过媒体,更多的人知道了于丹这个名字。

于丹:知道于丹是一种成就吗?看站在什么角度上。

王志:那你是在刻意地回避媒体吗?

于丹:某种程度上说是。

王志:为什么呢?

于丹:因为媒体会有放大,放大会有喧嚣。很多东西不在于该不该做,而在于什么样的把握,什么样的分寸上,所谓过犹不及,媒体太大的喧嚣实际上会把你生活中很多东西带来一种误读……

王志:你是搞媒体研究的,当初你不知道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于丹:《百家讲坛》希望我去讲《论语》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件我应该做的事,但至于做完它会怎么样,我是做事之前从来不做预期的。

王志:那你后悔吗?

于丹:我不后悔,我做任何事情都不后悔,至于说我自己在里面会被放大到什么程度,我事先没有太多的想过。但是,我一旦发现开始被放大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淡化,让自己尽快回到宁静中……

在这场针锋相对的采访中,王志一环扣一环地往下问,问得到位,于丹回答得也很巧妙和精彩。面对这样一位会讲且讲得很好的嘉宾,如果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那就会出现非常尴尬的冷场,甚至最后会出现东拉西扯的被动采访局面。可见,流畅的言语表达是连接主持人与嘉宾及观众的桥梁,是节目延伸下去的重要条件。

二、主持人善于倾听是人物访谈节目出彩的保障

在人物访谈节目中,如果主持人很会说且把对方问倒,观众普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持人。但是,如果主持人仅仅是把嘉宾问倒而不能使嘉宾说出观众想听或想知道的东西,这样的主持人最起码不是优秀的主持人。因为,主持人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了使采访进行得更精彩,节目更好看。所以,只会说的主持人即使说得很好,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倾听,这不仅是节目的需要、观众的需要,也是尊重嘉宾,获得更多精彩内容的需要。

关于倾听,《辞海》解释为“侧耳而听”,《礼记·曲礼上》:“立不正方,不倾听。”孔颖达疏:“不得倾头属听左右也。”后引申为细听。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拉利·金在《因人因时因地的谈话术》一书中说过:“谈话的首要规则就是听。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你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好的听者。”在采访过程中,主持人不仅要听,而且要细听。访谈并不是机械的提问,而是有机的交谈。完成访谈节目的过程是一个求“真”求“趣”的过程。主持人许多个性鲜明、简洁达意的主持语言,都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善听的主持人总是紧紧追随采访对象的谈话思路,把握且引导话题,让嘉宾和受众更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使谈话内容得以更深刻地挖掘。

(一)倾听体现了主持人对访谈对象的尊重,有助于营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围

倾听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意义正如卡耐基所言,“倾听是一种无言的信任”。如果主持人忽视倾听,或者内心根本不愿意倾听,只顾自己喋喋不休一味表现自我,或者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既无礼也无节,采访对象的心境会被搞乱,自尊心会被灼伤,对话就会在陌生和反感中变得困难起来,节目的深刻、顺畅、生动也就无从谈起;反之,如果主持人注意倾听,就等于表示自己愿意接纳对方,承认和重视对方。采访对象从主持人认真的倾听中,能感到被尊重、被认可,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产生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因为任何东西都可以拒绝,惟独诚恳无法拒绝。倾听是与人为善的外化,也是请对方打开言路的一种期待。《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

(二)倾听有助于主持人掌握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抓住事实的核心

主持人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而很多领域主持人都不是内行,虽然有些非常敬业的主持人会事先阅读大量材料,了解采访对象和他的专业特长,甚至还要认真学一些相关知识,但很多知识往往不能很快掌握,学会并且愿意倾听能很好地弥补主持人这方面的不足,因为倾听后消化理解的再提问、再交谈会使采访变得更精彩。主持人只有在边听边思考中抓住谈话内容的核心,才能形成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果主持人不愿倾听,没有听清对方说什么,或者没有理解对方所言,最终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可凡倾听》栏目曾经播出一档节目《情真意切何赛飞》,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就充当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从而为采访创造了更好的平台:

主持人:(长大后你跟母亲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具体的形式呢?

何赛飞:见到我妈妈,她已经生病了,我帮她洗洗头啊,难得回去嘛,看到她,帮她翻身,她不会翻身嘛。那个时候她看到你的眼神是平静的,因为生病了,更多的是一种静止状态,就是我想象当中原先可以完成的东西,她已经不行了。

主持人:那时侯,其实哪怕她内心有最大的波澜,她已经没有办法表现出来了,她的体力已经不允许了。

何赛飞:对。那个时候到了以后,我就冷静了,走过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她不行了。因为长大了嘛,懂得感情交流了,第一次是17岁的时候,看着她,就在想,就在琢磨,这就是我妈妈,就这么简单。

……

主持人只有在认真细致的倾听之后,才会有细腻、贴切的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嘉宾。所以,主持人所提的问题相对比较细致,嘉宾有一种被理解和关怀的感受。同样,《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拥有很高的倾听艺术。节目中大量的时间她在倾听,说话时间最多的占总谈话时间的20%,最少的只占7%。但是,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实话实说》原主持人崔永元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持人。我们经常看到崔永元侧耳倾听的场景,这种倾听是一种思想上的倾听,在不动声色中捕捉要点,引导谈话进行下去,抓住一个个兴奋点并把它们放大,制造出谈话节目中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三)倾听是主持人具有听众意识的体现,更是一种采访技巧

没有倾听,交流只是假象,会影响受众的接受心理。受众在观看节目时,最关心的主体是被采访者即嘉宾,而非主持人。主持人应与观众一起倾听嘉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了解嘉宾完整的信息。如《可凡倾听》曾有一档采访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的节目,30分钟的节目,主持人所有的问话加起来还不足2 000字,大部分时间都是嘉宾冯其庸在谈。除了必要的追问以外,主持人几乎和观众一样,处于专注的倾听状态。倾听不仅使嘉宾充满热情地展开话题,也使受众完整地了解嘉宾的观点和经历。这一档节目并没有因为主持人说得少而影响节目质量,相反,由于主持人认真倾听,提出的问题都相当到位,所以反而使这档节目成为一档精品节目。因此,倾听不仅让嘉宾获得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也是主持人获取嘉宾重要信息的一种采访手段。

三、结语

总之,主持人“会说”是人物访谈节目成功的重要条件。认真倾听是真诚交谈的前提,它会使一个主持人更具有亲和力和个人魅力。倾听式采访,让嘉宾获得了一个倾诉式的谈话空间,也令主持人和嘉宾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它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内在素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主持人若能在访谈节目中把说与听有机结合,必定能使节目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嘉钰,沈萌萌.访谈类节目经典案例《曹可凡与〈可凡倾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尚晓常.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作用的发挥[J].广西社会科学,2005(8):191-192.

[3]郝洁.人物访谈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J].新闻采编,2006(3):46.

[4]曾菲棠.形散神不散——论电视访谈节目主持的现场把握[J].东南传播,2007(12):152-153.

[5]卫宁,周磊.浅论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J].中国电视,2005(6): 56-59.

[6]韩永联,张莹.论访谈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J].视听界,2004(5):47-48.

猜你喜欢
王志杨利伟谈话
航天英雄杨利伟
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网运行研究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志愿者
航天英雄杨利伟
星际穿越,中国航天员太空自拍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王志与朱迅:央视名主持的别样婚姻生活
忘了自己是谁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