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一些游离元素的探讨

2009-01-29 06:07杨瑞汉
现代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词儿语素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和认定了存在于古汉语、古诗词、成语及现代汉语当中的一些介于词和语素之间的游离的语言单位,并建议在它们的书写形式上加短链“-”来与其它语言单位区分。这些元素的认定基本上可以帮助解决“语素”与“词”在界限上纠缠不清的问题,方便分词连写的形式,也可方便语言信息处理工作。

关键词:语素 词儿 离语素 离词素 离词缀 离虚素

一、引言

语素和词儿①的界限有时是划分不清的。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张斌,2003)。现代汉语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似语素又似词儿的单位,它一般不能单用,却可单独地出现于一些特别的语言场合,如成语、俗语或省略语中。这正如吕叔湘(2002a,357-361页)所说的某些语素有时可以单说或单用,有时不能单说或单用。这些单音元素在正常情形下看是语素,而在一些特别的情形下却像词儿。杨锡彭(2003)指出,现代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语素处于一种游离或半游离的状态。符淮青(2004)认为,有些单位如“楼、春、旗、房”不能单说,但能充当词组或句子成分,也算词儿。刘叔新(2005)指出,有一部分语素如“骄、娇、佳、劣、客”等有时是词儿(完整),有时是语素(不完整)。实际上,这些语言单位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罢了。例如“春”在现代汉语中常和“天”构成“春天”一词,但成语“四季如春”或“大地回春”中的“春”却是单用,具有游离性;“事在人为、劳资谈判”中的“事、为、劳、资”也都是游离的语素。这些元素,不应称为元素,因为如果是语素,要么单说成为词儿(语素词,如人、草、跑……),要么与其他语素组成词儿(复合词,如事情、作为……)。它们也不是词儿,因为词儿能够独立运用在任何场合。笔者把这种游离的元素称为“离语素”。它实际上是一种介于语素和词儿之间的语言单位,是现代汉语的特色,存在于我们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对联、省略语……里面。以上例举的都是有实质意义②的游离语素。另外,一些虚语素,特别是所谓的“助词”,如“地、的、了、过”等都会在附属于短语时呈现游离的状态,甚至附属性强的词缀也会被离化。如“四个现代化”被简称为“四化”,其中的“化”也是离语素。这些似词非词的语言单位的身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正式认定出来,导致语素与词儿的界限不清。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游离语素在现代汉语中的存在、分布范围和分类,包括游离的实语素和虚语素,也建议在这些元素的书写形式上加短横“-”(下称素链)以区别于其他语素或词儿。四字成语中的离语素(也包括其它成员)之间则用“~”符号来标出。希望离语素的鉴定可以借此帮助解决语素与词儿在界限上纠缠不清的问题。

二、游离的实语素

游离语素通常存在于古汉语、诗词、熟语、成语当中。例如“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觉、晓”在中古时代都是词儿,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们都不能单用,必须与其他语素结合才可成为词儿,如“春天、睡眠、觉得、拂晓”。这些单独的音义成分在现代汉语中都属于游离的“实语素”。其中“春、觉”还在一些场合中被运用,如“大地回春、不知不觉”。它们具有实质的意义(即词汇意义),也是组成实词意义的元素,笔者称它们为“离词素”③。它们只能在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里出现,尤其是在成语或文言中出现,如“四季如春”中的“春”。口语中我们都说“春天是四季的第一季”,而在一些情形下则使用“语素”,如“大地回春”中的“春”。又如“无计可施”中的“计”是“计谋”的省略;“无家可归”中的“归”是“回归”的省略;“前怕狼,后怕虎”中的“虎”,也是离词素。其他如“抗震救灾”中的“震、灾”,“两会报告”中的“会”,“港澳台同胞”中的“港、澳、台”等等都是离词素,并且是单音节的。双音的离词素并不多,大部分出现在附属性的所谓“量词”上,在数目超过一百时就游离性地附属在数目或数量词上,成了离词素。例如“五万/二千/六百/零三/人次”中的“人次”,“三百/二十/牛顿”中的力学单位“牛顿”等等。

三、离词素的书写形式和范围

为了在字形上易认,笔者建议在离语素旁加一个素链“-”。如果它是从多音词的前部游离出来的,素链就加在其后,表示它已脱离随后的(省略的)语素,如上文前离语素的写法是“计-”(ji-)和“春-”(chun-)。如果是从多音词的后部游离出来的,素链就加在其前,例如“香港”的后离语素“港”,其写法是“-港”(-Gang),表示它已脱离随前的(省略的)语素“香”。离词素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在现代汉语的地理名词上,如“中印问题”中的“中-、印-”;“港九”两个都市中的“-港、九-”。所有国家、地名、城市名的省略“字”都应该视为“离词素”。有些离词素没有特定省略的随前或随后的语素,本身也不能独立存在。它们连结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粤剧、粤语、湘西、闽江、闽语、闽南……因为它们连结时都出现在词前,所以素链标后,如“闽-/粤-/人口”。有时如果两个离词素结合在一起,起了“连结作用”,就成为了一个单一的意义。例如“京九铁路”中的“京九”是代表一个专有的意义而不是两个地方名,因此须要连写而不必带上“素链”,借以阐明是一体的意义而不是两个“离词素”。离词素也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如“学习/汉语/热-”中的“热-”(可以说“热潮/热度”的省略);寻-/民族/之/-根;官-商-/勾结等等。

四、离词素的分类和带素链规则

现在所知的离词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它们所带的素链,只限在现代语中使用,古语、古诗词、对联等无需带素链。

(一)隔伴离词素

和隔伴离词素组成的另一个单位是被隔离着的。它可以再分为“交织成语词”和“离合词”两小类:

1.交织成语词

许多四字格成语是各由两对双音词交织组成四个离词素的。例如“亲朋戚友”是由“亲戚、朋友”交织组成四个离词素的;“千言万语”是由“千万、言语”交织组成的。以下成语都只有一个单纯的概念意义,至少含有两个离词素。

标新立异东奔西跑 红男绿女

欢天喜地惊心动魄精打细算万紫千红

争艳斗丽追根究底七手八脚三姑六婆

左邻右舍难舍难分④

双音实词也可与虚语素、虚词或半虚实词交织成为四个离语素的成语词。例如:

不清不楚大摇大摆一心一意如痴如醉

无时无刻、无依无靠

2.离合词

一些离合词的动宾VO形式如“发财、慷慨、游泳、理发、寻根、解毒、造假”等被分离之后形成离词素:“慷-/他人/之/-慨”“理-/一次/-发⑤”“寻-/民族/之/-根”“解-/恶烈的/-毒”“造-/许多的/-假”。但是当有“了、过、着”和动词式离词素结合成词儿时,其素链就会自动消失。如“理了/一次/-发”“解过/恶劣的/-毒”等等。

动词“化-……-为、列-……-为、视-……-为、称-……-为、改-……-为”等是一种非动宾式的离合词。从语法上都被认定为两个词儿,但在语义上他们应该是隔伴离词素。例如“化-/悲伤/-为/力量(把悲伤化为力量)、列-/猫熊/-为/保护/动物(把熊猫列为保护动物)、视-/这/动作/-为/卑贱(把这动作视为卑贱)、称-/这/歌儿/-为/绝唱(把这歌儿称为绝唱)、改-/这/名称/-为华社”。

(二)省伴离词素

和省伴离词素组成的另一个语素(配伴)是固定的,只是被省略了。例如“-港澳-(同胞)”中的“港”是省伴离词素,它的配伴“香”被省略。“澳”也是省伴离词素,“门”被省略。这种形式可分为四小类:

1.定性组

这是指有一个以上的离词素形成定语性质或固定短语。我们建议,素链只标在离词素之间,前后所带的素链一律被取消。如“桌-椅/设施”(“椅-”的素链被取消);“-港澳-/同胞”成了定语性短语,其书写形式应该是“港-澳/同胞”;“奔-月-”成了固定语,可以写成“嫦娥/奔-月”。以下的离词素都形成定语性或固定语,除第一个是联合词⑥外,其余都属于短语,因为都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如:

中俄/边界中-俄/政府经-贸/协定耳-鼻/卫生头-痛(头部疼痛,与歧义词“棘手”的“头痛”不同)美-少女大-花脸中-小学非-常/时期(和副词“非常”有别)国-内-外城-乡/居民陆-海-空-军贫-富/问题两-会/报告(缩略语)中-西/两用蜂-蝶/成/群-官-商/勾结警-民/发生/冲突信-望-爱(信心盼望爱心)/是/基督徒的/德操四-/-化→四-化(缩略语)

2.离散组

这种离词素带有个别意义,不和其他离词素配成定性式。它们之间,无需分写,因为它们不是词儿。例如:

见/-个/面四季/如/春-满山/红-额-/上无处/寻-有人/在/帮-/他

3.提问语

动宾式提问“V-不-VO”形式中的动词V也是省伴离词素,形容性A的提问形式“A-不-AX(X为任何黏着语素)”中的前者A也是省伴离词素。例如:

V不VO式:发-/不/发财慷-/不/慷慨游-/不/游泳

A不AX式:知-/不/知道明-/不/明白美-/不/美丽好-/不/好看厉-/不/厉害

4.成语(含一个意义以上)

省伴离词素也出现在许多固定的含有一个意义以上的四字格成语当中。其意义组合完整。为了显现成语的形式,笔者建议用语链“~”标在成员(离语素或是词儿)之间,无需分辨成员是离语素或词儿,而成语前后的语链(如果有)一律被省略。这种标注可以显示成语的特有形式,有别于其他语言单位。例如:

爱~莫能~助词~不达~意避~重~就~轻

物~易~时~迁言~简~意~赅打~草~惊~蛇

人~去~楼~空先~发~制~人心~想~事~成

乐~而~忘~返以~诚~相待

(三)无伴离词素

它本身没有配伴或配伴难以认出,单独出现或与另一个语言单位组合成短语。例如“闽-粤-/人口、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圣经经文)、他/欠/我/一份/-情、此处-”;不能独立的所谓“量词”如“个、只、条、件、粒、本、法拉”等等。这些量词常附属于短语或联合词的结构如“三/四/-个/人、三百/二十/-只、四/五/-法拉(电容量)”。

五、游离的虚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实语素可以游离以外,一些虚语素如附属性强的词缀,为了省略,都会在附属短语时呈现游离的状态,因此被称为“离词缀”。它出现在一些所谓的“助词”⑦:“地、的、得、了、着、过、所、第、们、化、子……”当中。现今的语言学家都接受这些元素为助词,如张斌(2003,243-245页)、邢福义(2002,228-239页)、兰宾汉和邢向东(2006,36-37页)等,不过早期汉语学家对它们是不是词儿的意见不一致。吕叔湘(2002b,269-271页)本身也不能肯定。有一点是语言学家共认的,就是这些元素都是附属性的,不能单说,也不能在句中自由运用。既然如此,把它们归入“词缀”应该会更妥善吧。

以其中的“地”来说,它不能单独成为词儿,必须附属于相关的词儿或短语来完成它的词缀功能。例如在“他高兴地跳起来”中,“高兴地”应该是副词,修饰动词“跳”。无论是从语义、语法还是语音的角度看,“地”都是不能单独运用的,应该是词缀。Chao Yuan Ren(1968,253页),百度百科(《现代汉语副词分类》2007,6页)都认为“地”与形容词结合时就成为副词。“地”也时常附属于短语作状语,例如“他们/完全/彻底/-地/解除/障碍、使劲/全力/-地/推”。“地”在这里是离词缀,附属于短语,应该带链分写,让人容易分别词缀“地”和带链离词缀“-地”。

结构性质“的”的使用范围最广。它通常附在名词或名词性词儿或短语后作定语。在形容词后(不论音节多少)是词缀,连写不成问题,如“美丽的/家园”。唯在定语性的词儿或在短语后,“的”一直都被分写,被看成是个别的词儿,即助词。不过,如果仔细从语法或语义或语音的停顿处来分析,“的”和“地”一样都不能单独存在,它的附属性很强。它和以上所指的所谓“助词”具有双重的性质,跟着词儿时为“附属”;跟着短语时为“游离性附属”。例如“对小明的意见”,在这里建议两种写法:1.对/小明的/意见(附属于词儿“小明”,当作词缀看);2.对/小明/-的/意见(附属于短语“对/小明”,当作离词缀看)。汉字目前的书面形式是区分不了的。又如“两个队伍的球员”可以写成“两个/队伍的/球员(队伍的两位球员)”;“两个/队伍/-的/球员(两个队伍的所有球员)”。有些语言学家建议如果“的”是附属于词儿的,就与词儿连写,如果是附属于短语的,就分写(参见:张朝炳,1988,209页;竟成,1988,51页)。但因在语义或语法上它不能独立成词,因此在分写的时候须带素链“-”,以表示它处在游离状态下。同样,附属于联合词的结构的“的”应该带链分写。为了容易辨认个别词儿的形式,在书写上联合词的形式被视为与短语的一样,如:中国/银行/-的/行长。换句话说,领属性质“的”和时态性质“了、着、过”,序数性质“第”等,附属于词儿:连写,被视为词缀;附属于短语(包括联合词):带链分写,被视为离词缀。笔者认为这种写法比较符合语义语法的定义,也容易鉴定词儿和离词缀的形式,简化电脑的信息处理工作。另一方面,它也消除了许多汉字语句中的歧义现象。许多歧义现象是因为定语形式省略了“的”字。例如“免费订阅热线”会使人误导,如果加上“的”并分别连写和分写,歧义现象就被消除了。这个短语可以写成“免费/订阅/-的/热线”(订阅免费)和“免费/订阅的/热线”(热线免费),使人一目了然。这种写法也可以类推到其它名词和代词上,如“我们/和/他们的/孩子”“我们/和/他们/-的 孩子”“椅子的/脚”“桌子/椅子/-的/脚”“头/也/不回/-地/走了”(短语,离词缀)。一些短语如动宾和偏正的混淆,如:分析图片、传递资料、保护景点;主谓和偏正的混淆,如:国家预算、嫦娥奔月、主席致词,只要在中间加上“的”作词缀,就成了偏正短语,清楚地区别了动宾或主谓短语。“的”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可被视为是后缀或离词缀的功能。如:吃的、穿的、叫卖的、讨饭的、行/异能/-的 。

“得”的结构比较复杂,一方面它附属于动词,另一方面也附属于补语,是在词儿与短语之间的“中缀”,应被视为一种离词缀。它的写法如“他/跑-得-/快、他/玩-得-/很/痛快”。“-得-”的左边带链黏向动词,右边带链拖着词儿或短语,显示它的离中缀形式。不过如果它的右边是语素,如“吃得消、吃得了”,就是“中缀”了,非离词缀。

其他离词缀如“学习/和/研究/-了”的“了”,“奔跑/前进/-着”中的“着”,“经历/和/体验/-过”“我/所-/日夜/梦想/-的”中的“所”,“第-/八千/五百/六十三”中的复合数词“第”⑧,“女士,先生/-们”(偶尔有人这样用)中的“们”都是离词缀。“四个现代化”的省略语“四化”,其实就是由离词素和离词缀组成,应写成“四-/-化”;“化”是现代汉语中极少有的离词缀。从历史角度看,离词素是存在已久的带有意义的“字”,成为现代的实离语素,而一些离词缀却是近代有人为了省略表达而将附属性的词缀勉强分离出来的。又如“现代/四-/-子”(妻子、孩子、车子、房子)的“子”也是离词缀,是虚离语素的一种。

六、分离着的虚语素

另外还有一些虚词的组员是分隔着的语素。它们组成配对的连词(如:因为……所以)、介词(如:在……上)和副词(如:起……来)。这些“配对词”(或称框式虚词)里的“配伴”如“因为、在、来……”都不能归入实语素(因为不带有意义),也不能归入虚语素(因为不是附属性质)。实际上它们是一对(偶尔也有三个组员)分离着的虚语素,简称为离虚素。它们可以分为四类:

(一)连词类

因为-……-所以、连-……-也/-都、虽然-……-但是、一^⑨……-就、又-……-又、一边-……^一⑨边、当-……-时/-时候、不是-……-而是、不是-/因为……-而是/因为等等。例子如:“一^⑨/有/机会,-就/赶快/抓住、他/没/来/上班,不是-/ 因为/他/生病/,-而是/因为/他/偷懒”。

(二)介词类

在-……-里/外/上/下/旁/边/中、在-……-时/-前/-后/、用-……-来、为-……-所、比-……-来得、跟-……^一⑨起、像-……-似的、拿-……-来说等等。例子如:“在-/家/-里/看书、在-/桌子/-上⑩、在-/考试/-前、在-/工作/-后、用-/血汗/-来/换取/金钱、为-/感情/-所/困扰、这里的/价钱/比-/那边/-来得/便宜、我要/跟-/同学们/^一起/玩、他/像-/老鼠/见/猫儿/-似的、拿-/小明/-来说”。

(三)副词类

“起-……-来、去-……-来、 来-……-去、 出-……-来、越-……-越”等等。例子如“背/起-/书包/-来、谈/起-/话/-来、春-/去-/秋-/-来、想/来-/想/-去、说/出-/口/-来、流/出-/血/-来、越-/走/-越/快”。

(四)混词类

副词加虚词如“是……的”,从语法上,它属于两个词儿,但从语义上,它只是一个词儿,应该写成“是-……-的”,例如“人/是-/会/改变/-的”;其它如“比-……-还”(比-/登天/-还难);“所-……-的”(人们/所-/反对/-的/是/他,某人是施事,可省略为:反对/-的/是/他)。这可以避免歧义现象如“反对的/是/他”(他是施事 )。

七、结束语

以上语言单位的阶梯次序是:语素→离语素(离词素、离词缀、离虚素)→词儿→短语。有了游离元素的认定和标注,许多困扰着语言界的问题,如语素与词儿的界限就比较容易界定了。这些离语素的书写形式都带素链,在分辨时就能一目了然,也可避免一些语法上所产生的歧义现象。被视为词儿的附属性强的助词、量词,无论从语音、语法还是语义的角度来鉴定,他们都不应该称为词儿。事实上它们应该是语素(包括词缀)或离词素。

现代汉语吸收了几千年来汉字传下来的精简的单音语素,促成了现代汉语中许多离词素,这是长期使用方块汉字的结果,也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特色。长期以来,语言学家都没有正视它们的存在。如果这些游离的语素可以被鉴定和标注出来,那么它们的形式将有利于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也会方便语言信息处理工作。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蒋冀骋先生的悉心指导,在此谨表谢忱。文中谬误之处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注释:

①周有光(2004a, 215页)为了分别词和其它同义的语言单位如:词语、语词、语的混淆,把现代汉语语言单位的“词”称为“词儿”,本文将一律采用这个字眼。

②本文所指的意义都是实质上的意义,不是语法上的意义。

③“词素”原本是指组成词儿的要素,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

一般都用“语素”(morpheme)来代表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要素。笔者在这里使用“词素”这个术语来代表“组成词儿实质意义的要素,而“离词素”就是指游离着的词素。它基本上是从词儿游离出来的,是属于离语素的一种。

④这些例子的成员在意义上有些可以被分隔,但分隔后的意义却与原来的意义不一样,或其中一个不能独立表达,整体只代表一个意义,因此应该被视为词儿,即“成语词”,它们都不是短语,因为短语必须含有至少两个意义。

⑤Chao Yuan Ren(1968,159页)称一些离合词如“理发、组阁”的分离状况为离子化,如化学分子硫酸H2SO4 被离子化为“H”和“SO4”,把被分离了的“理-、-发”称为离子。有些离合词如“吃饭”在分离之后仍然保留词儿的身份“吃”和“饭”;有些则只保留一个,如“冲凉”被分离为“冲”和离词素“-凉”。

⑥联合词是指由至少两个词儿组合的,如“工人”由“工”和“人”组成;“黄山市”由“黄山”和“市”组成;“人民日报”由“人民”和“日报”组成;“世界卫生组织”由“世界”“卫生”和“组织”组成;“三百/二十”由“三百”和“二十”组成等等;“中俄”边界只代表一个意义的专有名称,成了词儿(联合词),无需素链。

⑦一般教科书都把“的、地、得、了、着、过”看成助词。主要是因为它们不只附属于词儿,也附属于短语。一些语言学家如董秀芳(2004,83页)认为“了、着、过”是词缀;郭良夫(1990, 16-23页)把上例的大部分当作词缀,还包括“初、第”在内。

⑧吕叔湘(2002,476页)认为把“第、de”称为“语缀”也许较好,因为他们不限于构词,也可以加在短语前边或后边。

⑨当有汉字“一”成为离语素时,为了显示清楚,无论其前或其后的素链“-”符号就被^符号取代。

⑩“在桌上写字”如果写成“在/桌/上/写字”,表示“在”是动词,指在桌上写字的动作;如果写成“在-/桌/-上/写字”则表示“-在……-上”是介词离虚素,意思是“写字在桌面上”。离语素的形式可以避免一些短语的歧义现象。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第4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吕叔湘.说“自由”和“黏着”[A].汉语语法论文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6]吕叔湘.助词说略[A].汉语语法论文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7]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A].汉语语法论文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8]郭良夫.词汇与词典(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竟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可以减少语法歧义现象[A].汉语拼音论文选[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98.

[10]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杨锡彭.汉语语素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张朝炳.从汉语速记的实践看汉语拼音读物的可读性[A].汉语拼音论文选[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98.

[13]张斌,徐青.现代汉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15]周有光.汉语拼音正词法问题[A].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6]Chao Yuan Ren.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杨瑞汉马来西亚吉隆坡语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词儿语素
突然忘词儿
看见我,再爱我
某人破门而入
连绵词语素化音节的选取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没词儿,怎么办?
“赞”的独用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汉语“词”的新定义及其与语素短语界限的探讨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