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理论思考

2009-01-14 09:35马世才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对外汉语教学

马世才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码转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是一个建立在顺应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是教师在具体语境下对语言现实、学生现实和心理现实等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应性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中的运用入手,来进行一些理论性思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码转换;顺应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251-02

一、引言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70年代末以前,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虽然关于学科理论的研究早已开始,但是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未能充分展开,未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从经验型中摆脱出来。在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启发下,随着教学本身的发展,于70年代末提出要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80年代初又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终于逐渐明确了理论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明确了学科理论研究的对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语码转换也称语言转换,即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语言。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多语码的个人说话时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或者同一语言中不同变体间有意识的转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接触现象。人们在日常语言活动中,尤其是在双语或多语的情况下,语码转换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人们往往会从一种语言或方言转到另一种语言或方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篇分析和心理学等多种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了语码转换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研究者们充分吸收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用语码转换来指称语言课堂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使用,他们研究发现课堂语码转换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有效语用策略。故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与交际目的,有时会不可避免地采用媒介语或学生的本族语来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本文力求从语用学框架的“顺应性理论”来诠释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态生成过程。

二、“顺应性理论”简述语

用学领域的“顺应性理论”是Verschueren在80年代就开始酝酿,之后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当今的语用学。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或者外部的原因,且在不同的意识下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个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它们使人类能够动态地使用语言。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且这些选择并非一成不变;商讨性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变异性蕴涵着语言使用的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并不会影响我们交际的成功,因为人类的语言还具有第三个特征——顺应性。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论认为,语言的顺应性应涉及以下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结构课题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突变性,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语言选择的实施是由进行顺应这个巨大推动力驱使的,而且进行顺应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正如Verschueren所讲“在我们回答语言在什么方面以及如何促进人类的生存这些基本的语用问题时,顺应是最核心的概念”。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同时也开创了许多生存方式,在这些生存方式中,语言是一个有力的工具。此外,语言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是一种相互顺应的关系:语言选择塑造着语境,同时也被语境所塑造。因此,我们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的具体表现,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交际目的,从而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对外汉语课堂中使用语码转换,也是为了实现某些顺应的结果,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成功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顺应性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中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这个特殊背景下,为了接近和实现特定的教学与交际目的,教师普遍采用语码转换策略。从语言的变异性来看,教师会根据课堂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结构来表达思想;从语言的商讨性来看,教师使用的课堂语言并非机械或随意的,而是根据不同因素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从语言的顺应性而言,语码转换是教师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和促使学生充分吸收语言而采取的一种有效语用策略。作为顺应的具体表现,教师语码转换的对象一般包括: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学生现实的顺应、对心理现实的顺应。

1.语言现实的顺应。语言现实指的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比如其中涉及的语言规约和语义特征等。对语言现实顺应的语码转换指那些由于纯粹的语言因素引起的交际者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的使用;这种语码转换是完全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造成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英语目前是世界通用语,并且我国对外汉语教师所掌握的一门外语是以英语为主,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主要是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主要发生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之间。

英汉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相接触时,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空缺”现象甚是普遍。教师此时往往会采用语码转换的策略,使用媒介语来顺应这一语言现实。例如“cool”这个英语单词,在最初出现的时候,由于其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很罗嗦。它有“外表英俊潇洒,表情冷峻坚毅,有个性,时尚前卫”等含义。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需要用一个词表述这些含义时,往往采用语码转换的策略,直接转换成英语中的“cool”,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用汉语表达时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等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时语码转换不仅有助于教师准确解释和说明话语意思,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话语的意义。

2.对学生现实的顺应。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途径,学习者掌握语言是理解了输入的结果,只有“可理解的输入”才能被学习者吸收和内化。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内容可以理解,但仍有部分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挑战性。如果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用汉语输入的信息远远高出学生可接受的水平,就会使留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信心。因此,教师此时使用语码转换来降低语言输入的难度,就是对学生语言现实所作的顺应。

一般来说,教师用汉语解释新词语、新概念,而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时,通常会出现语码转换现象。解释词义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同义词或反义词、语素义来解释,也可以采用类比法或叙述情景法,但有些词很难用这些方法解释,这时教师必然会产生语码转换,只好求助于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即媒介语或学生母语。例如,在讲课当中,教师提到“细胞”这一概念,若用汉语解释,则难以简单明了地讲清楚,甚至会导致罗嗦繁复而学生又不易理解,这时为顺应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教师通常会转用英语语码,“cell”一词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3.对心理现实的顺应。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心理动机往往左右语码转换策略的实施,教师在主观上认为有必要时,便转用学生母语或媒介语。这通常包括选用媒介语或学生母语中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句法形式进行对比说明,以减少第二语言习得中由于语际干扰而产生的负迁移,或更好地利用正迁移作用,避免或减少语言或语用上的失误发生。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对比与分析法,是对心理现实的主动顺应。

专家指出,影响学习动机产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创建能支持、激励学生的课堂氛围,创设与学习者兴趣、水平、文化背景相适宜的学习活动,要有成功的快感。对留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始至终都能理解教师所讲的目的语是不切实际的,假如教师把目的语作为贯穿课堂始终的唯一语言,学习者就会产生疲劳、枯燥、厌倦等负面效果。对此,教师何时要双语互用,互用到什么程度,何时须用媒介语或学生母语,应做到胸有成竹,可见此时的语码转换也是出于对教师心理现实的顺应。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能有效地满足教师心理需求,及时填补交际中某些语言上的空白。一方面是在显意识层上能填补一种语言某些交际方面的不足,借以达到交际修辞所要求的明确和简洁;另一方面在隐意识层上表达内在的感情,抒发某种潜在的意图。

四、结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带有一个或多个教学目的,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的,他需要从各个层面上作出选择,包括语言和交际策略的选择,其中语码转换就是一项有力的语用策略。过去的几十年中,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衔接问题一直解决得不理想。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不仅要区别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还要区别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区别供教师用的语法和供学生用的语法等等。理论语法学家应该考虑到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展开课题研究,语言教师应该注意及时从理论语法著作中吸取新的研究成果。在现实中,教师是出于顺应语言现实、学生现实、心理现实等多种综合因素而选择语码转换策略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顺应性理论角度充分考虑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对于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促进理论研究的继续深入将甚为有用。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周小兵,朱其智.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美)麦凯,(美)霍恩伯格.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杨晓琼.语码转换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校内语码转换研究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华语电影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