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东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从加强自身素质的养成,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方面,提出教师要具有把握新课标整体要求,构建有效教学的实际能力、灵活运用教学素材,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开发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实践操作创新思维的指导能力、善于及时总结教学得失,提升教学实效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 有效教学 教学素材 创新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深入的实施,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和实践运用,广大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当前学校教育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和作用,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肩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栋梁之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地利用和开展,已经作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广大教师的面前。根据本人进行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深刻认识到教师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养成,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具有把握新课标整体要求,构建有效教学的实际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要做到了如指掌。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必需的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重要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习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总体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变传统教学中以学科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为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上来。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基础,教师在要将新理念进行有效的体现,就要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当前中学生所处的年龄实际和学生学习水平实际,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获得解题能力提高的同时,在思维创新能力、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思想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教师要真正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就必须做到心中有理念,行动中有理念,将新理念真正贯穿和运用到实施教学中,为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和提升学生能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具有灵活运用教学素材,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开发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我们发现,过去只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结果的教材内容,已经增加了许多让学生自己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旨在解决综合性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如在几何教学的内容中,增加了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剪切等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面对教材内容的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多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带到教学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直观性,幽默性和吸引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化的手段,直观的图形等,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具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实践操作创新思维的指导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学生数学思想素质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多边交流活动和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师生在观点思想、情感态度、人格品质等方面进行交流、活动与碰撞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的实际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探究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营造愉悦、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敢于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给予鼓励性的积极评价,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概括,增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师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活动中,都要将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凸现出来。建立能够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平台和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作为问题的发现者,自己主动地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自己通过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探究实践和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相关内容的讲解时,为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有深刻的认识,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以前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等想相关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这时,我设置了“如何将长方形正方形转变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问题情境,学生这是组成学习小组,在讨论和交流中,自己动手,初步得出了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 再增加“并且相等”的内涵,学生很快得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所涉及到的就只是进行了有机的联系和梳理,还激发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水平,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4 具有善于及时总结教学得失,提升教学实效的反思能力
总结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成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心理学实践证明,反思是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主体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教学主体差异性、教学课堂不确定性以及教学内容多变性等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实践、大胆创新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活动过后,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反思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总结,认识和查找自身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所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反思时,要对课堂上教学问题情境设置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知识体系是否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等方面出现的实际教学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积极地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学习,进行认真的对比,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取长补短,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凸显出个性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古人云:“教然后知困。”可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行不断的思维活动,认真地总结,才能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学智慧,构建教学新模式,进行对症下药,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新课程实施下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承担着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另一方面承担着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初中数学教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应在教学实践中,建立新型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提高教学能力水平,为学生能力和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