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09-01-18 06:00张正方
科教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研究对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张正方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发挥着较强的道德教育功能。我们今天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予以扬弃,加以合理利用,从而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本文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并在最后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漫长的悠久历史。这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具备了很鲜明的民族特点。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概况

1.1 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具有人文性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美与善的结合。如,宋代学者周敦颐提出:“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用),徒锦也,况虚车乎?” 孔子作《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际,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教育是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强调教化的目的,渗透了伦理道德观念。

1.2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随即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体系。据调查研究,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并且从未中断过的。这表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延续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曾遭到过欧洲、西亚、南亚文化的侵袭,也屡屡受到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冲击。宋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陆续南下,取代汉族统治者,统一中华民族。虽然他们在军事上占了上风,但在文化方面,总是被传统的中原文化所同化,使得少数民族学得了中原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从而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是一脉相承的,非但没有被外族文化所同化,反而给外族文化极其丰富的借鉴,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塑造优美的心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的现状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着手纠正“文革”的失误,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使得中国的文化建设又开始复苏,人们的文化视野又得以继续开拓。文化已不再是学者的专利,而是和广大民众结合起来的,开辟出校园文化、饮食文化等一系列的文化分支。20世纪80年代是处于转折期的。由于当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反映了人民大众迫切走向现代化的渴求。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

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虽重视宣传“忠”“孝”观念,但其本质是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讲究“孝”“仁”“义”。所以才在中国历史上造就了大量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在这点上,大学生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出正确的理解。才出现了盲目追求开放主义、利己主义,不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着质的转变。人民大众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大学生的生活有了逐步的提高。从手机使用的普及率提高,到网络用户的增加,都可以反映出这一现状。由此,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许多大学生都沉迷在情感剧、暴力片、电脑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为了赶时髦,不惜重金购买高档服装,名牌生活用品。认为沉浸虚拟世界,享乐主义是符合当前潮流的,是经济变革带来的必然结果。传统文化已不再具有统摄力,已完全过时。

又如,对于我国现在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大部分的人持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态度。但是这大部分人中的大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单纯为了利用这些节日放假,并不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重视这些节日。还有一部分的人持不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当问到“你平时是否主动欣赏传统音乐如京剧或者其他地方戏?”表示可以去看看的有40%,只有11%的人表示非常喜欢。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喜欢港台歌唱明星、影星。

3 研究对策

3.1 多方位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倡导书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多被收录在经典的古籍巨作之中。如《诗经》、《周易》、《论语》、《史记》等等。这对于我们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大的意义。

(2)互联网应用。网络技术已被逐渐普及。(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3页)大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条件,运用所学的数据库检索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

(3)知行合一。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是一味地藏匿于书本之中的,而是存留于社会生活之中。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把握“本”的重要理论精髓,而且还要重视日常起居习俗、宗教礼仪、道德规范等等,做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一个动态化、立体化的认识。

(4)勇于批判、创新相结合。先辈们对于传统文化具有较为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不能被先辈们的成就所完全束缚,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批判继承前人成就的精髓,同时根据时代的需要,要不断创新、开拓,这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前进。

3.2 重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1)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同时,也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使大学生成为书本知识的附属品,而是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综合水平。

(2)建设一支合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也一样,能不能做好,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也在人,关键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人的素质。具体说来,职业化、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应当以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抱负心、责任感和高度的工作热情面对大学生群体,把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视为己任,对业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水平。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然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不论何时何地,它都在制约、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人,为我们继续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它除了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外,更有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纳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把它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以便更好地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把两者结合起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注释

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白全贵,师全民.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003(8):11.

潘万木,李孝华,上官政洪.简明中国传统文化[M]2004,(8):9.

猜你喜欢
研究对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