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职业院校文化属性分析

2009-01-16 08:15沈新艺
职教论坛 2009年35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摘要:探讨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职业文化语境演化背景和教育人群特征,系统讨论职业高校教育的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劳动属性、现代属性,探讨建立大众与高校开放相互统一的高职教育体系,突出有自己民族文化、人格素质、专业见识的职业教育文化语境迁移,提出自下而上的的理念。

关键词:大众教育;文化迁移;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沈新艺(1965-),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11-02

一、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属性

对职业技术学院的属性,其基本的界定是“文化属性”。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语境演化背景和教育人群特征,系统讨论高职文化的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劳动属性、现代属性,探讨建立大众语境与学术开放相互统一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体系,突出有自己民族文化、人格素质、专业见识的文化语境迁移,提出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语境的迁移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和谐的必然之路。

从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史看,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从教育机构到服务机构的三个发展阶段。无论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怎样界定,职业技术学院是现代大众和谐发展的文化事业。根据人与文化的形态,我们对大众化教育群体的人的界定,就不同于哲学形态的“追求真理与精神交往”,而更多地倾向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的人。因此,今天的职业技术学院语境就会项非学科的精英文化、创新精神“迁移”,或者说,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还处在基础阶段,甚至也应当“草根”,我们今天也是把大众化高等教育定位在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提升服务而具有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性,或者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社会化在于强民基,固民本。

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学的角度考察,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是“从属于社会主导文化,它依附于主导文化,衍生于主导文化。”另一种观点也认为“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属于大众文化,或者工学文化,同时又具有民生文化综合性、教化性的鲜明特征,是围绕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

也有依托产业集聚的观点,提出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区域经济,认为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文化“是相对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参与其间的普遍文化而言的一种主要是职业前教育成员参与的特殊文化,即一种针对职业技术学院群体而言的区域文化。”因此,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含有“文化”概念所具备的内涵,但它又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加以吸收并融入自己职业技术学院意志和个性的文化结构。

总之,根本上说,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要体现“民生文化”的伦理建构。《周易》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也就是说,民生模式已经深入大众之心,她强调以人为本、以社会人际关系为中心,在民生需求多样化、感性化、个性化,在利益竞争上,大大缩短和消除社会各个阶层不同活动形态在心理和文化上的距离感,因此,《中庸》认为,“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我理解,就是今天我们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讨论的“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命题。也就是说,我们职业技术学院认为的观点基本倾向于自下而上建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文化。

二、融入“大众化-民生体系”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

培养人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属性,塑造人是它的文化属性,发展人是它的社会属性。什么是今天自下而上的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所谓“下”就是说,我们必须考虑学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现实所处怎样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所需明确的生活、职业目标,树立人的理想和专业的信心。比如根据这个文化主体设置的“自我与他人”这个文化,从理论上说,是“个人信仰与理想”。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对现在职业技术学院人群的分析和调研,虽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或者社会管理体系,但是,劳动体系与职业前的衔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人们的行为方式、生产关系、生存方式、思维意识、审美态度,它的涵义深广,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关于“文化”,自上而下的做法是指学习行为的模式和结果。礼仪、语言、饮食习愤、宗教和道德信仰、知识体系、态度、价值观以及由一个技术的群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如何针对大众人群,建立文化体系,以及文化教育体系,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大众体系,就是指一个教育与社会混合的体系,不仅有整体文化即全体公民共有的生活力式,而且有许多亚文化。比如,东部沿海与内陆、西北,许多这样的群体一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群体的某些活动,信仰或态度,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而在现实中说,这就包括了模块的三层含义:“自我与他人”是文化层面的选题;“个人信仰与理想”是人文选题,“创业精神”是学生的职业生涯核心。既然如此,时至今日,自下而上的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第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下,通过人才的技术领域分工,确认培养流程。第二,根据现代产业背景,跟踪产业技术发展,确认教材和课程。第三,经过教学,选择制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方案,落实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也就是说,首先确认的是人的文化观念——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发展,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和职业天空的大教育观念。其次,教育具有文化价值,教育提供了人的自信、自律,教育提供了参与社会的方法和实践,教育提供了社会保障的认同机制。其三,学习是自己的事,学生需要指导,需要学时保证,需要自己研究、运用,需要提交自己的作业和成果。

这既是大众化教育的模式以及现代教育体系的新的规范。他来自美国杜卫主义的开拓,经过国际化的尝试,韦伯说,他发现了“那些强有力地影响着经济伦理的生活性因素或生活方式的定向因素”。民生模式与经济伦理,其涵义可谓纷繁复杂,表面上相似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一种极不相同的经济伦理结合,就会按照各自的特点产生出极不相同的历史作用,因此,“经济伦理不是经济组织形式的简单的因变量,”(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与民生模式相关极大的高等教育也就融入到社会历史性、结构性的变迁中来了。

三、职业技术学院精神融入社会的大众化体系

今天我们摸索模块教学,不同于过去的知识教学,自下而上活动必须建立现代人文主题;模块教学的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文化观念的建立与否。以往,我们的课堂是生硬的、差别的、疏远的。教学缺乏人的需求模块,或者照本宣科,以讹传讹,使审美价值很高的应用教育变的索然无味。或者对文人价值下的人格尊严缺乏人文的批判,一味迎合媚俗。

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技术学院精神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我们首先看到,职业技术学院自下而上推动了文化走向繁荣。毫无疑问,经典的文化应当被推崇,然而强权的文字狱将不少名家著作驱之门外,其中险些就包括了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我们看到了阻碍《红楼梦》的群臣,也看到了为了能刊行《红楼梦》,不惧怕“反清复明”罪名的纪晓岚。他为了使优秀文化传承民间,舌战群臣,亮剑权势,站在死亡的边缘。而正是他的胆魄感降伏了乾隆,恩准了红楼经典。时至今日,《红楼梦》以其悠远的文化底蕴,丰富了华夏文化,我们怎能不将这似锦佳作的流传归功于“自下而上”的社会文化之功呢?

其次,“自下而上”的文化建构告诉华夏儿女,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运筹帷幄之中,也敢于决胜千里之外。商场竞争激烈,每一个想法都是决定性的,它能让你霎那间腰缠万贯,也能让你转眼间倾家荡产。电视剧《岁月风云》中的文鸿秉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理念,以“直取华山一条道”的勇气在华喆最艰难的时刻,果断地认定“就算是卖房子,卖地,甚至卖掉华家所有的财产,也一定要保住华喆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怎能不说他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快意,这是何等的决,绝何等的气魄!

自下而上,就是职业技术学院更高的回归文化传统、回归修身济世的根本要求。对教育体系如何构建适应多元学习、如何建立非规范学习的模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需要引进新的文化,将儒释道经典阅读中进行民生政策和法律的公共选择延伸;如何开发利用这个领域,在扩大课程领域和保护学习人群利益之间找到均衡点。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湖捉鳖的气概;有气骨清如秋水,肝胆照若春风的风采;上马横架自是英雄本色,迎难而上方显剑客风范。毛泽东同志说“可以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邓小平同志倡导“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

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达到了回归人生的目的,把学习动机提升到一个年轻人的使命上,把学习模块建立在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上,正确认识人的梦想、人的职业、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唯有学会了去创新、去改革、去奋斗!才能够“一览众山小”,职业技术学院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学习经历,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习动机联系起来,认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变化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周围的观点、信仰、行为及社会结构产生敏感,可以激发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

自下而上的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将传统意义上接受教育和从事职业的时间分段被完全打破,教育越过了学校的高大院墙走向了社会和生活;教育的外延在逐渐扩大,其内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不再被单纯理解、规范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教育也不再单纯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家庭、从业单位、职能部门、社会、国家等等职业技术学院后加入教育的行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从事着教育人的活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大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班中考、黄洁.论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及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统[J].江苏高教,2003(03).

[2]李延保.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精神与历史传承[N].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报(新),2004-9-6-77.

[3]刘自匪.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3(06).

[4]罗海鸥.通识教育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发展——海峡两岸跨世纪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发展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1999(04).

[5]朴雪涛.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范式的转换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01(05).

[6]苏益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特征[J].江苏高教,2003(03).

[7]眭依凡.关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的理性思考[J].清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2004(01).

[8]毛大龙、周震豪.高职教育模式建设[N].光明日报,2008-11-26.

责任编辑夏焕堂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职业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