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探索

2009-01-18 06:00田巧凤
科教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语速交际能力理解

田巧凤

摘要对于国内的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一直被困扰的恐怕就是日语听力了。作为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具备语言交际能力不足以言其他。

关键词交际能力 理解 记忆 语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性的外语考试几乎都把听力列为考试内容。然而,我国大学生日语听力现状却不容乐观。每年的日语一、二级能力测试,很多学生没能通过的原因也是因为听力成绩太差。日语听力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外国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作为日语听力课的教师,如何上好听力课,教给学生提高日语听力水平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并不是我们传授知识太少了,而是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单词、句型虽然掌握了,却说不出地道的日语;单个单词都明白,但是放在一起,却听不懂意思。这些都是多年以来,外语教学中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即“聋哑症”问题。而在日语教学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学了多年日语,却很难听懂日本人讲话,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作为一个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很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足以言其它。而这种语言实践能力,往往是通过听力及口语能力来体现的。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工具,是拿来用的。这里的用,不只是会看会读,还要求会听会说。这就表明学习外语不能简单得停留在对单词、语法的记忆和理解上,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即要具备コミュニケエョン的能力。

1 听力的特性

在听力教学中,听力训练以培养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地。以此,许多语言学家总结出:“听”大致分为ヒアリング(hearing)和リスニング(listening ),也就是精听和泛听。所谓“精听”,就是聚精会神,一字不漏的仔细听。比如听重要报告,听谈判对手的发言,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并且一字不漏地把内容都听下来,包括每一个词,语法,都要求听懂并听写下来,不懂的要查词典确认,订正直至完全理解为止。“泛听”不要求每个字都听明白,主要锻炼的是“感觉”,关键要体会说话人的感情,同样的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语言色彩。是在大量语流中择取自己关心的信息来听,把其它内容跳过去。比如听天气预报时,只留意听本地区的天气:在火车站、机场的广播中,听自己所乘班次等。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泛听”。

基于听力的特殊性,要求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即内容的真实性,也就是内容必须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景。例如,一段问路的对话,商店里的讨价还价,接听电话等。另一方面是语言本身的真实,即必须是地道而自然的日语口语。真实性原则体现了外语,特别是外语听力的交际功能和实用特征。其中尤其要注意口语特点,即人们讲话时特有的语言特点。比如,人们讲话时经常会犹豫、停顿、重复、略音、拖长音、自言自语、语序颠倒、跑题、中断谈话等等。

2 日语听力的特性

(1)在日语会话中,通常以用最少的语言而能够达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图为原则。因此在会话中,尤其是无拘束的谈话时,频频出现省略的形式。日语口语中最多出现,而对外国人来说比较难听懂的是“说半句话”。即常常省略前半句或后半句。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在表示拒绝时,常常只用一个和否定谓语呼应的副词(別に、まさか、ちょっと、ぜんぜん等等)来回答,而省略了后半句话。如:

A:日本語がしゃべれますか。/你会说日语吗?

B: ぜんぜん(できません)/我一点儿也不会。

(2)声调体现在日语中有高低音调,像“端”、“橋”、“箸”那样,由于声调的变化,从而导致意思上的差异。

(3)在日语中还有许多同音但词意不同的词语,有时不知道该词的前后关系就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比如:

C:(看电视时,当听到)長年にわたるホーソー界への貢献に対して~

如果单独听这句解说词,就不知道这句话中的“ホ—ソ-界”是指“放送界”(广播界)还是指“法曹界”(法律界)。只有当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位“律师”时,才明白这是说“对方长期为律师界做出贡献……”

(4)日语的声调、重音、速度、声音的大小等,都跟句子的含义有关系,都表示说话人当时的感情。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在这方面的音的区别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行きますか”这句话,如果读升调,就是表示疑问的疑问句,如果读降调,则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去就好了”。因此在听力训练时,很有必要进行此类的专门的区别指导。

3 日语教学的三大误区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把重点从传授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上来;而作为学生,则要理解学会的真正含义,既能够用来与人交流才叫“会”。这就使得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担当起重要一环的听力课的教学现状却不甚理想,令人担忧。在通常的日语听力教学中,由于一直以来对听力训练的习惯性忽视和误解,使得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及障碍。听力教学简单机械,导致课堂沉闷乏味,学生视若畏途。具体可总结出以下传统教学的三大误区。

3.1听力教材运用的误区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通常配给学生带有听力原文和答案的听力教材,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在有难度的地方,习惯让学生反复听。这样的听力训练,容易使学生养成看着原文练听力,以视觉信息代替听觉信息的习惯。即使反复练习,也难有真正提高。学生离开了原文便无法理解所听内容。而且反复听的习惯违反了听的真实情况,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重复,妨碍学生独立克服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的语言方面的困难,妨碍学生快速综合地理解听到的内容,不利于良好听力习惯的培养 。

3.2语速把握的误区

语速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许多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往往在听力训练时从慢速开始再逐渐提高。然而,笔者认为,听惯了慢的语速,会使学生的听力反应行为减慢,成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障碍。这也是学生在一段时间以后日语听力提高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而在日本的留学生,由于每天生活在日语环境中,听到的都是语速最快的日常的对话速度,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会适应快的语速,听力在半年到一年之内,都会有极大的提升。这也是在国外的留学生在一级能力测试时听力成绩非常好的原因。

3.3教学方法的误区

现在大部分院校尽管都配备了语音室,而且日语听力课也都是在语音教室里上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语音教室起的作用也仅仅是相当于录音机的作用。特别是许多大学教学管理部门轻视听力,认为听力课只是简单的播放录音、录像,又不用备课,因此削减听力课的教学课时,造成许多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意上听力课。而担当听力课的年轻教师又都不愿花时间准备教案, 只是简单的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对一下答案,最后再把不懂的单词、语法稍加解释。整堂课枯燥无聊,收效甚微。甚至学生在课下也能自己完成,完全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上听力课时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4 日语听力教学法的改进意见

首先,作为担当日语听力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做好上好每堂课的准备。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加以指导,或通过提问重点帮助,使学生们的听力水平能有普遍性的提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科学选择听力教材

(1)基础阶段选择一些包括音节、假名、单词、句子练习的听力教材,并选择一些短小简练口语化的,有“日本味”的原版文章,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上应力求新颖,简单、易懂,贴近日本的社会、文化。但原则上不要选择有原文及答案的文章,改正学生看着原文练听力的习惯。

(2)最好选用问答、句型练习、对话、句子翻译、复述材料相结合的听力教材,围绕提高听说能力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单调的机械性听力,增加听解能力。

(3)日语教学目前主要立足于国内课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缺少实际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在选择教材时能够全方位、多侧面地体现日本社会与文化特色,音声资料尽量选用原版,营造地道的语言氛围,使音调更准确,以达到培养语感的效果。

(4)在中级阶段可选用题材熟悉、句子不太复杂、基本上无生词、语速每分钟250字的语音材料,不能出现太多的生词,要让学生一遍就基本可以听懂。理解的正确率不低于70%,由浅入深的进行听力训练。还可选用听新闻的形式进行训练。新闻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又不是太专业化的报道,属于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范围。信息时代的学生应掌握这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4.2 训练方法

(1)听、说结合法。笔者任教学校的听力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重视培养学生接受日语信息后反馈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综合日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光练听不练说培养出来的是哑巴式日语。所以听力课上一定要注重说的练习。每一道听力题其实都有—个场景,比如说,买东西,问路,借东西等,可以把学生编成一个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场景会话,然后分配一组同学进行示范会话,老师对这段会话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这比单纯的放磁带练习效果会好很多,既练习了听也练习了说,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提问与叙述法。课前可以找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或者民问故事,或者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课上把录音放给学生听。听完之后让学生把故事情节、梗概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然后大家互相交流。这不仅练习了听力,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3)精听。就是所说的“听写”。把听到的每一个词、语法都反复听懂并写下来,不懂的查字典确认,订正错误,直到完全正确为止。有复读机的学生可以一句一句、一个词一个词反反复复听,直至听懂为止。网上还有复读机软件,不仅可以复读,还可以便复读边输入听写文档,便于订正、检查。

(4)泛听。“泛听”可以选择电台、电视上的日语节目。调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晚8-10点,节目比较丰富,通常是一中一日两位播音员主持。语速适中,很适合初学者。“泛听”不要求每个字都听明白,主要锻炼的是“感觉”,关键要体会说话人的感情,同样的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语言色彩。电视剧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是此类训练的上上之选。

以上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学习者设置为背景主角,使其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听与说的欲望。经过多个场景的高频度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口语表达做好深厚的积累。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相同场景时,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利用学习过的情景语言,说出纯正的日语。经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跟日本人交流时,甚至对方只是说了一个单词,你马上就会理解对方的意思。

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日语广播,没条件经常上网的朋友可以买个带短波的收音机,天天坚持听NHK的广播。就算几乎听不懂,也没关系,有一段简单的文字可以对照大意。听完后可以查查感兴趣的单词,对于积累单词量也是很有好处的。相信坚持几个月以上,语感与听力能力一定能大幅提高。当然,这是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的。

在听新闻之前,必须准备好纸和笔。日语新闻开始后,就必须认真听,周围环境最好要安静,每听到熟悉的单词,就立刻把它写在纸上, 第一天可能只听懂了十几个单词,第二天就会增加到二十几个,一个月后,至少就能听懂几百个,半年后,学生掌握的那些单词,基本上都能听出来了。 这样边听边写有三大好处:第一是练习听力,第二是温习单词,第三是锻炼了速记能力。这一点在实际的口语工作中非常重要。比如,你听了一则新闻,是关于朝鲜核试验的,并在纸上记下了核实验、地下、地震、制裁这几个单词,其他单词都没听懂也没有关系,因为根据所拥有的国际知识,学生已经能够猜出来了:朝鲜又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并引发了地震,安理会要对其进行制裁。

4.3 视听说课

进入高年级,日语听力课通常相应变成视听说课。视听课对担当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预习准备是上好日语听课的重要环节。教师提前告知上课内容,学生在本班观看日文原版电影或日本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对基本剧情有所了解。再根据剧情结构,把影片或节目分成若干片段,每课时安排一个或几个主要片段,两、三周可完成40分钟左右的影片教学任务。

视听说课开始后,教师首先简单扼要地概括剧情情节,然后带领学生重新观看节目内容,重点部分,如惯用语、成语、短句、省略部分及关键词汇可利用板书或多媒体形式加以解释。另外荧屏上的汉语译文,会使学生产生依赖译文的习惯,应该尽量运用一些工具挡住译文。使学生把重点放在“听”,而非“看”上。

教师通过拆分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模仿影片中的人物会话, 精彩部分要带领学生反复演练。可以让学生先听台词,然后复述,复述不成功,教师可再复述,然后学生跟着模仿。也可以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要求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语气等方面尽可能接近原剧。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尽量使用影片中的语句,重新构建外语情景。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减部分台词。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还可以增加一些新的练习方式。比如,要求学生用日语概括剧情,谈观后感等等。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每人的练习时间不应超过三分钟。

4.4 布置课外作业

最后,也是提高听力的关键,就是学生的课下练习了。一般学校听力课一周安排两堂课,最多也不会超过四堂课的。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一周两堂听力课,每堂课五十分钟。而听力水平的提高仅靠课堂的五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听力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布置课外作业非常必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两小时以上的日语新闻播报、访谈或日文原版电视剧、电影的笔录作业,并且能按照原风格、语速说出原台词,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大学日语听力课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然而,上好听力课对于其他各门课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这就要求担当大学日语听力教师的教师,首先要重视上好听力课。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利用好现有的教学器材,不断地摸索、总结、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在人才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武军.日语教学法.

[2] 日本語のニュ-ス聴解テクニック.

[3] 吴丽娟.关于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4] 俞开钰.日语学习百问百答.

猜你喜欢
语速交际能力理解
辩论赛之语速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