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楚 辛 燕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现状,并分析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民族精神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89-0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涉及全民族的成员,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青年大学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高校应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使大学生能用民族精神来指导、激励自己思想行动的自觉性。在遵循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下,培育他们形成具备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品格,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高等院校作为国民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如何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广西区高职高专招生人数达到了9万余人。与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文化基础薄弱;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培育途径。本文主要侧重调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了解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结构
本研究在刘莹(2005)、张峰(2007)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编制了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样本取自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随机抽取的大二高职学生,有效样本共1251人。在调查中,将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划分为高职高专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整体理解和认同情况,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当前高职院校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工作的评价情况3方面,共21个项目。在实测过程中,指导教师简要说明,学生集中填写、当场回收问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情况
调查中发现,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15.5%的学生选择了解,71.4%的学生选择基本了解,13.1%的学生选择不了解。
(二)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及对当前高职院校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工作的评价
在调查高职学生民族精神的状况时,主要从民族精神内涵的几个方面调查,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几个方面,同时对高职院校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方面的工作一起进行了调查。
1.爱国主义方面。92.8%的学生选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91.2%的学生对于许多发达国家学习中文热潮的看法是“太好了,这是中国发展强大的标志。”说明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强。当再问到“如果有机会是否会选择国外定居”21%的学生选择会,38%学生选择不会,41%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54%的学生选择“当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的精神较为缺乏”。
2.团结互助精神。在哪种方式最能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45.2%的学生选择“周围有一个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45.16%的学生选择“自己自觉实践与团结互助相关的活动”。
3.爱好和平的理性观念。在选择“那种情况最能体现大学生爱好和平的理念?”仅有2%的学生选择“参与网友抵制家乐福活动”说明学生在生活中涉及国家利益的冲突事件中,能保有理性的态度,不盲目排外。民族精神养成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按选择的多少依次为社会风气、学校课程、家长言行、校风学风、社团活动、教师人格、舆论向导。
4.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的评价。在调查中,学生在选择“你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向你传播民族精神?”讲授法,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录像资料各占48.8%、46.4%,学生喜欢的方式依次为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录像资料、参观、在课上组织相关的讨论和演讲、讲授法、学校和社团组织的相关活动。90.5%的学生认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5.校园文化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情况。在问及“你所在的学校是否组织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42%的学生回答“有”,26%的学生回答“没有”,22%的学生的学生回答“没注意”。52%的学生表示没参加过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社团组织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对你的影响”问题,回答“很有影响”占35%,回答“有点影响”占53%。
6.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在问及“2008年,中国在经历了雪灾冰冻灾害和5.12大地震后,你的感想是”92%的学生选择“为中国人所表现出的坚强和勇敢而自豪”,92%的学生选择“对自己的鼓舞是巨大的,使自己重新认识逆境”,92%的学生选择“这是整个民族空前团结的时刻,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超过80%的学生选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24%的学生选择“寓于专业课教学中”。
8.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在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改进的意见”中,选择“所讲的内容应该和社会热点相联系,让学生更了解社会现实”占78%,其次为“加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和切身体验”占68%,选择“理解和关心学生的困惑,以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占61%,最后选择“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少用黑板板书”占49%。
学生被问及“你认为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按选择比重的大小依次为:知识渊博、智慧深刻、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蔼可亲、随和通融;幽默、风趣;热情开朗;经验丰富。这与邓剑红的调查是一致的。
四、高职高专学生在民族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高专学生的民族精神是积极的和向上的,表现在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有着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够正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特点和作用。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有不怕困难、自强不息、敢于奋斗、积极向上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状况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对所在院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了高度认可。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加强实践教学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培育民族精神实践方式和途径有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向学生传播民族精神的实践方式主要是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录像资料,武晓婕指出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最为直观的方式去引导大学生潜隐于灵魂深处的那种共鸣,很可能像一股涓涓细流,悄然与大学生的意识相融合,在他们主动的思辨过程中逐步得到感悟和升华,并在自身主体人格的代谢中,更透彻的从感知到渴望到践行。但如果将此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实践方式,显得过于单一,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