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双师型”师资培训及路径的探讨

2009-01-16 08:15黄经元
职教论坛 2009年35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院校教师

摘 要:“双师型”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要求,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和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训的可行性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路径

作者简介:黄经元,男,研究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76-02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双师型”教师即指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在目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大批民办高校兴起,职工大学转型,中专、技校升格,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师资队伍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不相适应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必须达到6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但从现实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论是概念体系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着混乱之处,需要有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实现条件与路径。

一、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

教育部对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及其内涵有相对明确的界定,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的附件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其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作了四点界说:(1)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一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这一界定涵盖了当前“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概念界说的所有内涵,正确理解这个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具备熟练的专业职业技能。高职教师应当掌握与所授理论课程相当的专业职业技能,具备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操作规程等有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新的技术和工艺。

2.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高职教师应深入到地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在实践工作中获得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技术,这样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

3.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教育转化能力。高职教师为达到将自身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要求其在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技能,包括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编写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案等。

4.具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它不仅担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而且担负着职业培训的任务。这决定了高职教师担负着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任务,因此,高职教师应具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

二、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训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和理念。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对职业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因而这些理论和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成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

2.培养培训条件不足。完善、科学的培养培训需要相应的人、财、物、时间、场地、信息等的投入。但从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训条件来看,很难实现有效匹配。从人员上说,由于只关注被培训者,而忽视对“培训者”的培训,造成了培训质量难如人意;从物质条件来看,由于经费投入的局限性,加上国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刚性不足,造成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硬件的匮乏与落伍,使职业教育很难超前甚至紧跟时代的步伐;从时间上来看,职业学校专业变动较快,专业课教师呈“缺口”状态,教师难有时间进修提高;从场地来看,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尚不够完善,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较低,积极性不高,难以建立产学合作基地,造成专业训练场地缺乏;从信息条件来说,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学校尚未从根本上走出封闭办学的误区,与外界联系较少,缺少相应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对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的反应迟缓。

3.行业收入、职称差异影响“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稳定性。“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也常常是企业追逐的对象。特别是有些企业丰厚的回报和职称评审制度的优惠政策,使得部分“双师型”教师的思想不稳定,无法安心于正常的教学工作。

4.学生增加影响“双师型”师资的技能提高。随着职业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研究和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机会,使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实际脱节,与“双师型”称号不相符合。

5.职教培训基地模式实效不佳。目前,我国已有各类职教培训基地300多个,但职教培训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不强。其主干课程设置依然强调理论性,培训时间多数集中在课堂进行理论授课,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和教师认为到职教培训基地培训只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思想不重视, 应付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训路径探讨

1.构建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因此“双师型”教师培养决不仅仅是职前的学历教育培养,而应是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贴社会需求的岗位教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高职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高职教师培养应是以教师为本的个性化培养,应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培养制度,构建职前、职后一体的、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

2.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形成更紧密地结合,拓展教师实践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同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从企业聘用一批具有理论素养的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成立包括从企业聘请的生产和管理方面专家在内的产学研结合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指导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同时要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专家,拓展教师实践场所。通过把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按照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要求,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学校应在科研立项、科研条件、经费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我院与世界知名企业的成功合作,加速了我院的产学研步伐;从企业聘请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我们进行专业设置和修改;采取多种渠道营造教师参与科研的氛围。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为提高教师层次,扩大视野,应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应有计划地积极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先进发达省市院校和行业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有条件的还应组织有贡献的拔尖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家论坛、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进行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提高和更新知识;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地方重大科研和工程建设;还应有计划地请进国内外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职院整体教学水平

4.通过建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的模式,实行新的“以实际技术和科研背景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在参与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拓宽专业知识面,搜集大量专业前沿发展的信息资料,满足在专业教学中及时更新知识的需要,对在项目设备的开发研制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该类设备的原理、系统、性能、安装、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全面认识, 提高指导学生开展技术转化、推广和应用的综合能力。学校可通过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方式, 促使他们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办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急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只有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中心作用,才能真正抓住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龙头。

参考文献:

[1]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7(10):112-113.

[3]余克全.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3(9).

责任编辑颜小兵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职院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