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彬
摘要:本文主要从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从自组织理论、支配原理、绝热消去原理和奇怪吸引子四个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找出公共危机发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了相应公共危机的治理理念。
关键词:协同理论;公共危机;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008—03
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民心安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各种突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共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当年我国GDP的6%,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公共危机事件除了直接损失以外,还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生活节奏被打乱等不可估量的间接损失。[1]所以如何治理公共危机一直以来为广大学者和政府部门所关注。
对于公共危机学者们都给出过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借用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观点,公共危机就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公共事件。公共危机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见图。本文主要讨论社会系统中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应如何进行治理。
一、自组织理论
协同理论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指关于“合作的科学”。[2]创始人是西德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协同理论研究各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远离平衡时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从无序态转变为有序态的共同规律。在这种转变中,时间结构或空间结构在宏观尺度上以自组织的形式产生出来。它抓住了不同系统在临界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系统演化的内部机制的认识。协同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作用。
社会系统是由简单、无序演化为复杂、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其表现为:
1.社会系统是开放的。只有开放,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并从系统外吸取负熵,使系统总熵减少,混乱度降低,系统呈现有序状态。社会系统是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要素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复杂系统,并且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社会系统是远离平衡的。因为在平衡态附近,系统的运动总是趋向于平衡态,并伴随着无序的增加和结构的破坏。
3.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处于一种相干状态,那么在此时,任一要素或子系统偶然出现的涨落引起的系统状态的微小变化,都会通过非线性反馈机制被放大,使系统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整个系统有序状态的形成。例如瓮安事件本来是少女溺水死亡,本身是个悲剧,但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事件后来却上升为打砸抢烧,演发出一系列恶劣的后果。
自组织是系统整体演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过积累而平稳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经过积累、酝酿而发生突变、飞跃、分岔的过程,在客观世界当中,自组织现象不是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产生的,它只能发生在开放的、远离平衡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干作用的系统中。[4]
社会系统的这个特性正是协同学的中心议题,它探讨支配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结构或功能的自组织形成过程的某些普遍原理。它以现代的一些新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类比分析,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法,来描述各种系统和运动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的共同规律。由于它抓住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化的临界过程的共同特征,同时又结合具体对象给出的特殊规律,能够把一个学科的进展很快的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同类现象当中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支配原理
支配原理,又被称为使役原理、伺服原理,这是协同学特有的名词。协同理论用序参量来描述系统进化中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为了正确地找出描写系统有序状态的序参量,首先必须找出描写系统状态的各个状态变量,并从中区分出快弛豫变量和慢弛豫变量;然后再利用绝热消去原理消去快弛豫变量,留下慢弛豫变量作序参量。系统在不稳定点孕育着几种宏观结构的“胚芽状态”,最终能出现哪一种结构,这要由序参量的合作与竞争的结果来定。一般说来,序参量的合作会形成一种宏观结构,而序参量的竞争终将导致只有一个序参量起主导作用,使系统处于由该序参量所决定的状态。所以支配原理实际上提供给我们一种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论思想。
我们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要找到公共危机中的慢驰豫变量,这些变量支配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最终走势,因此就是要处理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其直接原因是:部分国企改制、转制侵害了职工民主权利和国家利益;部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职工情绪对立;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退休金,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不落实;企业改制、兼并或破产后,职工下岗、职工安置、养老保险等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廉洁,垮了企业,肥了自己,穷了职工;一些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市政建设拆迁,补偿争议大;部分企业或施工单位随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而究其深层原因则是:一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二是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三是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四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五是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
所以在处理社会安全事件时,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冷静的分析事件的起因,剖析事件的根源所在。事件发生后,要迅速查清事实真相,弄清楚引发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楚是由一般性矛盾引发的事件,还是由特殊性矛盾引发的,对一般性矛盾引发的问题,在处理上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比如农民负担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对因特殊矛盾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处置上则需要决策果断、行动迅速、快刀斩乱麻,以免造成被动。事件之所以会发生,肯定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这些要求有些是合理的,应该而且可以解决;有的是不适当的过高要求,一时无法解决;有些则属无理要求,根本不能解决。对此要理清思路,分类处理。
三、绝热消去原理
绝热消去原理是协同学中找寻慢变量、建立序参量方程的基本方法。哈肯在研究大量开放系统的演化机制时发现,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并非所有参量对系统演化都起相同的作用,而只有子系统协同合作产生的序参量才起决定性作用,大多数参量对系统演化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哈肯巧妙地用了绝热消去原理。即对系统演化发生作用的各种参量进行分析,把在系统演化中起支配作用的参量叫做慢弛豫参量(慢变量);而对系统演化不起明显作用的叫做快弛豫参量(快变量)。只有慢变量决定着系统的演化过程,快变量演化快,在相变过程中先期到达相变点,之后便不再变化,因此,可以令快变量的时间微商等于零,然后将得到的关系式代入其它关于慢变量的方程,便可得到只有一个或几个慢参量的演化方程——序参量方程。
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如何寻找慢弛豫参量呢?我们必须用多层面的立体思维,认真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源头,研究群体性事件中主体的诉求,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任何具体事物都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每一个群体性矛盾,都有它孕育的原因、产生的端倪,广泛而大量的群体性矛盾,内在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对其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就能有效地进行预警,有效地坚持"调访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确预测群体性矛盾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化解相关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形成信息网络和排查制度,预测和排摸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矛盾,提出预防和化解出现的群体性矛盾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得力人员靠前,把群体性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管理者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要深入到一线做工作,面对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发展。
四、奇怪吸引子
由于非线性是自然现象的普遍规律,所以在有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地方均可能出现混沌现象。社会系统也不例外,罗埃尔在1971年就提出了湍流就是奇怪吸引子的观点。奇怪吸引子的出现是由于高维相空间中的耗散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要耗损掉快弛豫参量,剩下决定系统长时间行为的慢弛豫参量。奇怪吸引子上的运动对于初始条件十分敏感,因而不存在周期性。其结果使体系遍历各种可能的状态。这种谓之遍历性的性质将初始条件的影响彼此抵消、互相调匀了,为我们用统计方法描述体系的性质提供了依据。[5]
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对于社会突发事件发生的敏感性要求非常之高,事件在开始之初,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后来的结果可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共性问题都与权益息息相关。当有的个体或群体政治上、经济上的权益受侵犯或得不到解决或满足时,在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观念支配下,纠集人员、扩大事态,指望用过激行为来解决问题。一些敏感事件,一旦有人挑头,极易产生“连锁反应”,规模逐渐扩大,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突袭上访,乃至拉横幅、封桥堵路、游行示威,甚至暴力抗拒执法,有的还演化为"打砸抢"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引发时间短,重大节庆、敏感时期往往会增多,处理不当,极易激化,而且涉及的程度和范围随时会发生变化,使非政治性问题演变成政治性问题,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性问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网络已成为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它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和高度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等特点。据统计,目前我国互联网站已发展到66.9万个,上网用户达9400万,手机用户已突破3.34亿,截止2004底,上海网民总数441万,平均每4人中有网民1人。网络传播已成为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重视信息、及时捕捉和抓准信息,是有效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也是预防、控制群体性矛盾发展、蔓延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维护稳定、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一是强化信息意识,落实责任,建立了纵横有序、畅通灵敏的信息网络,做到事先有预报、处理有反馈。二是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特别对周期性、反复性的突出问题,有专人跟踪深入调查,随时掌握准确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改变了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三是一旦获取引发政治性不安定因素,做到快速反应,上下沟通,立即组织力量,采取应急措施,稳定事态,防止蔓延和发展,进而有效进行化解。
参考文献:
[1]叶雷.公共危机事件多发呼唤统一立法.[EB/OL].http://news.xin huanet.com/zhengfu/2005-08/11/content_3338176.htm,2005-8- 11/2009-11-13.
[2]赫尔曼·哈肯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史培军.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2002.(8):1-9.
[4]协同学.[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3da2901000 crg.html,2007-09-29/2009-11-6.
[5]陈瑞熊.用混沌理论解释湍流现象.[EB/OL].http://hi.baidu.com/ inthewinter/blog/item/279610275d162001908f9d2b.html,2007-08 -20/2009-11-6.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