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美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站在教学改革前沿的老师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老师研究的重点往往集中在教学艺术的提高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上,而对于平时每天都要进行的课堂管理却不够重视。笔者认为,先进的教学思想,高超的教学艺术确实重要,但琐碎而不可或缺的课堂管理也不能忽视,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必须避开的误区
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组织教学以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活动。课堂,并非一定是在教室内;管理,也并不是简单的“管、卡、压”活动。要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避开三点误区: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诚然,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但课堂管理的目的却并不是维持好的纪律,而是要通过管理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课堂管理就是“管、卡、压”。有些老师认为,课堂管理只是针对个别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老师就是要通过课堂管理使他们遵守纪律,以保证全体同学的学习。因此,他们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惩罚:轻则是口头责备、当面批评;严重的就是逐出教室,甚至违规进行体罚。那么,这种管理对提高教学效率到底有没有作用呢?简单考证一下结果就不难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相反,还产生了很多消极作用。例如。它会打击受批评同学的学习动机;会转移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会影响老师的授课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个别学生的逆反心理,进一步挑衅或者制造麻烦,使课堂失去控制。
.
3.只要教得好,效果就一定好。教学艺术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仅凭教学术却未必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因来说,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从外因来说,则包括学生的家庭矛盾、朋友关系、教师的授课水平,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艺术固然重要,但也不过是其中的外因之一,而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出众,可就是不出成绩的原因。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但教学效率却是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因此,无论是从内因还是从外因人手,教师的手段无外乎有以下几种:①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手段。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的问题。那么,应怎样使课堂管理有效呢?
1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教师要与学生讨论制定课堂规则。课堂规则应尽量使用“我”字句,而避免“禁止”之类的话语。另外,规则要有意义,并能应用于日常学习中。为了确保课堂规则的有效性,在执行过程中,还一定要公平。
2.依据课堂规则,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1)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习动机。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笔者每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去记忆。特别是到了复习阶段,大量枯燥的概念、复杂的理论,即使是对政治感兴趣的同学也会感到厌倦。为此,我们摸索出了一种新的课型——竞赛课,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把所有知识按难易程度分为三类:包括识记、理解和运用,并将题目印发给学生作为竞赛工具。然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竞赛,对识记内容采用抢答和必答的形式,必答题让小组间互相提问,而且专门提问基础较弱的同学;而对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则采用自告奋勇答题和集体探讨答题相结合的方式,视每组的答题情况给予一定成绩。这样一来,几乎每个同学都愿意为集体荣誉而战,不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同学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我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对一些两极分化严重的科目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星卡”强化学习动机。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希望学生能积极答题、积极思考.但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有部分同学不愿参与进来。对此,我校采用了“星卡”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积极答题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张星卡,期末可以用累积的星卡领取奖品或参与评优等。目前,我校的星卡激励机制已初见成效。
(3)特殊爱好的强化。我班有七个酷爱足球的男同学,可就是对学习不太热心。依据“普利马克”原则——发生概率较多的行为对发生概率较低的行为具有强化作用,笔者许诺只要他们不违反纪律,而且每次的单元测试成绩都能提高,每周的课外活动就可以踢足球,而且还会为他们组织班级间的足球赛。但如有违纪行为,或者有三人成绩下降,则取消他们本月的踢球权。结果,不但七人的违纪记录都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自由时间的强化。自由时间也可以作为一种强化物。比如,当全班同学都做得好时,可以有十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或五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气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5)真诚地表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研究发现,真诚地表扬——也许只是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只是一个肯定的动作,也许只是一个赞赏的眼神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极大的强化作用。
(6)运用反馈的方法。老师要帮助某个学生改正某项缺点,在学生认可的基础上,可以与其共同制定行动计划。然后,教师作为一个监督者,定期检查该生的进步情况。经研究发现,这种方法既不用表扬。也不用批评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7)签订个体协议,督促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奖励。说了许多方法,但它们都有一个局限性,即情境性:一旦这个情境消失了,其作用也就消失殆尽,甚至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不如以前了,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所以,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以与学生签订个体协议,同时把监控和强化的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进步,把外在的管理行为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才是学习动力的不竭之源。
总之,细致的课堂管理必须与高超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学手段相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