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商务汉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

2009-01-29 06:07覃俏丽
现代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文化教学

摘 要:学习者学习和运用商务汉语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商务汉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因素,如词语的意义和色彩,言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和表达方式,以及民族心理、性格影响下的商业心理和商业价值观等等。本文从对商务汉语教学目的、学习需求的分析出发,着力探讨了商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语用规则及其教学。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异质文化,使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商务汉语词汇的文化因素及语用规则,跨越文化障碍,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商务汉语 文化因素 文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的商务活动日趋增多,能娴熟恰当地运用商务汉语进行商贸活动已成为众多国际人士的需求。商务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商务与语言虽属两个领域,但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从事商务活动离不开语言交际,而不断发展的商贸活动又丰富着已有的语言表达系统。目前,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商务交往不断深化,汉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商务领域中产生的各种新词语、新表达形式,也为汉语所吸收,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达系统。可以说,商务汉语是一种专用汉语,是汉语和商务的有机结合,与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对外商务汉语教学实质上是语言教学,它具有语言教学的一切特点,文化因素教学是其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对外商务汉语教学中,跨文化因素的分析和教学是其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对外商务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文化因素体现在得体性上,要注意场合问题,学会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明白习俗礼仪文化,了解汉民族在人际关系上的情感性价值取向;有人认为在于语体风格和表达形式上,如商务汉语中有部分带有独特语体性质的词汇,包括敬辞、婉辞、谦辞、套语等;有人认为商务汉语中的文化因素在于中国特有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方法、商业心理、商业价值观上。以上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皆言之成理。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可以从商务汉语的词汇、语用规则等方面来考察商务汉语中的跨文化因素及其教学。

二、商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系统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词汇既有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行为准则等文化特征都有相应的词汇来反映。具有同一表面意义的词汇在不同语言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而外语学习者在理解词汇意义时常会受到本民族文化因素的干扰,把本国的文化模式强加到目的语文化,从而产生词汇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因此,正确了解词汇在商务活动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十分重要。

汉语系统中具有独特形成背景、负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语很多,如成语、惯用语、禁忌语、称谓词、委婉语、问候语、颜色词、数字词等。一些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新词语,也带有中国文化的民族心理和审美观念。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说商务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对语义产生进行模拟还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恰当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地处东亚地区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因其经济实力较强而被称为“亚洲四小龙”。“龙”在汉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成功、幸运的象征。作为汉文化独特的凝聚和积淀,龙文化的视角和审美意识已渗透到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在商务领域称上述四者为“四小龙”,是对其实力的肯定和褒扬。但在中国人心中是祥瑞动物的“龙”,在西方文化中则是代表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龙”是罪恶的象征,“dragon”在英语中还有“泼妇”的意思。“龙”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讲授“亚洲四小龙”时应将这种文化差异讲解清楚。

汉语词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性,对于商务活动中一些抽象化的概念,汉语的表达也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出了汉语词汇具象化的文化特点。如“经济滑坡”指称经济不景气;“皮包公司”指没有固定营业场所和资金的买空卖空的公司;“谷底”指价格的最低点;“拉链工程”指因统筹安排不科学而反复施工的工程……在教学中应把词语中具体形象的部分和实际指称物的相似点解说清楚,学生明确了这些对应关系后,对词汇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中国是礼仪之邦,即便在充满竞争的商务领域中,人们之间的交际也是客客气气、郑重其事的,并且在交际中总会有意抬高别人,贬抑自己。大量谦敬词汇的使用,无疑是这种礼仪文化的最佳体现。如初次见面,常说“久仰大名、幸会幸会、请多多指教……”;商务活动中常说“赐教、垂询、赏脸、冒昧、海涵、见教、惠顾、费心、承蒙、恳请……”这类词多为书面语词,可出现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教学时除了要讲清这些词语的意义,还应让学生对其使用场合的语用条件有所了解,如职位高低、关系远近、年龄性别等。

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红色”在汉语中是与“兴旺、盈利”等联系在一起的。开门大吉是“开门红”,生意做得好是生意“红火”,公司分配的股息是“红利”,老板给员工发的奖金是“红包”等等。而在商务英语中,“红色”则表示“负债”“亏损”。如“red figure”(赤字),“red balance”(赤字差额)等。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对“红色”象征意义的理解是截然相反的。其他颜色词,如“黑、白、黄、绿”等,在经济生活中也因不同的文化而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三、商务汉语表达中的语用规则

吕必松先生说:“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要遵循语言的内部规则以外,还要受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总要根据一定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等因素而选择适当的语音形式,选择适当的词和句式,选择适当的语体和应对方式。”由此可知,在商务汉语教学中,仅仅有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是不够的,还应考虑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即在什么语境中使用什么形式才恰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功能、情景和文化的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在用汉语进行商务交际时,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言语交际中有不少语用规则和语用策略,如在称谓、问候、寒暄、恭维、道谢、道歉、拒绝、请求等方面,大都形成了规约化的表达方式,其最高原则是得体。商务汉语的学习者应遵循汉文化价值观下的人际规范、社会规约,区分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所处场合,使用有效的语用策略。

(一)等级观念影响下的语用规则

中国人的等级观念在称谓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称谓词语在交际中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它反映出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等。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已根深蒂固,其中就包括重等级、官本位的思想意识。汉语中的官职,从古代的“尚书、宰相、县令……”到现代的“主任、科长、处长、局长……”,以及目前经济生活中常出现的“总裁、董事长、总监……”在其前加上姓就可以称呼对方。而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人人平等,在称谓方面没有汉语那么多规矩,多用Mr.、Mrs.、Miss或Sir、Madam等来称呼同事或上级。在汉语交际中,称呼对方职位、职务是对对方的尊重或重视,合乎礼貌准则。在教学中,应针对西方文化的特点,指出中国文化“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心理习惯,使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商务交际时做到得体、礼貌。

(二)尊人卑己观念影响下的语用规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我的观念在于否定自我,提倡保持无我的高尚精神状态。因此在交际中,中国人重视对别人讲究尊重,对自己讲求谦逊,这是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人际交往态度。如得到对方夸奖或祝贺时,中国人常以“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等否认或自谦的方式予以拒绝,以示礼貌和谦虚,或先否定对方的赞扬,再贬低自己一番来表示谦虚。如:

A:“王经理,我们很欣赏您的才干和决断,要不是您,这笔业务不会那么顺利谈成!”

B:“哪里哪里!我才疏学浅,再说,我也没做什么,只是提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您过奖了!”

对中国人来说,接受别人的赞扬意味着骄傲或缺乏教养。而在西方文化中,一般用“谢谢”回答别人的赞扬,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当然,西方人也会表达谦虚,不同的是,中国人往往把谦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人较强的群体观念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已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如称呼中有一套敬辞和谦辞,待人接物的应答中也有一套规范,送礼时,中国人常说:“这是一点小意思,请收下!”或“小小礼物,请笑纳!”等,明明送的是贵重礼物,为不增加受礼方的心理负担而把礼物往小、便宜里说。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指明的。

(三)“和为贵”观念影响下的语用规则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具有“含蓄”的特点,在交谈中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所想,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示,一般不喜欢正面冲突。在这种“和为贵”观念的影响下,商贸谈判时中国人通常会采取避免正面冲突的策略,而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如对双方提出的一些看法、结果,中方常说“我们再考虑考虑!”或“我们再研究一下!”等,这些说辞往往就是一种回绝。这种暗示对西方人来说不容易接受,西方人喜欢把双方的不同观点摆在桌面上公开讨论,而中国人则认为这种做法咄咄逼人,易起冲突。在商贸交流中,中国人若不认可对方的想法或商品,常会采取类似“贵方的想法/商品非常不错,只是……”等委婉的说辞予以拒绝,这种说法一般先肯定对方,而后话锋一转,说出不接受对方的意图和理由,这样的语用策略可较大程度地缓和和维护双方的关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中国人这方面的心理习惯和语用策略,便于他们对商务活动的进程、商务活动的价值、合作双方的心态进行把握和判断,从而做出适合跨文化交际的言语表达。

中国人的文化思想观念非常深厚,限于篇幅,上文只略述一二。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渊源,构成了各自极为不同的价值观,使得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种族的人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在商务汉语教学中,只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把握学生所处文化圈的价值观,才能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四、结语

对外商务汉语是一门以普通对外汉语为基础的专门性的汉语课程,其传授的不仅是商务活动中需要的语言知识,而且还有语言负载下的汉文化。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非汉字文化圈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所熟知的文化与汉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从思维方式到语言表达习惯,从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无处不在。人类学家奈斯比说过:“我们越是全球化并在经济上互相依存,我们就越是做着符合人性的事情;我们越是承认我们的特性,我们就越想仅仅依靠着我们的语言,越想紧紧抓住我们的根本和文化。”的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是一个有很大吸引力的市场,有志于学习商务汉语的学生,希望在汉文化的商务圈内熟练自如地进行商务交际,更好地从事商务贸易,而商务汉语更是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特有的经营管理观念、经营管理方法、商业心理和商业价值观都会从深层次上决定商务人士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同时,体现民族心理、民俗风情、社会风貌、时代背景等的文化因素也是正确理解、掌握、运用商务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文化因素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对外商务汉语教学,正是要通过对汉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了解、对比,帮助学生跨越文化鸿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能力。

商务汉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商务汉语的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用商务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文化贯穿的方式,建立商务汉语中的文化观念。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针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做系统的安排,使教学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刘丽瑛.经贸汉语教学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2]袁建民.关于“商务汉语”课程、教学和教材的设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版),2004,(2).

[3]万谊娜.对外商务汉语与基础性对外汉语的教学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版),2004,(6).

[4]楼益龄.汉语主体意识与对外商务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版),2004,(1).

[5]唐虹芳.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覃俏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文化交流学院 100026)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文化教学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书刊出版设计中文化因素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