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泰柯
一、“生活世界”的由来及其概念
经过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处于“科学世界”之中,我们并没有多少强烈的幸福感,相反,我们的生存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通过对自然科学史尤其是数学史的考察,揭示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以伽利略为肇始者的自然科学家将自然界数学化,将原本包罗万象、多姿多彩的世界缩小为“科学世界”,科学和技术对自然界的成功改造显示了“科学世界”的强大威力和巨大魅力,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便忘记了原本生活的世界,把“科学世界”当成了唯一真实的存在并对它产生了狂热和盲目的信仰。受此影响,人们只关注科学问题,忽视价值与意义问题;只关注真,忽视善与美;只关注自然界与物质,忽视人与人性本身,这些最终导致了“科学的危机和人的生存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胡塞尔强烈呼吁人们关注和重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哲学中与“科学世界”相对应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地说,“科学世界”是抽象的数学化了的东西的总和,而“生活世界”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经历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总和,它不仅包括真理的东西,还包括善和美的东西;不仅包括科学的问题,还包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常更新的,所以“生活世界”是永远开放的;(2)因为人们有着相同的感性生活经验,故而在“生活世界”中人们又是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理解的。胡塞尔认为,只有将“科学世界”还原到“生活世界”之中,科学的存在才有意义,科学的危机和人的生存危机才能得以解除。
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程度上看,“科学世界”对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从世界教育史看,教育受到“科学世界”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忽视“生活世界”的高中语文教学及其缺陷
自然科学的成功使得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纷纷以其为典范来建设自己,语文学科亦受到自然科学的启发。诚然,这种借鉴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构建语文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这种借鉴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理性,忽视感性。重视理性是科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容易重视理性层面的思考,忽视感性层面的体会,如重视知识点(“真理”)的教学,忽视“善”与“美”的教学;重视结论(“真理”),忽视过程与方法;重视老师的发言权(“真理”),忽视真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发言权。
第二,重视部分,忽视整体。将整体分割成部分,然后再逐一研究,以期提高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深度性,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总喜欢将文本进行分割,层层划分,生吞活剥,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骨架性的结构,原本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一篇课文被分析得血肉全无、几近干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文章的结构貌似掌握了全文,但失去的却是对作者的丰富感情以及自然流露这种感情的技巧与方法的整体感知。
第三,重视普遍性,忽视个性。“科学世界”为了维护其普遍性的权威,将自然界数学化、模式化,将各具特点、丰富多彩的万物变成千篇一律的公式、定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总追求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和发展。
上述诸种弊端使得我们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从课程性质上看,注重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忽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从课程的理念上看,注重知识和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从课程目标上看,注重对知识的思考与整合,忽视对文本的感受与拓展;第四,从探究对象上看,注重外在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主观的心灵世界;最后,从学习方法上看,注重教师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和发展创新。
这样的语文教学,只会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知识负担。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无论是在主观的学习兴趣上,还是在客观的学习效果上,都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把语文课堂当成休息课,个别学生甚至还产生语文可学可不学的错误认识;在学习效果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没有找到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素养不高,最终因为语文这条“瘸腿”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高一语文“生活世界”的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应对方法必须是“返回生活世界”。下面通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的操作来谈谈高中语文“生活世界”的教学。
(一)基于心理学依据的高一学生的“生活世界”
高一语文的教学应该建立在高一学生的“生活世界”基础之上。高一学生的“生活世界”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就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应突出以下几点主题:
第一,对初中生活的总结,对高中生活的规划,对理想的设计,对未来的憧憬,对偶像的崇拜。
第二,对青春激情的讴歌,对生命热情的礼赞。
第三,渴望交流,渴望理解,渴望独立,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希望和谐地处理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
第四,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对高中课程学习方法的培养,对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的努力。
第五,许多同学特别是农村学生,离家开始寄宿生活,对家人及家乡的思念。
第六,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对大自然的力量、人体力量的惊叹,对自然和社会秘密的惊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分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四个版块,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高一学生的理想、青春、交际、求学、思乡、审美等“生活世界”的主题。
(二)基于高一学生“生活世界”的高一语文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达到“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教师应当将课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原来语文课是这样地与自己息息相关。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该词抒发的远大志向和体现的激扬青春,更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正视和反思自己的青春,看到自己青春的力量和使命。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与作者和文本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想法,这是语文文本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是一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美散文,老舍先生把思乡之情写得那么质朴、亲切、自然,这就是重视和留心自己的生活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的基础上,与老舍先生对话,与课文对话,这样既能走进老舍先生的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通过对话与老舍先生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就是学生这节课所学到的东西。
第三,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和别人的“生活世界”中自由出入,而不囿于某一条条框框和僵死的教条的限制,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到方法、学会创新、提高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敢于引导学生打破千篇一律的东西的禁锢,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精神,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探索、发现、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如韩愈的《师说》是一篇议论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韩愈正是在对士大夫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做法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思考之后,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学习风气提出了批评,然后在老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择师的标准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教会学生这种“观察——思考——批判——创新”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第四,学生在自己或别人的“生活世界”中学到了学习方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尝试创建更为开放的“生活世界”,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如《获得教养的途径》即是教会我们从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而《赤壁赋》则教会我们从大自然中得到感悟,“世事洞明皆学问”,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视野才会开阔,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多。
通过围绕高一学生的“生活世界”组织教学,教师应达到教会学生畅谈理想、讴歌青春、学会交际、学会学习、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三)“生活世界”的教学方法——开放生成教学法
在高一语文“生活世界”的教学实践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方法,我们将它称做“开放生成教学法”,这是由“生活世界”所具有的“开放”和“生成”的两个特点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生活世界”的教学时,我们应牢牢抓住这两点不放。
“开放”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书本回到自己的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学会把从教师、书本那里被动的学习变为自己从生活中主动、创新性的学习。“开放”要求教师有“开放”的心态,大胆放手,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生成”即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人生感悟为基础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鼓励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老师、同学对话发现问题,交流思想。“生成”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生活世界”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生活世界”的教学目标与政治课有重叠的地方,但政治课更注重逻辑说理和道德教化,语文课则注重以情动人,通过艺术美来感染和升华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千万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应该注意文本的艺术性。
第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基本没有习题,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忽略有关字、词、句、篇章结构等基本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应将这些知识点的教学“还原”到“生活世界”的教学中去。
第三,上面所述的“生活世界”的教学只是高一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并非全部内容,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生活经历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小结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生活世界”极为重视,这一点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中均有体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也以“走进语文,走进生活”为宗旨,极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其教学方法,才能纠正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所造成的偏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
参考文献:
①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②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余文森、谌启标:《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④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通联:浙江瑞安市安阳高中]